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剑行 【007】 远上书山石径斜
作者:木堇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细雨,斜风。

  水色清濛,湖光氤氲。

  雪梧遥看烟雨中那若隐若现的亭台,心境再无波动。

  一缕幽香寥寥。

  人生就像是这脚下的灵舟,总在寻觅,便是偶有客家人,也是沉醉难知归路。那绮丽地亭台更像是海市蜃楼,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就算真的踏足其中,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个蜃梦世界。所以,理应有短暂的时间可以停舟靠岸,领略这蜃梦精彩,便难寻觅,也要不留遗憾。

  漆黑的深瞳似如脚下湖光,那一刹那的浪花荡起地涟漪怎样也无法平息。何事人生几度愁,悲欢离合去何忧,莫问世间喧闹事,独倚小舟静清修。这是一段异侠故事,主人公快意潇洒,不平时一路拔剑,曾几何时也仰慕过,经年后方知这般悠然独醉只是梦里画圆,终难实现。

  于是,才有了道漫漫其修远兮,求索不问红尘几度。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一道闪电劈空炸裂,雪梧倏然回醒,已是身在亭台中。

  额头见汗,抬头四望,一块玉碑凌空而立,上下两字苍劲有力,恰是一雪一梧。手心微润,低头,毫锥已是消失近半。眉头紧皱,而后舒展开来。

  玉碑上传来幽幽异香。

  微怔,恍然。沉醉不知归路,当应如此。

  玉碑上雪梧二字突然爆发出霞光,光幕笼罩雪梧,消失不见。

  同一时刻,书山山脚,一道光束闪烁,雪梧的身影渐渐凝实。

  “第十名,运气尚可。”

  雪梧脸色平淡,循声看去,少年衣冠楚楚,面貌清秀,嘴唇微薄,看着雪梧的眼神,毫不犹豫对视,火花迸射,瞳孔深处像是有一头野兽瞪着嗜血地眸子,战意凛然。

  眼神微眯,雪梧深深看了一眼这少年,不动声色移开目光,帝一,苏肃都在,算上自己,刚好十人。三女七男,那水月凛也恰在其中。

  如那少年所言,自己正是第十人。

  前十,这样的虚名终归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无视。

  “你也才第九吧?”苏肃语气怪异,冷嘲热讽。

  邪千恨猛地回头,双目射出两束赤芒,在空中‘呲呲’作响,如同毒蛇吐信。“嗤嗤!”苏肃正要动手,两道剑芒乍然破空,将赤芒斩断,且丝毫不减速度,朝邪千恨急速斩去。

  砰!

  邪千恨一拳轰出,剑芒像是撞到坚铁,再难寸进,片刻后溃散。

  “帝一,这是何意?”邪千恨看向帝一,适才正是后者出手。所有人都看向帝一,苏肃也是一脸疑惑,他与后者并不认识,此番相助,难免疑惑。

  不过,也有几人目光若有若无看向一脸平静的雪梧,若有所思。

  帝一银发披肩,身材挺拔似如标枪,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那张脸倒是与雪梧有几分相似:时常挂着冰雪般地肃冷,一幅生人勿近感觉。闻言,帝一抬头,“我心所想,我意所念,动手何须理由?”

  众人侧目,有人漠然,有人冷笑,但却无人开口。

  邪千恨沉默,半晌后方才邪异一笑,目光在帝一身上一闪而过,最后停在雪梧身上,“你很幸运。”雪梧走到苏肃身边,对一侧的帝一微微颌首,而后开始询问第二关考核的情况。尽管第二关考核他有所听闻,但具体却没有苏肃清楚。

  邪千恨眼皮微挑,对方是在无视自己,虽然不以外物悲喜的心境他还达不到,但他自问少有事能够真正让自己愤怒,可现在,对方做到了,甚至不需要动手,连动口都无需,就做到了。深吸了口气,略微僵硬地脸皮方才恢复过来,不再自讨没趣,自顾闭上双眼。

  “那王八蛋真可恨,第二个走出乾坤界的,真以为自己的实力就能一人之下所有人之上了?”苏肃气不过,恨不得干一架。

  “这个人交给我。”雪梧传音,声音低沉。

  苏肃疑惑,不过还是点了点头。随后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你之前是帮助过帝一?”最初尚未反应过来,此刻恍悟。他之前在乾坤界的时候就怀疑过了。帝一本已英雄末路,但后来突然重整旗鼓,这中间必定发生了什么。

  雪梧没有迟疑,点了点头算是承认。苏肃一幅我就知道的样子。这样一来,倒也明白帝一此前为何出手相助的原因,大概是看自己与雪梧走得近吧。

  “喏,这就是第二关考核。”苏肃努了努嘴,开口道出第二关考核详细。

  雪梧抬头,看着这弯弯绕绕直上云天的路径,心头也不禁有所震撼。这条道路被石子砌成,一路蜿蜒向上,至半山腰已云雾缭绕看不真切,不过这条石径大为有名,因为它最终通往书山!

  通过书山内的阵法,可直达圣法书院!也就是说,想要去圣法书院,这条石径是最常规地途径,也是大部分人必须要经过的。传闻皇宫内还有一座阵法通往书院,不过只对少许人开放。

  上书山,至书院。

  后两关考核,看似简单,实则极难。

  第二关,上书山。书山八千六百丈,每一段路都充斥着各种天险人禁,若非寻常时书院关闭,这书山根本就是天壑,哪怕当世一流高手都难以跨越。

  纵然考核只开启部分险禁,却也不是一般人能通过的。且八千六百丈石径,每一千丈是为一个极限,每一个极限之后,险禁开启的程度也会有所增加,所以这一关的最终成绩并不以通过为准,而是在时限到来后择选前三百人就行。

  陆陆续续有人出现,第一关择七百八十考生,灵舟虽八百,但亭台却不足,这也恰好验证了某些考生的猜测。用苏肃的话说,就是那些设定这种考试的人是神经病,本来一些人还掐算着最后时刻夺舟的,那时很多人都已疲惫,再出手虽然会面临疯狂反扑,但只要有所准备,未必不能鱼跃龙门。不过,现在看来,等那些投机取巧的家伙夺到灵舟后恐怕会发疯,茫茫烟海,一人一舟飘渡,不见亭台,泪流满面。

  三个时辰一晃而过,七百八十考生终于集齐,这意味着第二关上书山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