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是 第021章 三进果木林村
作者:越过高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马运昌很夸张的表情,让在场几个人都笑。他扬扬手,准备走了。却看见郑季满脸的苦相,车向前和张敬民还守候着他呢。

  郑季虽然脸相难看,心里却有了主意。他没让成峰走,一把抓住他,告饶的声调:“成经理呀,就伸出援助的手来,帮个忙?”

  成峰问:“什么事?”

  张敬民推他一把说:“办好手续就走吧,政府家的事,你管不了。”

  成峰正要掉转身,被马运昌叫住了:“成经理,郑局长的话你没听见?”

  成峰只好站下:“马县长,请问是什么事?”

  马运昌说:“财政局长被水利局长揪住不放,还能是其它事么?钱呗。”

  车向前说:“马县长为什么不说我们的专款被财政截留了?”

  郑季说:“大帽子别乱戴,你们的专款,财政可不敢随便截留,只是临时调剂,要不了好久,就有钱还你们。”

  成峰听明白了,问:“要借多少?”

  车向前刚要开口,郑季抢着说:“二十万。”

  成峰说:“二十万呀。我哪有……”

  张敬民说:“你是承包公司,经营活动要讲效益,而且公司要发展,必须有资金做本钱。”

  郑季说:“财政也是讲信义的,我们可以付利息。”

  马运昌说:“先借半年,按银行最高利息支付,如何?”

  成峰沉吟一会,说:“行嘛,既然县长这样说了,总不能一点面子也不给呀。”

  张敬民给成峰使眼色,成峰没看见。郑季趁势靠近马运昌,暗中扯了几下他的衣角,又眨几下眼。马运昌就顺着他的意思表了态。于是当着马运昌的面,财政办了给顺达公司借二十万的手续。同时也签了给水利局十万的划拨单。

  车向前一直紧皱着眉头,成峰的钱,什么时候他都会给,今天在

  这里以这种形式来借,还真有点说不明白啊。

  马运昌说:“向前局长啊,给了钱也不高兴,这么做有哪点不妥

  ?”

  车向前说:“大大一个县政府,给一个承包公司借钱。”

  郑季说:“政府对公司支持也不小,见政府有困难伸出手来,做一件大好事,也是应该的呀。”

  马运昌说:“今天的事,成经理没有让我为难,感谢你了,嘿嘿,好歹也让我真正主持了一回政府工作,表了一个像样的态。张局长,怎么样,项目可以安排了吧。”

  张敬民眼见事已至此,不好再说什么,就这个机会,把与项目相

  关的事宜作了汇报。首先是组织机构问题。资源普查不只是河流水库,还有农作物,畜牧业,林木,矿产等等,得由县政府提桶桶,多家部门协调配合,所以请马县长挂帅,任资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

  马运昌点头说:“这个桶桶该我提,我就不谦虚了,不过,还是得要等龚县长回来,给他通气过了才能正式下文。工作呢,你们就先干起来。就这样,还有什么,改天我来局里,在深入讨论一下吧。”

  等大家走完,剩下郑季,马运昌情不自禁握了一下郑季的手:“你这个财神菩萨当得好啊,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又趁机干下了十万。行了,我也不和你争,这十万,就由你具体安排吧。”

  郑季笑了说:“我还能随便安排?给谁多少,到时候少不了要给你汇报的。”

  “汇报啥呀,我说真的,你就放心吧。”

  郑季说:“早想好了,给高坡乡,他们办公场地缺乏,厨房一直没有盖,吃饭时候东蹲一个西站一个,好可怜,就给他们好了。”

  马运昌知道他的心思。马雯回家来说过好多次,没有厨房,乡里干部都是东吃一顿西吃一顿。得了胃病的人不少。虽然十万块钱少了点,但是搞个像样点的厨房还是可以的。感谢郑局长,想的这样周到。

  “我就替他们先谢谢你了。”

  财政局长这步棋走的不错,内心高兴。他有预感,龚祥兴在政府时间不长了,接任县长的人,极有可能是马运昌。他的条件县里没人能比,地区下来的,在县里时间又长,农学专业的,四十五六,正是年富力强,除非地区空降来人。

  马运昌要财政局长对这事保密。财政局长说,那是自然。

  两人又商量一下别的事,很快到了吃饭时候,郑季说:“给嫂子打个电话吧,不用回家,我们去一个地方。”

  马运昌歪脑袋说:“打啥?不打。”家里那位,对他可放心了,一两天不见面,也不会追问去向的。

  郑季给林业局打了个电话,要林业局的车。林业局局长也不过问跟谁要去哪儿,只说好的。十分钟车就过来了。出了城南门,行了三十来分钟,路口上与城关区的车会和。车上坐着区长陈进勇。马运昌心里直嘀咕,驾驶员放一边,自己开车,是炫耀,还是不放心?陈进勇也没想到马副县长会一起来,眉头跳了一下,瘪瘪嘴,下车来和马副县长握了手,就开车在前面引路。

  知道要去的是果木林村,马运昌就问村里最近怎样?郑季说他这是第一次来,情况还不清楚,等会问问陈区长。

  “马县长你来过几次?”

  “严格说,来过两次。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马运昌脑海里出现第一次来的景象。时间隔得远,应该有十五年以上。那时他在地区农委当秘书,一天跟随局长来看这个县的学大寨样板村。还没有进村,远远就看见了一片红色,地埂上,山头上,房子档头,都插了红旗。最高的朝着太阳升起的斜坡上,白色的一排大字:苦干三年,提前实现大寨县!爬到跟前去看,是拳头大的石头,用水洗白了,铺在四公尺见方三十公分深的坑里,再用石灰浆灌填缝子。据说飞机上都看得清清楚楚。石头都是人工用背篼背上去的,先用汽车运来卸在山下,再往上背,三百多人背了三天。

  红旗招展,满山都是人,村子四周的坡地,都挖见石岩,沙质的土壤本来很瘠薄,就从远处运来黑泥土,混合造田。午饭就在一块平整的地里集中吃,马车运来三个大饭甑,揭开甑盖,里面是白生生的米饭,三个大木盆盛菜,白萝卜炖排骨,回锅肉烩米分条,糟辣椒炒大白菜。还有一锅牛皮菜汤。领班的吹响哨子,山上做工的人们潮水一般滚下来,飞奔向装了碗筷的扽箩,掀起一场抢夺碗筷大战。满满三个大饭甑,顷刻间就见了底。带队领导怎样呼喊,呵斥,甚至扬手打人,最后看见饭菜快没有了,也赶紧去抢碗筷,毕竟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回城路上,局长失去了欢颜笑语。不过为了向行署做系统汇报,还是给马运昌布置了任务。马运昌连夜写好,尽可能从正面报道了战天斗地的精神,抢饭吃的场景他没有写。写了就过不了关了。照片和稿子一并寄去,登在内部资料上,分发给领导们。

  马运昌第二次到果木林村,是他奉调之前。老局长退休了,新局长想要迅速掌握全区联产承包责任制搞了几年后的情况,把全区的干部都撵了下去。综合科马运昌是科长,在任三年了。局里头采取抽签的方法,他让别人先来,剩下最后的一个纸疙瘩,他拿起来打开一看:贵山县。

  这次下来蹲点,时间是半个月。贵山县大小区乡镇有二十八个,三百五十个行政村,半个月时间完全跑不过来,只能有选择性地走。城关镇的果木林村是当年的样板村,再去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去的路上内心真有点忐忑,眼前不间断地晃动那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大饭甑里面的白米饭,哄抢碗筷的情景。进了村,石板街,石板墙依旧,房前屋后,墙旮旯,不是瓜就是豆,墙头上爬满瓜藤,半截旧房宅基地里,也长出来整齐伸手摸不到的玉米天花。村道上来了一辆拖拉机,拖了满满一车粮食。几个人匆匆忙忙,把粮食扛进家里,急急忙忙又爬上车,突突突奔稻田地里去,没有人停下来和他说话,都着急地要把过去十多二十年荒废的功夫抢回来。天很晚了,晚霞映衬的高地上,还有不少人影,腰板手臂一伸一抬,像演皮影戏,感觉对不起土地,过去没有尽到责任,现在只有尽可能使出浑身的力气,使汗水大把大把撒到田地里面去,才解恨,就是这样的情节。

  马运昌往村子里跑了三次,拍下了好多照片。被省报陆续刊用,有一幅还配发了文章,标题是:三论土地承包好。马运昌压根就没有想过,他与贵山就此结缘。任务完成回到单位三个月,他就接到调令,到贵山县政府报到,一个月后,县人大召开常委会,通过了他的副县长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