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宫二三事 第48章 谁杀了国舅
作者:宸饭元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许是怕我走漏什么风声,傍晚之时,伏典干脆让人将我压到灵堂。路过院子的时候,听到府中管事扭打婢女的声音。

  “贱婢胡说,这些发饰素来是孺人生前心爱之物,如何会无端端地赏你?”

  “是真的,孺人往生前几日,将她的首饰嫁妆尽皆拿了出来,赏了我们几个贴身服侍她的人。她们都可以作证!”

  ......

  伏典低坐在棺木之前的火盆旁专注地烧着纸锞子,声音沙哑,似是哭过的样子,“晌午说的话都听见了”

  我没有理他,于棺木之前给耿氏上了一炷香。大约是已然被火烧的不成样子了吧,棺木合上了,并不曾让人瞻仰遗容。

  院里的婢女依旧在高声反驳不曾偷拿孺人的遗物。如果婢女不曾说谎,那么那场火大概不是偶然,耿氏早就断定自己会死。

  “画中的女子姓董,建安五年的时候,受累于董承一事.为了不拖累我,她毅然自尽。在父亲的逼迫下,我写下休书,明哲保身,由她尸首被乱葬岗。这么多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她报仇。”烧完了纸锞,伏典倏地从站了起来,用手抚摸着身后的绢画。

  我好奇心一起,竟鬼使神差地指着棺木平静道出疑问,“所以你杀了棺材中的那个女人,因为要通过一场丧仪,为已经死了十多年的人报仇?”

  “没有!”伏典走到耿氏的棺木前,将手颤颤巍巍地放在上面,“我同她原本商量好杀你的,谁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

  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过来,我就觉得那时不杀我大概是有什么其他缘由的。竟原本是想要寻找好时机再杀,用我的“尸体”冒充耿氏,在办丧仪的时候,趁机刺杀进许都的曹操。

  然而,不曾想到,耿氏却真的死了。

  我略一闭眼,耳边骤然响起出棺中之人曾经说过的话,“活人是永远比不上死人的。”又思及院中婢女说耿氏将生前心爱之物予她。

  所以......其实是为了让伏典永永远远地记住自己,耿氏选择了惨烈的方式,用自己的性命帮他完成刺杀;为了让他永远对她心怀愧疚,记得她一辈子,还特意自导自演,放了一场大火,将他挚爱之人的画像牌位护在怀里,是这样吗?

  真相如何,再也无法得知了,这个女人死了,一切都只能凭着猜测去揣度。若果真是我想的那般,对她的行为竟一时间也说不上是惋惜,敬佩还是不屑了。其实,作为局外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呢?

  香炉上的细烟冉冉升起,伏典在棺木旁擦拭着手中利器,温和的望向灵前的两块牌位,“趁着曹贼毫无防备,明日之事定能一举成功,待到那时,我便来陪你们。”

  究竟是谁毫无防备呢?恐怕到时候,陪着她们的不止是你,还有整个伏氏一族。

  我,大概是比较狠心的人。

  我十分清楚自己是站在哪一边的,就算我和曹丕再如何别扭,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作死。接下来的事,冷眼旁观就是。无论是得了汉帝授意也好,皇后首肯也罢,对付曹操无异于以卵击石,最后的结果只会是重复当年董承与董贵人的悲剧。

  正当我心中思量之际,又听伏典厉声喝道:“在此之前,你先去陪她们吧!”随即长剑一挥,却要向我劈来。

  我又急又慌,下意识地一声尖叫,夺门而出。恰巧此时院外走来一个女官服饰的人,尚不及细想便绕过那人。不料伏典收不住剑,“唰”的一声,那女子的衣服被划了长长的一条口子。

  伏典一时愣了。

  “国舅!”那女官眉头一皱,脸色一摆,“皇后殿下有旨,宣此女入宫觐见。”

  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是伏皇后的口谕无意救下我一命。

  那是我第二次步入许都的长秋宫。竟莫名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不会是最后一次。

  “拜见皇后殿下,殿下长乐无极。”一阵虚礼过后,我起身看她,不过九年前那么一见,我对伏寿当年的相貌已无多少印象。如今看她,只觉贵气非常,气势凌然。

  她却是一愣,于案前狐疑地打量,“原来是你?”

  “贱妾郭照。”我竟不曾想到她还是记得我的,只低头道。

  伏寿从案前下来,“原以为建安十年之后你便销声匿迹了,不曾想不过是换了个身份,倒是好本事。”

  “皇后殿下过奖。”虽然我不认为她是在夸我,还是笑着道了谢。

  她平静地走至我跟前,凝视道:“孤要一句实话,那封血书究竟有没有从邺城送出去?”

  “明天就能知道了,不是吗?”我于她耳边轻声道,“皇后殿下既然敢赌,便应该做好承受一切的准备。”

  “怕不怕?”伏寿一怔,忽然喃喃了一句,不知是在问我,还是在问她自己。

  “皇后殿下,不如我们赌一赌,明日结果如何?”

  伏寿一笑,“你是怕我此时杀了你,想要多活一日罢了。”

  我不置可否。只要撑过这一日,我活得,定然会比你长久。也许这么想很残忍,然而却是现实。

  “好!”伏寿走回桌案跟前,重重一击,答应道,“孤便与你赌上一赌。看究竟谁输谁赢。”

  长秋宫的蜡烛亮了一夜,明明是皇后的寝宫,却寂静的像个冷宫。

  清晨,第一束阳光照入门窗,单手撑在桌案上小憩的伏寿忽然睁开眼睛,“听,外面有出殡的声音。”

  “殿下听岔了。这么远,如何听得见?”我亦几乎一夜没睡,然而最基本的听力还说有的,“好像,是宫女内侍的叫喊声。”

  不久,只听“砰”地一声,长秋宫的大门倏然打开。我不曾往门外看一眼,却已知道,伏寿输了。

  也许没有人相信,我心里是有些难过的。伏寿,她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女人!只是,我们在不同的阵营。

  “放,放肆!”伏寿颤抖地伸出手,指着来人,“内宫禁地,你是如何闯进来的?”

  “臣,光明正大进来的。”低沉而熟悉的声音传来,“内子这几日,承蒙皇后殿下照顾了。”

  我略微抬头,透过大门,能瞧见门外几个兵士严阵以待。而他,不过一件最平常不过的衣裳,负手从门外走了进来。从他离开邺城至今,若是只算时日,已有大半年了,不知何时蓄起了须。

  “过来。”他向我所在的方向伸出了手。

  伏寿大约一时没能反应过来,我从她身边站起离开,她皆毫无反应。

  “你壮了些。”原是想文艺地说句“别来无恙”的,结果一开口却是这样。

  他伸手在我脸颊捏了又捏,也不知是在哽咽还是在笑,“还好你活着,幸好你还活着。”

  我是活着没错!但是,你能不能捏轻点?

  “皇后殿下,臣父将与陛下结亲,愿送臣的三个妹妹入宫服侍陛下。后宫的事,以后便不劳皇后费心了。”良久,曹丕似才想起伏寿还在那里坐着,悠悠地告知她一个消息。

  “伏典呢?”伏寿回过神来,倒还算得上镇定,询问她兄弟的下落。

  “令弟孺人今日出殡,家父早已派了曹真曹爽二人前去吊唁问候,皇后殿下不必忧虑。”纵然他将话说得一脸正气,可但凡有耳朵的皆能听出其中含义,果然伏寿脸色一沉,一掌拍的案上。

  伴随着桌案翻地之声,又听伏寿一阵怒吼:“尔等欺人太甚!”

  “成王败寇,世间常理。皇后殿下既然先开了这赌局,便要做好承受失败之苦的准备。”曹丕轻笑一声,拉着我便向外走。

  一出门,瞧见的竟是几个横七竖八的人倒在地上。地上血迹斑斑。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身穿麻服,全身是血的伏典从屋檐上蹿了下来,举剑向我们劈来。

  曹丕一惊,将我往后边一拉,略微闪身躲过来剑。

  “你小心些。”我脱口而出。

  “嗯!”他轻轻点头,将剑身抽出剑鞘,奋力迎敌。

  电光火石之间,兵器交接的声音不绝于耳,纵然我丝毫看不懂招式,却也能看出俩人打得十分激烈,似乎皆没有占到对方的便宜,每当以为能击打到对方的时候,总能被对手轻易躲过。

  我紧紧地握住拳头,手心额上之中皆是冷汗,心中担忧恐惧亦不敢出声,生怕他有所分神,不得专心作战。

  “曹丞相,你终于来了!”伏寿不知何时在殿内大喊了一声。我下意识朝宫院外一看,却是什么人都没有!

  不好!

  在反应过来的同时,只听“当”的一声。原是伏典趁曹丕愣神的当口,抬脚踢走了他手中长剑。如今赤手空拳又怎敌长剑在身?曹丕渐落下风,才想低身拿剑,却冷不防地被砍了一剑。

  莫名其妙的,竟,就跟那剑是劈在我身上一样。半捂着心口,更是目不转睛看着,眼瞧着有丝丝血迹从他衣裳外渗透出来,我却无能为力。怎么办?要如何才能帮到他?

  下意识地蹲下,不敢望地下那些死状恐怖的士兵,闭着眼睛伸手摸索,终于摸到他们身旁冰凉的刺刀。手不住地发抖,曹丕几次试图拿起地下的剑皆被发现,似是快撑不下去了。伏典他是背对着我的。这个时候,只要我弄伤他……曹丕就能有反扑的机会。

  然而刺刀就跟有千斤重似的,我注视着伏典所在的方向,咬牙悄悄将它拿近,却始终没有勇气提起来。我连鸡都没有杀过,即便当年在南郡买菜,市场的小贩也会帮着宰好的。

  可在眼看着伏典手起剑落又要劈到那人时,我再也顾不得其他,闭眼咬牙举刀向约莫是伏典手臂的方向刺去。

  “三弟!”听得伏皇后一声尖叫,我才骤然睁开双眼。

  伏典慢慢转身,眼镜瞪得很大,想要提起手中的剑却似乎已经没有了力气,嘴边也不住地有血溢出来。恍然间我仿佛看到了曹丕诧异的眼神儿,什么都来不及细想,我手中带血的刀“哐”地一声掉在了地上,整个人皆瘫了下来。

  我……坐在地上不住地向后挪,不断地在衣服上蹭着自己其实很干净的手,竟然……竟然真的刺下去了?

  人要怎样才能够正常呼吸的?怎么感觉一瞬之间我连呼吸都不会了?

  伏典摇摇晃晃地踉跄了几下,随即重重的摔在了地上,人一动不动地躺着,背下不断有血涌出来,人依旧怒目圆睁,仿佛有说不尽的怨气。

  他,他怎么了?

  “啊……啊!”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惊惧地乱喊乱叫,仿佛看见自己的双手衣服上皆是鲜血一般。我,我竟然,竟然......

  “是我适才又刺的他一剑,你没瞧见。”曹丕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撑剑站在我面前,挡住伏典的尸体。虚弱地给我看他手中的剑,“你看,我的剑在这儿。”

  我不知道要不要相信!该不该相信。只紧紧抓住他的手臂,就像抓了了一根救命稻草,仿佛他一走开,伏典就会跳起来向我索命一般。

  “二公子,二公子!”司马懿和吴质的声音由远及近。

  “仲达他们来了!”曹丕轻声一笑,手上的剑一松,人也有些踉跄。

  “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