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0014 我有一句“飘零半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作者:最爱睡觉的小说      更新:2024-03-30

  这个张璁如此博学,头脑还这样灵活,简直就是个宝藏举人啊!

  自己有青釉瓷瓶,每天都能刷出来一枚钱。

  之前裴元还只是觉得新鲜,没把这一文钱看的太重,但是钱和钱也不同啊!

  说不定这世上还有很多能值几十上百两的钱币。

  自己这里每天能刷新一枚,又是什么概念?

  裴元的脑海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数学公式。

  “青釉瓷瓶”+“国色张璁”=“一棵摇钱树”。

  裴元对张璁的态度,立刻肉眼可见的热情起来。

  他情不自禁的挪了挪位置,离得张璁又近了些,这才热情的看着张璁道,“兄台。”

  张璁被裴元叫了一身鸡皮疙瘩,“你、你想做什么?”

  裴元豪气干云的拍了拍桌子。

  “听了兄台这番话,小弟真是胜读十年书啊,兄台这顿我请了!”

  张璁低头看了看桌上的肉包、茶汤、豆干,不在意的说道,“那倒不必。”

  为了一顿饭和锦衣卫牵扯上,反倒是一件麻烦事。

  谁想这锦衣卫奸邪,比他想的还要大方,竟然直接将那枚“续铢”钱推了过来。

  张璁一怔。

  裴元便道,“兄台的见识,不是几百两银子能够衡量的,这枚钱就送给兄台了。”

  张璁不敢置信的看看裴元,忍不住脱口道,“当真?”

  接着,他像是担心裴元反悔一样,又提醒道,“这可不止是一枚钱,还可以换到李东阳大学士的人情。”

  裴元笑了笑,很是坦率的说道,“钱和钱不一样,人和人也不一样。你是读书人,我是锦衣卫。你去大学士面前能换到的人情,可比我换来的值钱多了。”

  张璁心中一动,这才认真看了裴元一眼。

  这个锦衣卫,也是个聪明人啊。

  锦衣卫这种名声恶劣的武官,在大学士李东阳面前,连对话的基础都没有。

  说不定,李东阳看到这枚钱,下意识的第一個念头便是,不知道这枚钱是锦衣卫从哪里搜刮来的。

  李东阳心里有疙瘩不说,甚至可能会有反效果,引起当朝大学士对送礼人的恶感。

  只有张璁这等诗书传家的翩翩士子送去,才会变成一段佳话。

  张璁确实有些心动。

  他看了那钱半天,手指捻了捻,还是接了过来。

  “你是明白人啊。只是学生读的是圣贤学问,从不做亏心的事情,怕是给不了你什么回报。”

  裴元连忙笑着打消他的顾虑。

  “我只是出身不好,内心也是仰慕文采风流的。闲暇时能偶尔请教,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啊。”张璁犹豫着。

  这时候,裴元的“债务清算系统”却忽然弹了出来。

  应收债务中多了一行。

  ——应收债务(1/1):张璁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承诺可以闲暇时接受你的请教。你也可以强行请教一次,但会导致此项承诺失效。

  裴元看到这行字,立刻吃了一惊。

  张璁?

  原来是这个张璁啊!

  就像裴元所说。

  人和人不一样,钱和钱不一样,“张璁”和“张葱”也不一样啊!

  如果这两个字是这么写,又是永嘉举子的话……

  那他的身份必然就是打跑了杨廷和,成功当上内阁首辅的那个家伙!

  这个可是以后道君皇帝的头号心腹啊!

  嘉靖皇帝初登大位时,文官内阁打算抱团削弱皇帝的权势,年轻的嘉靖皇帝敏锐的察觉到苗头,立刻掀起了大礼议之争。

  整个大礼议之争的核心,其实争夺的就是一件事。

  那就是嘉靖皇帝登基的法理,到底是来源于“宪宗皇帝之孙的血脉”,还是来源于“众臣推举他为孝宗皇帝的继子”。

  这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如果来源于前者,那孝宗皇帝这一支死绝了,法理往上推一代寻找,朱厚熜作为宪宗皇帝的亲大孙,继承皇位天经地义,合理合法。

  如果是来源于后者,那么就相当于完全从孝宗皇帝这一支开始算,明朝皇系嫡枝已经死绝。

  所有的朱家血脉是平等选择,大臣们让你当孝宗皇帝的继子那是瞧得起你,不要给脸不要脸。

  我们能选你当继子,也能给孝宗皇帝再换一个继子。

  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熜,能够在纷乱的局势中察觉这件事隐含的陷阱,并且能在极短的时间窗口发起反击,只能说是天纵奇才。

  然而这么一个少年郎,面对执掌了整个国家的文官集团,无疑是力不从心的。

  纵使朱厚熜开始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等文官集团整顿好旗鼓后,一定会进行反扑。

  然而就是这一年,出现了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机。

  那就是,苦逼了很多年的张璁考上了进士。

  接着这个宝藏进士下场了!

  张璁引经据典,舌战群儒,拉出一帮党羽和弘治旧臣直接打了个五五开。

  朱厚熜也趁机稳固统治,彻底洗干净了自己的法统。

  这场朝争出现了两个亏麻了的失败者。

  一个是庞大的旧有文官集团,一个是明太宗朱棣(咦?)。

  ——是的,小孙孙儿子的小孙孙洗法统,却让朱棣意外躺了枪。

  朱棣靠政变夺权,最怕别人说他得位不正。

  死后庙号太宗,既是想和李世民肩并肩,也是想向大家证明自己是爸爸的好儿子,接老爹的班,名正言顺。

  但是朱厚熜是以藩王之子中途接班的,不知怎么就想了个缺大德的主意,将朱棣的明太宗,改成了明成祖。

  意思就是朱元璋的嫡枝是朱标、朱允炆一系,伱看,朱允炆死了之后,朱棣不也是从小宗变大宗吗?

  皇明这一系从根子上就名不正言不顺。

  咱们谁也别说谁!

  这下就连很多中立的大臣也有点吐血了,你踏马这是把祖宗也拉下了水啊。

  至于那场政治动荡的胜利者,无疑就有张骢一个。

  张璁凭借着中流砥柱,独挑大梁的功劳,成为了嘉靖皇帝心中的赵子龙!

  这货只用了短短几年就成了内阁首辅大学士,而且一直到死都得到嘉靖皇帝的信赖。

  死后甚至还被追赠了太师。

  至于他的成长历程,也可以用“屠龙中年,终成恶龙”来概括。

  按照《明史》的记载,对他的评价是,“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持身特廉,痛恶赃吏。欲力破人臣私党,而己先为党魁。”

  但是……

  裴元热切的看着张骢。

  恶龙好啊!

  老子要抱的就是恶龙啊!

  这可比巴结李东阳那个快死的老家伙还要血赚啊!

  若不是裴元仅剩的节操死死拽着,他甚至还有一句“飘零半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