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蚁族艰辛奋斗录 第五十五章 回家(3)
作者:了明一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对于尚可家这样的穷人家庭,人们早就像躲瘟疫似的躲着他们,有钱宁愿借给那些表面富裕其实负债累累的“有钱人”,也不愿借给尚可家这种有一分是一分的“贫困户”,因为他们怕尚可家还不起、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啊!

  甚至的,请人干活的也不大愿意找尚可的父母,因为他们嫌尚可家穷,嫌尚可的父母衣服破旧甚至还带有补丁,那样会给他们丢人似的,甚至他们也会沾着尚可家的穷气而跟着倒霉似的。

  可见现代社会包装有多么重要。尚可找工作时就碰见过有的绣花枕头草包莽汉却因衣着光鲜找着了好工作。那一刻尚可就很嫉妒,怨恨自个儿家没钱买不起名牌衣服武装自己,只能穿着廉价的地摊货四处求职,这就是劣势。

  尚可有时很生气,那些请工的只有找不着人干时或者那些没人愿意干的活,才会找上尚可的父母,比如抬棺材。在农村里,人死了总得有人把棺材从死者家里抬到村口送上殡仪车载往市里的火葬场去焚烧,而且不可能是死者的家属自己抬,因此每村的理事会便定了个规矩——按户头轮。但农村人都特别迷信,认为抬棺材会沾上晦气,倒霉招灾,尤其是越有钱的人就越怕死,因此谁家轮到了便请别人代替,久而久之便成了个通行的办法。而那些被请去抬棺材的大都是像尚可家这样的贫困户甚至更穷的困难户,因为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最没有资格去忌讳那些,已经穷得一无所有了,还在乎那条贱命吗?因此每逢村里甚至邻村外村有人过世的时候,尚可家总会被记起,接着便是络绎不绝的有人前来请尚可的父亲替他们去抬棺材,争先恐后,唯恐被人先定走。行有行规,行有行情,遇着慷慨的雇主还好点,只要听说你愿意替他们家抬,高兴得二话不说就先把钱付了,以免尚可的父亲变卦。最可恶的是那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周扒皮”,自己怕死不愿意抬,听到尚可的父亲答应了替他们家抬还砍价还价,跟上圩里买大白菜似的。尚可见了这种人真想把他轰出去,太过份了,你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命?要钱你就自己抬,要命你就不要吝啬那点钱,又要忌讳那些东西又想不花钱让人给你白替,天下哪有那样的好事?便宜又大碗谁不想,可你之外别人就都是傻子吗?

  其实尚可一直是反对父亲去替人抬棺材的,不是自己的班干吗要去替别人值?虽然是赚钱的,但尚可一点也不在乎那么点钱,不就是抬一次八十块钱嘛,八十块钱又能干什么用呢?能让尚可买一套新衣服,或者是吃半个月的快餐,再或者是往返一趟城里的车票钱?只要父亲答应他不再去替人抬棺材,他尚可宁愿不穿新衣服,半个月饿着肚子不吃饭,或者是从城里走路回家再走路回城里,也要把这八十块钱省出来。可父亲不听劝,总是说平时挣钱不容易,能挣一分是一分,管它是什么活,只要不犯法就行。其实尚可倒不是因为忌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才不让父亲去抬棺材的,而是因为这是一种耻辱,一种走到哪都会让人记起的耻辱,谁去抬棺材就意味着谁家是村里的穷人,谁家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才至于贫困潦倒到要去替人抬棺材。这种人家会被众口相传,走到哪都跟特殊时期时期地主身份似的不会让人正眼瞧一下。尚可发誓:只要自己大学毕业了找着工作,就一定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让父亲去替人抬棺材,无论如何!他要洗刷这份耻辱,他要摘掉抬棺材户的这顶黑帽子。

  一家人默默无言相对而坐,尚可默默地吃着饭。

  突然,村里突兀地响起了令人心慌和心颤的哀乐广播,显然是村里又有人过世了。

  尚可心说不好,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于是停下吃饭前去关门。

  母亲却又把门打开,“这么早关门干啥?等会儿会有人过来叫抬棺材。”

  尚可很不高兴,好像母亲很愿意父亲去做这种无本生意似的,于是生气道:“我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来才关的门。不要去了。”

  父亲扔了烟头道:“我不去哪来的钱给你找工作用?哪来的钱维持生活?只要你现在找着工作了,我立马拒绝上门来请的人,永远不去了,可你找着工作了吗?我也知道抬棺材丢人,你以为我愿意抬啊?不都是因为你还没工作家里缺钱嘛!”

  钱钱钱,工作工作,好像只要尚可有工作了,一家人都可以不用干活由他一人养着似的,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尚可嘴短了,更说不过父亲的胡搅蛮缠,赌气地躲到里屋去了。

  不一会儿功夫,消息灵通的轮值到抬棺材的户主们便跟马蜂似的纷纷涌上尚可的家门,接下去的事情可想而知……

  第二天清晨,尚可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说话,好像是奶奶在跟母亲说话,话里好像还提到了尚可,尚可半梦半醒的也不在意,继续睡自己的觉。

  尚可真正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早上八点多了,母亲正在水龙头下杀鸡。尚可见了有点不忍和不舍,母亲却说:“你在外头肯定不舍得吃,没吃一顿好的,你回来了家里也没钱买肉给你好好补一下,就剩下自家养的鸡了,不杀了留着干吗?天天跑人家菜园子去,让人用石头砸了个半死,还老上咱家来告状,杀了也就清净了。”

  这点尚可是深有体会,人穷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要不然别人家也养鸡,也同样跑到同一菜园子里,偏偏就尚可家的鸡最让人有意见,尚可家的人最让人敢骂。

  尚可自叹着:“杀了也好,杀了就好,省得这些势利的乡亲们借题发挥,我要是当县长,别说我家的鸡上你家菜园捉虫子,就算是上你家床上拉屎你也会笑脸相迎,哪里会指桑骂槐,这些庸俗可气的村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