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特钢联合体
作者:十年残梦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就这样,35亿的启动资金投下去,钢铁工程开启了。从始至终,王荣民就没有打算一条腿走路,克拉运河和交通是根基,建设资金和配套资金,大部分都放在了他的上面,中央的配套资金之中,绝大部分是放在了这里,克拉运河证明了,只有便利的交通才能够带来一切,以前,所有的船只是从马六甲开行的,出了马六甲,就直接进入到南海,到中南省需要绕行,这样有港口都发挥不出来多少的效果,现在,克拉运河一旦修通,一些供给到中西部的一些物资原料,通过泰国转运的话,会方便很多,如果不是广西,云贵高原密布,换成平原地带,几乎会出现一条直达中西部的交通大动脉,即便现在,少了从曼谷到广州的双倍路程,这个通道也可以包揽近乎全部从中西部进出口的物资和商品。

  第二点就是石化,石化项目上面,利用了******和他的上海石化总厂,可是在一定程度上,王荣民认为这种形式,是双赢的,******的许多表现,让他感觉,这不像是设立一个分厂,后来通过渠道调查了些,特别是明白了石油港的问题之后,想到了上海港的问题,果然在上海港,是没有专业的石油码头的。

  按照******的介绍,没有专业的石油码头带来的成本的增加,再结合到上海石化厂的总产量,很快的,王荣民就得到了一个数字,28亿的成本支出,这在总销量的800亿之中,占据了很微不足道的部分,可是如果放在零利润的增加上面,就非常可怕了,要知道整个上海石化厂的利润不过是80亿,增加28亿,代表着增加三分之一的净利润,这笔钱绝对不小,就算是******这样,拿着3%股份的小股东,也可以从中间获得最少8000万以上的分红,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钱。

  石化总厂虽然很庞大,可相对于上海港来说,还是相当微不足道的,上海港在1915年的吞吐能力超过了2.4亿吨,完成集装箱装卸1200万,按照每个集装箱装卸费用45元的标准,仅仅是装卸费用的收费就达到了接近10亿美元,可着并不是上海港唯一的盈利,集装箱仓促,对外经贸,还有船舶入港等一系列的费用,这些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上海港这么一个巨无霸。

  港口是一个综合性的,不单单是在纯利润上面,还有众多隐性的和辐射的收入,比如对外经贸,比如市场繁荣,甚至是地价上面的影响,******不止一次提出,在上海,专门的寻找一处地方,开设石油专业港口,并且承诺全额投资,等于上海港只是投入了土地和人员成本,就可以获得一个年吞吐量在8000万吨以上的专业港口,可是最终,这个提案被上海港否决了。

  上海港需要考虑全局,石油特别之处,让它跟其他商品之间,只能够选择一个,这种情况之下,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上海港还是愿意维持原状。

  正因为这样,上海石油总厂开始考虑建设分厂,一方面,是因为石化总厂的产能达到了极限,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寻找一个可以降低成本的地方,中南省成为了几乎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