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第一百四十章 误会
作者:大街H小巷的小说      更新:2024-03-22

  “李安家,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下调兵出征,你想造反!”

  “都督,是我一人知错,与我部下无关。”

  “是否有关不是你说了算。”王满仓本来很看好李安家,勇敢、灵活、有拼搏精神,没想到太过灵活,太过拼搏,“来人,将一干人等抓捕,送回国内,交由陛下决断。”

  按理说王满仓身为两军都督府都督,有权力处置触犯军法的人,高情商说法他比较死板,低情商就是不知变通。突然出了这么大的意外事故,王满仓不知道怎么处理。

  王满仓心里还是希望从轻发落,所以交由朱存枫处理,朱存枫此时人在缅甸,隔着大山,情报没那么快传递过去,等事情拖几个月,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冲击力就没那么大,对李安家的处置也会降低,至少能保住一条命。

  “杜使,如今这个情况,怎么办?”

  “王都督心中已有决断,又何必多此一问。”

  李安家擅自行动归擅自行动,本身斩获确实硬,不但把岛津忠恒一家带回来了,还把九州其他四家重要大名家属救出,有了这些人,大明在日本的战略可以走得更加悠然。

  “主……啊不,殿下,该吃饭了。”

  “谢谢。”

  “殿下不认得我了?”

  “请问尊姓大名?”

  铁郎被问得脸色铁青,心中对岛津家尚存的一点感情彻底消失。

  这不能怪岛津光久,一个武士都不是的小人物,在家常陪着玩或许记得,到了江户沉浸在花花世界,谁还记得一介贱民。

  至此铁郎正式与从前切割,平日便以明人自居,还以极快的速度学会了基本汉语口语。

  这天铁郎被王满仓召见,他五体投地,头都不敢抬。以王满仓如今的地位,对标日本跟德川家光一个等级,铁郎嘴上说着与以前切割,潜意识依然是个日本贱民。

  “铁郎,我派你去鹿儿岛,敦促岛津家投降,能不能做到?”

  “愿为都督效劳。”

  当岛津久通得知岛津忠恒父子被抓回琉球,当即求见王满仓,拜请萨摩藩投降大明。

  对此王满仓并不怎么感冒,到底他一路跟随朱存枫均田,了解国家集权政府和地方地主、宗族、士绅之间的矛盾,很认可朱存枫的理论,要斩断阻拦百姓与国家联系的中间商,这样百姓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相比于岛津家投降,只是名义上改变归属,王满仓更希望在萨摩藩均田,一劳永逸。所以王满仓先派铁郎去打头阵,这样岛津家还愿意投降,可以少去许多麻烦。

  显然岛津家并不会轻易投降,对象还是一介贱民,就是岛津主家同意,底下的各级武士也不会同意。他们是岛津家的武士,封地也在萨摩,一旦投降,别说封地会不会减少,就连武士的地位都可能不保。

  岛津家武士抵抗并没有出乎王满仓的预料,说到底大名不过是武士阶层的代言人,没有少了谁不可以。

  岛津家推出岛津信久继任新家督(早年他就和岛津忠恒争过家督之位),调集全藩武士,征募足轻,一副死扛到底的姿态。

  想对抗与能对抗是两個概念,岛津信久到底是输给了岛津忠恒,自身势力很弱,手上也没几个能用的武士。好在岛津信久得到了岛津忠恒离开藩地,负责藩地大小事务的老中比志岛国隆的支持。

  比志岛国隆会这么快选择支持岛津信久,除了岛津忠恒发生意外之外,还因为岛津忠恒自身的疑心病。

  因岛津忠恒远在江户,许多紧急的事来不及汇报,比志岛国隆便自行处理。这个行为在岛津忠恒看来,是“目无主上,专为独断,暴戾恣睢,多行不义,实为安禄山之辈,臣民多怨之者”,一副杀之而后快的姿态,令比志岛国隆自危。

  与比志岛国隆相同待遇的还有好几个,例如敷根赖兼、佐多忠充和北乡忠俊等,前者因为拜见过几次岛津信久,让岛津忠恒误会两人勾结,后两人因为拖欠幕府压下来的修路税,被岛津忠恒定义为“阴蓄不臣之志”,都被岛津忠恒斥责过。

  岛津信久上台后,重用这批人,让他们率领萨摩大军防守鹿儿岛城,监视明军动向。

  铁郎没有去劝降之前,明军夜不收早就拿着岛津久通的命令文书,在萨摩藩四处打探消息,萨摩藩的情报了如指掌。

  因一国一城令,萨摩藩只有鹿儿岛城这一座城,境内其他地方分布大大小小的领主府和地头所,就是大大小小的房屋,完全没有任何防御力可言,就算明军不动用火炮,一样可以轻松搞定。

  得知铁郎圆满完成任务,王满仓很满意,萨摩藩投降才不是他想看到的,只有抵抗才能光明正大出兵。

  萨摩藩多山地丘陵,村落位于大大小小的盆地、山谷之中,这种地形非常容易被埋伏,长驱直入不是王满仓的风格,而且要在萨摩藩施行均田,也没必要长驱直入。

  王满仓用海军舰队封锁鹿儿岛城,正好鹿儿岛城距海边不到2公里,完全在火炮射程之内。海军时不时炮击鹿儿岛城,令城内人心惶惶,又封锁城中军队大规模出动。

  岛津信久原本增强守备的聚兵命令,反而让萨摩藩成为笼中之鸟。

  被限制在鹿儿岛城中确实窘迫,好在并未见明军主力进攻,比志岛国隆等人推断,明军数量不多,不适合攻城战,加之明军万里远征,粮草必然无法持久。

  坚定守住,就能胜利。

  岛津信久带队在城中死守的时候,王满仓率部登陆,于各地乡村开展均田,并设置了两公八民的税收制度,得到萨摩百姓踊跃支持。要知道他们以前最少也是五公五民,有时候七公三民,生活十分困苦。

  另外土地本身并不是底层百姓的,所有权在各级武士手里,百姓等于佃农。而王满仓将土地分到了百姓手中,这在华夏百姓看来天经地义的事,在日本底层心中则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日本,土地与武士和大名挂钩,王满仓均田的举动等于承认他们为武士阶层,尤其在萨摩藩这个地方,因武士数量众多,也参与种田,所以萨摩底层百姓并不认为武士白拿工资是天经地义的事,反而武士自己种田才是正常。

  自己有了田,被收的税还少了,无一不表明自己已经是武士阶层。

  武士是要为主君征战沙场的,王满仓又恰逢其会,树起招兵旗,一时间所有分到田的家庭都派出自己家中青壮参军。

  一个美妙的误会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