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弃妻,无双王妃 第34章
作者:恬静舒心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更新快,,免费读!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好人,却因为祖母的一己之私,却要承受那样的痛苦。如果,那世子之位,一直都是儿子宋词的,他从来就没有得到过,那他的心里还会好受一点。然而,被宋家的人叫了多年世子爷,被世人叫了多年定国侯府世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剥夺了身份,这换了任何一个人,心里也没法好受。

  作为儿子,宋词的心里,又哪里高兴得起来?

  如果父亲不是好父亲,他或许还会不在意。然而,他的父亲,是再好不过的父亲了!小的时候,他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在大街上看杂耍,那样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从小到大,值得他感动,值得他回忆的美好的画面,多不胜数。

  宋词也终于说服了祖父祖母,即将要把父亲母亲,还有弟弟妹妹,接出宋家,正式独立成一家。虽然,没能脱离宋氏家族,自成一脉。然而,单单只是分家另过,其中的艰难不易,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述。

  为了让祖父祖母松口,宋词在银钱方面,就损失巨大:净身出户不说,就连母亲的嫁妆,也只保住了一半(因为另外一半,早就被祖母和二婶,以及那些堂姐妹,以各种理由和借口,给强要了去,没法追回。当然了,他也可以强行追回,不过对分家不利),而且日后的每一年,宋词的父亲都要给祖父祖母各五百两银子的养老钱,一年四季各四套上好的锦缎衣裳,年节礼也少不了。

  宋词的父母不肯答应给五百两养老钱,因为一个三品大员一年到头的俸禄银子,加上各种收入,也最多这个数目。如今,宋词的父亲因为被自己的父亲和二弟各种打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从六品的文官。一年的俸禄银子,还没有超过一百五十两。

  一人五百两,也就是一千两了,他拿什么去给?他可是真正的净身出户,就连过去积攒下的文房四宝都不给带出来,只允许带了自己的衣服鞋袜。如此,就是不吃不喝,他也凑不齐这个数目啊!

  更何况,父亲母亲和二弟的作为,实在是太让他寒心了!只让带衣服鞋袜出来,简直就是把他们长房一家,当那被赶出府的奴才啊!

  净身出户,还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干净的!

  看二弟二弟妹那样子,简直就是恨不得,让他们一家把身上的衣服鞋袜都把扒干净再走!这样的亲人,还能叫做亲人么?!

  “父亲,母亲,那么多的家产,儿子全都放弃了!如今分家单过,连一个铜板都没有带出去,珠宝首饰什么的,就更加不用说了!按理说,这实在有点过了,然而儿子还是咬牙应下了!可是,儿子没有本事,一年一千两的养老银子,请恕儿子给不起!那么多的家产,儿子一分都没有得,该儿子得的那一部分,就当作是儿子给父亲和母亲的养老银子吧!”

  泥人也有三分血性,被父母和二弟逼到了这个地步,老实人宋磊气得狠了,目光冰冷的看着自己的父母,语气铿锵,言辞如刀,句句逼人。

  祖母陶氏勃然大怒,厉声呵斥:“不给养老钱?你这是大不孝,我可以去衙门告你忤逆,看你还能否保住衙门的那份差事?你的名声坏了,看你的儿子,日后还有什么前途?看你的女儿,还能不能嫁个好人家?!”

  小陶氏大声附和:“就是啊,一千两算什么?你儿子可是有钱的很,就玻璃厂一年的分红,恐怕也有几十万两银子!要我看啊,一千两实在太少了,得一万两才行!”

  陶氏听她这么一说,猛然醒悟过来,当即大声嚷嚷:“哟,你不说,我多忘了这么一回事!确实如此,一千两确实太少了,至少得一万两才行!”

  小陶氏咋咋呼呼:“就是啊,逢年过节,也得至少给个一百两的过节费。对了,母亲,四季衣裳最好不要衣裳,就折算成银钱,一年一共给个一千两就好了!”

  宋词被气笑了,目光锐利的盯着小陶氏,语气和神情之中满是毫不掩饰的嘲讽:“一年几十万两的分红?这么说,我这是富可敌国了,比皇上还要富有啊?要不,你们去告御状,说我爹忤逆不孝好了!”

  众人不禁一怔住了。

  宋词眼神如刀,盯着小陶氏:“再说了,那玻璃厂和药厂的分红是我的,关我父亲什么事?我父亲一个月,不过十两银子的俸禄,一年到头连一百五十两都不到。净身出户,一年里,倒是要给一千两一万两的养老钱。这去哪里说理,都没有人会站在你们一边,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小陶氏被吓到了,脖子缩了缩,再也不敢吭声了。

  陶氏却勃然大怒,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宋词,厉声呵斥:“你个忤逆不孝的东西,你是你爹生的,你的银钱,就是你爹的银钱!你爹是我生的,你爹的银钱,就是我的银钱!少啰嗦,一年一万两银子,若是不答应的话,我这就去敲登闻鼓!”

  陶氏仗着祖母的身份,倚老卖老,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宋磊也被气笑了,伸手把处于暴怒边缘的二儿子宋瑜,往身后扯了扯,目光锐利的看着自己的父亲:“父亲,你是一家之主,母亲说的话,你觉得有道理么?你觉得,可以拿出去说么?”

  定国侯宋链默不作声了一会儿,终究抵挡不住儿子那炯炯的目光,低声叹了一口气:“老大啊,你娘那也是被逼的,咱们家如今不宽裕。你若不是很为难的话,就一年给一万两银子吧,不然的话,你娘若是真的去敲登闻鼓的话,老宋家八辈子的脸都要丢光了!如此,信之兄弟俩的前程就会多好些阻碍,蕊儿日后也很难嫁到好人家。老大啊,你的心胸要宽广一点,不就一万两银子么?反正,那银钱是给自己的爹娘,又不是给什么没有关系的外人!”

  陶氏穷追不舍:“就是啊,给自己的爹娘,那是再应该不过的。宋词,你个黑心肝的东西,信不信,我立马就去敲登闻鼓?!”

  宋磊和蒲氏(宋词的母亲),还有弟弟宋瑜、妹妹宋蕊,顿时惊慌失措,满脸担心的看着宋词。

  “别怕!”宋词给了他们一个安抚的眼神,对着陶氏冷冷的一笑:“去啊,赶紧的去,立马就去!敲登闻鼓啊,这个主意好,赶紧的去,让我也看一回热闹!我长这么大,好没有见识过呢!”

  敲登闻鼓,无论年龄几何,即便是八十岁的老人,也必须先打三十大板再说。五十岁以下的,可不止打三十大板这么简单,而是必须要滚钉板的!

  ****

  东方画锦被抓走这件事情,给东方画锦的家人,重重的敲了一下警钟。仿佛*之间,全家上下,从老到少,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都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过去,一直被束缚住的思维,那种一向以来,凡事与人为善,凡事往好方面去想的思维方式,发出了一声尖锐的“咔嚓”声,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一家上下,依然都清晰的记得这个难忘的瞬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瞬间,全家人才真正开始变得强硬了起来,心底在保留必要的善良和淳朴的前提下,也多了在这个世界安然生存下去的必要的坚强、果敢和决断,以及必要的狠心和凌厉。

  智慧和果敢的种子,夹带着必要的冷漠和凌厉,在这个瞬间,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悄然萌芽了。并且,很快就扎根了,逐渐长成了参天的大树。

  “好吧,我知道了。”致远一下就蔫了,没精打采的样子,在心里嘀咕:唉,小娃儿可怜啊,没有人权啊!

  又在心里掰着手指头,算了又算,忍不住深深叹息:唉,我还只有这么点大,还得过多少年,才算是长大了呢?

  小娃儿的心里,无比的郁闷。

  “好吧,我知道了。”致远一下就蔫了,没精打采的样子,在心里嘀咕:唉,小娃儿可怜啊,没有人权啊!

  又在心里掰着手指头,算了又算,忍不住深深叹息:唉,我还只有这么点大,还得过多少年,才算是长大了呢?

  小娃儿的心里,无比的郁闷。

  “好吧,我知道了。”致远一下就蔫了,没精打采的样子,在心里嘀咕:唉,小娃儿可怜啊,没有人权啊!

  又在心里掰着手指头,算了又算,忍不住深深叹息:唉,我还只有这么点大,还得过多少年,才算是长大了呢?

  小娃儿的心里,无比的郁闷。

  “好吧,我知道了。”致远一下就蔫了,没精打采的样子,在心里嘀咕:唉,小娃儿可怜啊,没有人权啊!

  又在心里掰着手指头,算了又算,忍不住深深叹息:唉,我还只有这么点大,还得过多少年,才算是长大了呢?

  小娃儿的心里,无比的郁闷。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请访问请收藏本站最新小说!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正文第34章)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