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0006 寺住不炒
作者:最爱睡觉的小说      更新:2024-03-30

  裴元攥紧手中的白瓷小杯,微皱着眉头,慢慢从北镇抚司中出来。

  他之前带来的小旗,紧张的凑了过来问道,“大人,他们怎么说?”

  裴元手下没有使唤的人手,这个小旗还是和他一起从东厂被退货的。

  这小旗三十多岁,名字做陈头铁,据东厂的管事太监们说,刑讯很有两下子,从没失手过。

  裴百户下江南的时候,东厂为了加强一下裴百户手中的实力,就把陈头铁划到了裴百户手里。

  原想着等裴百户覆灭了梅花会,就原地刑讯,严刑拷打,然后直接去抓幕后主使。

  没想到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十。

  陈头铁还没来得及失手,裴百户就失身了。

  东厂厂公丘聚含羞忍辱,事后直接将所有相关人员全部清退回了锦衣卫。

  被退货陈头铁十分懵逼。

  他被借去东厂十多年,在锦衣卫内部没什么后台根基。这一回去,根本没有能给他腾出的位置。

  陈头铁没有办法,最后还是觉得裴元再怎么也是个正六品百户,比他一个小旗容易混出头。

  回了锦衣卫之后,就仍旧跟着裴元,赖着要祸福与共。

  裴元现在有实职也和没有一样,乐得有人能帮他撑撑场子,对这个唯一的跟班也比较在意。

  他觉得应该给陈头铁点盼头。

  毕竟,除了理想,裴元也给不了陈头铁太多。

  裴元当即安慰道,“没事的,南京锦衣卫那边很看好我,这次来了个千户要借我去做事,若是这次的差遣油水足,我就找机会把你也要过去。”

  陈头铁听了喜笑颜开。

  “那就全靠大人提携了。”

  陈头铁这几天也有些难熬,如今他在北镇抚司挂個空头小旗,平时根本没人理会他。

  没有办法捞油水的话,和那些只领空头禄米的恩荫官有什么不同?

  想想裴元当初为了补实缺付出的那些心思,就知道陈头铁现在的处境有多难受了。

  南京镇抚司虽然没北京这边的有实权,但好处是天高皇帝远,又是大好江南的花花世界,莺歌燕舞之地,只要找几个没背景的富商敲上几笔,足够过得舒坦。

  等慢悠悠的出了胡同,裴元才随意的向陈头铁低声打听道,“对了,你知道离咱们最近的寺庙或者道观是哪个吗?”

  陈头铁闻言也吃不太准,“呃,这我可说不好,圆恩寺好像离得不远,广慈庵应该也在附近。”

  这倒怪不得陈头铁了。

  至于原因嘛,就比较复杂了。

  自开国至今,明朝的政策一直是要求严控寺院道观数量。

  如果大好的地段都修了寺院,肥沃的土地都变成寺产,这可让普通老百姓怎么活?

  洪武六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寺住不炒,命令府州县只允许留大寺观一所,其他的全都要归并!

  永乐十五年的时候,朱棣下旨,寺住不炒,禁僧尼私建庵院,俾守法规,违者必诛!

  正统十年的时候,朱祁镇下旨,寺住不炒,不许再修,严加禁约。

  成化二十一年的时候,朱见深下旨,寺住不炒,敢有增修请额及妄称复兴古刹者,罪之。

  从开国到现在,几乎历任朝廷都把“寺住不炒”作为指导思想,为此下了许多诏令。

  在历任朝廷坚持不懈的打压下,终于……

  到了正德年间,光是在一个北京城,有名可数的寺院,就已经有八百一十多所。

  那不成规模的小寺庙又有多少呢?

  这里我们可以类比一下。

  按照《金陵梵刹志》的记载,明朝的时候南京有寺院有一百八十所。当然这个数字并不完整,因为在其他史料上,又对出来二十多所不重名的。我们就按二百来算。

  又有《金陵梵刹志》上所说,“最小不入志者百余。”

  也就是说,南京城里小户型寺庙的比例,大概是有名有姓的一半左右。

  这么换算一下,整个北京城的无名小庙,就有四百座以上。

  一个至少有一千二百所寺庙的京都,不要说陈头铁了,恐怕就算把僧录司和道录司的主官叫来,都得懵逼。

  裴元听完陈头铁的话,喃喃轻声道,“所以说,张容为何要我远去智化寺呢?”

  裴元仔细琢磨着刚才的事情,心中反复的揣摩着。

  韩千户让裴元就近找个有砧基道人的寺庙取银,这本是一桩无所谓的小事。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张容凭空插手,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莫非那韩千户久在南京,张容以为她对京城的寺庙并不熟悉,所以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做点什么?

  也对。

  这京城有上千寺庙,韩千户一个南京的官儿,自然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裴元慢慢走着。

  不一会儿,那个将裴元接入北镇抚司的胖武官,在巷尾转角处出现了。

  他脸上没有笑容,淡淡的吩咐道,“咱们今天就算认识认识。”

  说完,丢过来一小块银子,沉声道。

  “我叫孙博。”

  没头没尾的说完这句,那胖武官就转身离去。

  裴元捏着手中的银子,第一次觉得这玩意儿还有烫手的时候。

  陈头铁跟上来,惊疑不定的问道,“大人,这是干嘛来的?”

  裴元摇头。

  随后才低声道,“不该问的别问,你跟我走一趟智化寺。”

  “智化寺啊。”陈头铁咂了咂嘴,“那可不是什么光彩地方。”

  智化寺算是北京城中颇有名的一座寺院,占地两顷有余。寺里有大殿、配殿、钟鼓楼、大悲堂,还有禅房数百间,规模不逊北京孔庙。

  这里原本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家庙,土木堡之变后王振被抄家灭族,但因智化寺乃是英宗敕建,所以得以保留。

  后来英宗复辟,又在智化寺中为王振修造了英烈祠堂。

  百姓们厌恶王振误国,导致智化寺也受牵累,香火一直不盛。

  不过王振虽说下场不太好,但因为王振是大明宦官专权第一人,不少很有上进心的太监,出宫之后都会偷偷来拜一拜。

  裴元想着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一边猜测着张容的意图,一边向智化寺行去。

  有的时候,知道一些秘密并不是什么糟糕的事情。

  真正糟糕的是,别人以为你知道了,你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