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是 第011章 心境平和
作者:越过高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不等成峰再说,张敬民言归正传,和贺国荣说了转干遇到阻力的事。表明他和车局长的态度。要怎么谈呢?应该说,各方面都很好,无可挑剔,按照国家真是干部条件对照,都是达标的。作风正派,不做坏事,任何时候,无非分之想,规矩做人,老实做事,这还不够吗?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单位上下谁个不公认?考试也是过关的,名列前茅。就一个原因,不是代干岗位。这是问题么,是自己的错么?其实国家正式干部都是些什么条件,这不都明摆着的么?

  张敬民说话很简洁:几个人也不常聚,今天机会很好,要把贺国荣转干的事讲一讲,表明一个态度,表达一个希望。局里面下定决心,还要继续争取,找人事劳动局,找政府领导,按车局长的说法,是水利局一件大事。同时,也希望小贺不要带有什么想法,工作上,不要松劲,信心和勇气还得坚持下去。人要有骨气,要有信心,对自己的能力要自信。怕就怕失掉这个。那就不好了。

  张敬民真切地看着贺国荣。旁边两人的视线,也都聚在他身上。都为他这回不能转干感到惋惜,按成峰的话说,相当遗憾。左志明对两个局领导的态度举双手赞成,称之为新时期的伯乐精神。

  成峰说:“我明白你们局里面的意思,担心贺国荣想法大,对局里面做事不彻底,导致没有成功。他自己努力了,考得很好,却因为不是代干岗位,失去机会,为此感到灰心,情绪不好,对局领导有想法。”

  左志明也说:“听敬民这么一说,我就感觉到水利局真好,局长副局长这么关心人,这样的工作环境,不愁造就不了人才。”

  为了安慰他,鼓励他,局领导动了这么大的心思,这叫贺国荣很不好意思。他赶紧说:“局领导太关心人了,有两位领导这么帮助鼓励,真不知道要怎么感谢。通过这次考试,我倒是检验了自己的成绩一下,我对此是有信心的,这次转不了,还有下次。到时候,再努力一把,争取考第一。”

  成峰翻着白眼仁:“你说下次?那你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吗?转干政策要是有变呢?”

  赵静雅和张敬民有点奇怪地看着成峰,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贺国荣却笑了笑:“没关系的,就算不转干,也要干工作的,我现在感觉工作干起来还是很那个的。”

  “感觉很好?”

  “是呀,这比起我以前的工作,要有趣味很多,知识面又广又深,够得学哟。”

  成峰感叹:“好学习是好事,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没有继续学,好多学过的东西,都忘光了。”

  左志明说:“《城门旧事》是你写的吧。”

  贺国荣点头说:“嗯。”

  那是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在上《贵汇文艺》上。写的是一个守城门老人,如何在城门两次即将被破坏中挺身而出保护城门的故事。

  左志明说了一个情况:有天他在西门裤裆口吃饭,那山城一号老板娘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贺国荣的。他写的那个老城门,应该就是她家祖辈住过的地方,已经不存在了。在她的印象中,五六岁的时候,看见大人们在撬城门楼,上头的砖被人一块一块撬下来,面上都有画面,花鸟鱼虫,神怪鬼魅之类的画图。当时谁知道那是古物呀。他怎么写那城墙还在,老人要把它交给儿孙,继续守护下去。他是在编故事,哄那个哟。老板娘说要想你问个究竟。

  贺国荣说:“她不是第一个问这话的人。”

  成峰说:“虚构的东西呀。”

  左志明说:“那城门应该是老东门。听老人们说过,有印象。”

  赵静雅说:“虚构的故事,真实的历史。”

  左志明举杯和大家干了一杯,接着对贺国荣说:“你们有个组织,叫什么什么笔会。我认识有两个,谈到你都说文笔不错,构思也独特,可惜思想有些顾虑,放不开,作品里面缺少点什么。好几次都将冲到省级刊物,却都因为缺少点什么,被搁下了。”

  贺国荣说:“都公开给我提了。”

  “那你接受了吗?”

  “接受了。”

  成峰摇了摇头,举起杯子,喊大家一起,干一杯。

  左志明接着说:“贺国荣呀,我那里缺笔杆子,就想找你这样一个人。写写我们那些工人,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外面,天当被地当**,披星星戴月亮。有好多感人事迹值得写呢。”

  成峰说:“那你调他过去,拿办公室主任给他当。”

  左志明说:“挖人家墙角的事,我咋能干?”

  成峰说:“该挖就挖,我们顺达公司原来行企合一,现在变成纯企业了。企业要发展,必须注重文化,企业也跟一个人一样,得有气质,有文化味,提高人的素质,铸造企业精神。小贺你来不?企业用人是双向选择。你有水平就行,干部不干部的,无所谓啦。”

  赵静雅说:“咋个?你们挖人,挖到我家里面来了?也不看地方。你张哥跟你一样,对人才器重得很。只不过我觉得,他还是要转干,部门也好,企业也罢,都要有干部,工人是基础,干部是中坚。”

  看着发生了争执,贺国荣脸都红了,说:“谢谢你们的关心了,你们这是在鼓励我鞭策我呢。我呢,哪儿也不去了,就在水利局干一辈子了。我调回来,就是水利局要了我,我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报答水利局呢。”

  成峰说:“真的假的哟,说的这么好听,我都要掉眼泪了。”

  成峰一直疑惑,一个初中生,能有多少知识?不经过系统学习,自学也顶多是皮毛而已。既然谈到水电,不如点他一下,将他一军!

  成峰说要问贺国荣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在眼前,又很遥远。等大家都不说话了,他道:“我觉得你还是要关心水的问题,少写点小说散文那些空洞无物的东西。你们搞了水资源调查,走遍了县境内好多山山水水,你对贵山的水资源记住了多少?你能给我说说,那水能蕴藏量是多少,有多少开发价值,你要研究这些,我觉得才会有意义。实干兴邦啊。”

  左志明说:“我不赞成这个说法,个人喜好不可以强求的,写小说有什么不好?还是业余好呢,又不妨碍本质工作。”

  成峰说:“我说的是水,水利局要研究水,研究文学是文化局的事。”

  赵静雅说:“你研究多,那你说说,贵山的水资源问题。”

  成峰说:“你是故意,不知道小贺在这里,我在问他?”转脸对着贺国荣道,“小贺我问你,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径流量?”

  贺国荣回答:“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过水量,径流量反映某一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完整说法叫径流水量。”

  成峰斜眼看看左志明。左志明说:“看我干啥?”

  “你管电的。”

  “我管电不管水。”

  “水电能分家么?”

  成峰眨一下眼皮,进一步道:“那么我们县这条玻璃大河,一年内要流走多少立方水?”

  贺国荣眨动眼皮,计算起来:“大河的水,径流量平均每秒0立方,六六三千六百秒,每小时二千八百八十万方,乘上二十四小时……,每天……立方,全年三百六十五天,大约流淌走了……立方。”

  “准不准?”

  “肯定不是太准,大致是这样。”

  成峰又看左志明。左志明说:“别看我了,难不倒人家就算了。”

  成峰转向贺国荣:“我再问你,你知道贵山的河流有多少?”

  “大大小小有三十三条。”

  “我咋没有看到有这么多?”

  “你看到的是地表河,还有地下河。”

  “地下河有多少?”

  “最后的定论还没有作出。”

  成峰不说了,这小伙懂得的确不少,难怪张敬民当面背后都在夸赞……一个初中生,竟然对这些情况能做到这个地步,是有点不简单。张敬民说他肯学肯钻,好多地方都超过了我们。我倒觉得,学习的年龄过了,就停下来了,靠过去学得的知识应付日常工作。看来还不能老是这样。人到老学不了,有道理呀。

  赵静雅说:“怎么样?考不到人家吧。”

  张敬民说:“说点别的吧。哎,志明呀,你不是跑了省能投公司几次了,有进展没有呀。”

  “我正要说这个事哩,叫成峰叽叽喳喳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