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又回到了宁静而安祥的小山村。
看着家里那三间低矮破落的土瓦房,尚可又一次感到了心酸。想起古代读书人多出自寒门,一旦科考得中,便可衣锦还乡,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衣锦还乡,这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耀,也是最大的成功。自己何尝不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正是在这样一种信念的激励下,自己才刻苦学习,拼命考上大学,没想到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混到这般田地,神情疲惫,行囊空空,落泊潦倒,无处容身,简直是丢人至极,这样的归来还算是什么衣锦还乡?自己要不是在外面实在混不下去了,要不是为了重新学好本领好找份好点的工作自己才不会回来,自己可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成功而回来的,此时此刻的心情心境真是难以言说。
一入家门,首先要面对的是殷殷期望的双亲。
“为什么回来?你不是才刚刚离开一个星期吗?”母亲问,有点让她感到意外。
“我把工作辞了,回来重新好好学习电脑,过一阵子再出去找工作。”尚可如实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你不是读了三年大学,学了三年吗?怎么还没学会?”母亲更意外了。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尚可不可能把大学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教学设备的跟不上、教师水平的总体不高一一跟母亲说清楚,因为母亲是个农民啊,这些太专业的东西她怎么听得懂呢?更何况自己在大学里懒散放纵,不好好地学习,这点更不能让家里人知道了,要不然他们听了该多伤心和生气啊!想想他们节衣缩食、东拼西凑、辛苦挣钱地供尚可读大学,临了尚可却什么也没学会、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学回来,以致于毕业后到现在一直找不到好工作,不能挣进一分钱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他们知道后能不伤心生气吗?
尚可只能拣重点地说:“我学的这个专业需要自己有电脑,大学里我都没买,所以才没学好,这回我打算自己买一台好好把它学透再出去找工作,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好点的工作。”
“既然是这样,当初你为什么不说,你为什么不买?”母亲还是无法理解和接受。
尚可委屈道:“当初我不是看咱家里困难没钱,不想加重你们的负担吗?”
“可现在咱家也没钱啊,你爸又出了这事,现在家里可没一分钱可以给你买电脑啊!”母亲听了为难道。
“妈你放心,我不用你们的钱,我用我自己上班挣的钱买,足够了,绝对不花你们一分钱。”尚可赶紧安慰道。
母亲听了这才放心。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抽烟的父亲听了却又开始老调重弹:“当初你要是听我们的,去当个老师多好啊,也不至于现在找不到工作,落得这个下场,落到这步田地。”
烦死了,尚可每回不顺父亲总提这事,好像尚可当初要是真去当个老师就会一生顺利似的,殊不知现在计划生育人口减少学生也跟着减少,教师队伍被压缩,有很多老师都改行干别的去了,父亲还在这里一成不变地以为当老师是个永远不会下岗的职业,真是个死脑筋,跟不上时代。
“行了,别说当初当初了,现在要是还能回去,我就听你的话去当个老师,可问题是现在还能回去吗?时光还能倒流吗?”尚可不得不以此来让父亲闭口不再说此事。
父亲抽了一口烟,仍然不满道:“那你也不该把现有的工作给辞了,有就先干着,再找一份容易吗?”
尚可听了更不满了:“你知道啥?工作不是找不到,只是工资低,要是没有过硬的本领,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如果不把现在的工作辞了一直做下去,恐怕做一辈子也挣不了几个钱,咱家一辈子都不会翻身的。”
母亲听了很关心很在意地问道:“那你准备回家学多久?”
是啊,如果尚可是在城里工作偶而回来小住几天或逢年过节回来看看父母她当然高兴,但如果是要退回来赖在家里不出去找工作,那她可不欢迎,更不能接受。
尚可思索了一下,自己不太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电脑那么多要学的东西学精学透,怎么也得几个月,于是只得道:“你们放心,我不会呆太久,最多不会超过半年,我会争取在七月份之前学好再出去找工作的,其实我比你们还着急!”
这便是尚可对双亲的承诺,也是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期限,要是没有这么一个期限,父母会觉得没有盼头,自己也不会有危机感。
就这样,双亲对尚可的归来算是勉强接受了,至少尚可保证说还会再出去找工作的,仅这一点便足以让他们安心了,但是母亲还是抱怨地嘟囔了一句:“早知这样当初就是砸锅卖铁借也要借钱给你买台电脑,也不致于现在这个样子,读完了大学还要继续在家里学习电脑才能找到工作,这大学不等于白上了吗?”
砸锅卖铁,好一句砸锅卖铁,穷人的破锅烂铁能值几个钱?哪来那么多的锅可以让你砸来卖以应付所需?有时候,真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只要出了一个大学生,就能让这个家庭更加贫困,甚至真的把锅给砸了,再也吃不上饭。
尚可无语,要知道中国不知有多少的大学生,他们当初上大学时何尝不是跟自己一样,都是家里砸锅卖铁到处借钱才供下来的,可到最后毕业了才发现大学白上了,想想真不值。
尚可看了一眼双亲,只见他们白发苍苍,困苦沧桑,一时不由悲从中来,万分伤感。他们曾经那么地憧憬,那么地付出,但尚可的一次又一次失败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得不到报答,一直不能翻身,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年迈的双亲,贫困的家庭,压力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