明末无限物资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自量力
作者:大街H小巷的小说      更新:2024-03-22

  无数世界表明,占人口10%的富翁,占据社会总财富的60%-90%,乃至160%。

  江南本身就富裕,那些占据主要财富的地主主动拿出钱粮筹备军资,让弘文朝廷上下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才叫富裕仗。

  个人有了钱就有底气,朝廷同样如此。朝廷诸公贪污了军费大头,指头缝里掉下来的那些,他们都觉得非常多了。东林党们在辽东养寇自重赚的都没有这许多,更知道北方边镇最强的辽军底细,都是苦哈哈,比不上当下的南方军。

  东林党还自以为找到了朱存枫强大的秘密,拿着杆燧发枪逢人就说:北军何所惧?

  朱存枫也没想到,他随手丢出的鸡肋,会化身回旋镖,险些打到自己。好在弘文朝廷没有人真正弄清楚如何用燧发枪打大军团作战,否则即便朱存枫会胜利,也会制造大量杀戮,对南方军的杀戮,这不是朱存枫希望看到的。

  燧发枪的制造方法还是洪承畴他们带到南方的,孔有德的部队同样换装,也不见洪党耀武扬威。只能说信息真的很重要,许多人许多时候犯蠢就是因为信息缺失。

  就连在山东多次操练,十分熟悉燧发枪的孔有德都不敢说找到了燧发枪的正确使用方法,而且洪党也知道想要发挥燧发枪最大的效能,火炮必不可少。

  这一点几年前陕西镇有过验证,佛朗机炮都没那么好的效果,必须朱存枫生产的那种新式火炮(拿破仑炮)。可惜洪党南窜太过着急,没能将拿破仑炮的样本带到南方,只能找工匠实验,都以失败告终,除非使用青铜。

  即便有了地主的支持,大批量制造青铜炮也是奢望,洪党只给孔有德部队制造了十几门,并且严格保密,是洪党军权保障的秘密武器。

  东林党狂妄自大,更觉得己方众正盈朝必胜无疑,并不了解秦军的强大,他们以为自己掌控了燧发枪这个神器,就可以为所欲为,横扫天下。他们谋求自己人成为主力部队,率先北伐就不奇怪了。

  洪党则亲身体验过秦军的强大,明白完成整编的北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对象是新整编的部队,或许还能因为不熟悉新式武器,有战胜的希望,对象是朱存枫嫡系的话,野外遭遇战惨败是必然,更不用说主动进攻了。

  洪承畴本来就打算引诱北军进攻,用防御战消磨北军,锻炼队伍,同时提振自己的军威。

  既然有人主动出来当炮灰、诱饵,洪承畴乐见其成,假装争抢先锋主力一番,就无可奈何拱手相送,东林党还以为自己成功赢了一次党争,欢欣鼓舞就带队北上山东了。

  东林党打着重塑正统,为孔家复仇的名义出兵,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山东上下箪食壶浆,全国读书人的夹道欢迎,结果山东百姓全部以仇恨的目光看他们,各县城也都紧闭城门,劝降不得。

  李过对南方军嗤之以鼻,认为己方随便怎么打都能赢,不明白朱存枫为什么让他留守,不能主动出击。

  不明白归不明白,李过不敢生出不满的情绪,不说他自己非常感激朱存枫,才有今天他的地位,不会忤逆朱存枫,更了解部队基层军官以及底层士兵的想法。

  尤其是他这支从农民起义军演变来的队伍,上下都把朱存枫当圣人,不能听到半点非议,否则暴揍一顿都是轻的,当街杀人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李过敢不遵将令,他下面的军官就敢带着兵士杀了他,取代他。

  李过也明白整编后的明军强大,枪炮的强大,打胜仗是必然的,能不能有军功不是看你指挥多么优秀,是看朱存枫愿不愿意给你这个机会。

  军校的建立更能体现这一点,都是军中老手,大家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军校教导的基本都是固定战法,在枪炮的协助下,这种战法僵硬但有效,只要指挥官不犯蠢,最差也是平局。

  这就够了,以大明的体量,以平台无限物资来看,平局也是胜利,没有哪个势力能耗过大明。

  朱存枫整编后的明军已经向现代化演变,不再是以往主将一言堂。当下的明军根本就不需要行险,结硬寨打呆仗是最好的战法。

  这种战法不怕泄密,不怕泄密就可以完全知会上下。如今的明军上至大将下至小兵,每次出击都知道出战的目标,每一阶段战役的诉求,还会被告知每一支部队可能遭遇的情况,以及遭遇这种情况后该做什么。

  未知才会恐惧,什么都事先知道了,哪怕出了变故,士兵也不会轻易炸营、慌乱,乃至溃逃。

  僵硬的战法还有另一个好处,上至将军下至士兵都知道该怎么打仗,也就是说换一個将领并没什么大不了,大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如此一来,朱存枫制定的军镇军官频繁平级调动的举措就不会有影响。

  频繁是以过往的几十年不换主将,主将上任干到死来说的。朱存枫制定的计划并不算频繁,按军职高低三到五年,不管能不能升职,军官都会离开原来的部队,调往其他部队。

  这一招乾圣朝所有人都明白,就是降低军阀化和安史之乱可能性的发生,谁都不敢多说什么,敢说就是图谋不轨。只有那些蓟辽系军官,被朱存枫赏赐了一个每代降级爵位的军官,离开现役部队的军官,他们提出了异议,害怕军不知将,将不知军,导致明军战力降低。

  这群军官什么想法,朱存枫一清二楚。无外乎不甘心爵位每代降级,希望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朱存枫很想告诉他们,除非特别重大的功绩,以后都不会有世袭罔替的爵位了。没有说出来,是怕影响当前还在军中的军官积极性。

  爵位过多(宗亲也算爵位体系),爵位不降级、不降到零,一直是大明的固有问题之一,若朱存枫还按照以往的规矩,等将来一统天下,大明不知道要有多少勋贵,太尾大不掉了,每代降级才好。

  朱存枫并没有说出心中想法,又或者大家都知道他怎么想的,只是不敢明说。朱存枫将众人带入军校学习一段时间,这下其他人都明白了。说是军官学校,实则培养的都是中底层军官,并非将军孵化班。

  有了这些基层军官,朱存枫不但牢牢掌控军队,军队绝对忠心外,还让高层军官调动成了可能。都是一样的战法,谁当将军都一样。

  正因如此,李过非常希望南方军能自己打过来,这样他才能额外收获军功,升更高。

  上天仿佛回应了李过的祈祷,南方军真的北伐山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