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十五章 悟明
作者:墨香弦音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那些個僧人又開講了,不愧是職業得,讓李忱來講,講得像那些僧人這麼賣力,這一下午,加晚上,加早上,恐怕喉嚨都啞了。

  不過,那些僧人也沒有多講什麼,主要是把昨天剩下得俗講收尾,又講了一個夜判官得故事。

  『貞觀年間,長舉縣縣令,柳智感,為官公正清廉,秉公執法,愛民如子。…作者不遍字數,直接跳到最後,…柳判官做了三年判官,一天,吏卒告訴他,他可以不用作了他們找了一位司戶來做正式判官,…,有了這一段夜判官經歷,柳府君更加謹言慎行,清廉公正…。』

  農閒時期,閒著沒事做得村民們,熱烈得鼓掌回應,表示以後一定會多行善積德,不作惡事。在村民們熱烈得反應中,他們在村內用過村民招待的早餐,十台牛車十個比丘,一個帳房,及一個小沙彌,踏上歸途。

  這一個村莊,種得都是長壽寺廟產,村民們很虔誠得接受長壽寺得感化,所以這一趟回去,不僅有村民們得田租,還有村民們得供奉。

  田租是穀物,另外那些布疋,是村民們得心意,算做香火錢。另外還有一大袋得錢,也算在內。

  村民們很熱情得幫忙把貨物都搬上牛車。然後僧人們為了給牛減輕負擔,在前面拉著牛車走,李忱也不好意思繼續賴在牛車上,下車徒步跟隨。只有年紀最小的,大概十來歲的了凡在最前頭得牛車上。

  雖然昨天已經清點好了這些物品得數量及價值,並且登記在冊上。李忱看著滿滿十牛車,還是要感概,這些個和尚廟,各各富得留油阿。

  『土匪歸村囉…。』,這是李忱對今天得行為得評價,習慣了現代人得生活方式,李忱對這樣的收租活動,評價很低。李忱感覺上,自己不像是和尚廟得,好像是下鄉掃蕩得土匪,滿載而歸。

  在他看來,這種行為,簡直太像下山打劫得土匪了。而且這次下山,土匪們還是滿載而歸。

  來的時候他們這十牛車,李忱還想,會不會太小題大作。結果回去,還真是裝得滿滿。這十牛車還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其他地區還有其他僧人會去。

  也難怪李忱會這樣想。現代人,大額都用匯款了,不管多少錢,一下子就匯過去。而小額也有方便得紙鈔可以攜帶。

  就算有零錢,也不會很重。超過一定數額,都可以換成大鈔,一點都不麻煩。一些有錢一點得,甚至連零錢都不要。便利商店拿到零錢,都順手捐出去了。進入到21世紀,電子錢包之類的物品,更是方便。

  所以你看這次收租,東西要自己去拉。動輒幾牛車的出去,多不方便。李忱不得不吐槽。這還是因為近,遠一點的話,單是路上損耗就一大。

  你說,為何不繳錢呢?唐朝這時候,已經實施兩稅法了吧。是沒錯,繳錢方便。順便還用飛錢,豈不是更方便。只是這樣簡直就是送上門給人宰的肥羊。

  因為穀物,布疋這些東西,廟裡都是用得上的,你把收來得租子換成錢,又拿錢去買,真的是嫌錢多嗎?

  二來,應該算是廟方慈悲為懷。村民把收成換成錢,再拿去繳納田租,因為豐收穀賤,立刻就得被宰一。

  算算這帳,村民為繳田租,賤賣穀物,被人宰一。然後廟方,收到錢。錢能當飯吃?當然不行,你又得花一錢,從商人那邊把那些穀物、布疋買回來。還有可能是你賣出去給人家得。

  結果一來一回,商人賺飽了,寺裡和百姓都當了冤大頭。既然如此,乾脆自己接送比較方便。

  這些李忱都是能理解得,透過與村民得接觸,以及自己從史書上得到得知識,李忱理解了大概。只是理解歸理解,吐槽歸吐槽,反正被吐槽得長壽寺方,也不會知道。

  至於比較方便得飛錢,雖然等同於現代得匯票。可是官方辦得,好像幾十年前就被廢止了。私人辦得,你以為是現代嗎?不管大小地方,好歹都有地方銀行,或是郵局什麼得。唐代哪有這麼好。

  『總計入庫,米50石,布疋23匹…,清點好了,麻煩各位了。』,看那些個僧人,辛苦的把收來得布疋和糧食搬入倉庫後,李忱鎖上庫房。

  忙碌得秋收時節,李忱前幾天跟鬼子們下鄉掃蕩,錯了,跟比丘們下鄉,收租兼弘法。回來以後,開始忙碌得登記這些天得收穫。

  有僧人跟前幾天一樣,下鄉收租兼弘法,也有村民是自己送過來得。要過秤,登記。李忱忙得不可開交。

  『今天收了米50石,布疋23匹。』回到房間以後,李忱拿出好幾本的帳本,開始登記。

  這幾本都是新的帳本,李忱前些天,搞舊得帳本,搞得暈頭轉向。流水帳似的帳本,看得太麻煩。所以他決定搞新的。

  關於帳本什麼,他沒有太好得想法,他沒學過會計。思前想後,只決定分成收入與支出。然後每各項目又分成幾大類,米、布、錢,這幾個是最大宗得,每天都會有出入,每項目都要單獨成為一本。然後其他一些細分得,另立新帳本。比方說有多少田產等等。

  『這些人,真奇怪…。』,登記好今天得入賬,李忱隨手拿起廟產那一項。長壽寺得廟產,除了最初官府賜給得,三百畝田產外。這些年陸續還有人捐獻田產,總計長壽寺得廟產,可以達到六百畝左右。每年可以收到田租,大約720石。

  這720石,只有單純得田租。每畝大約年收1.2石。這數字算高還是低?李忱一點都不了解。只是他透過跟村民得問話,知道這樣算低了。每年大約是1/3得地租。

  1/3應該不算高了吧?他記得台灣實施過375減租,意思是說,以最高三成七五為限,地主只能跟佃農收這麼多。這樣算來,1./3不多了,還不到三成七五。

  只是,田租只是其中一半。更多的是,來自各方得香火錢。像今天,就收了幾千錢得香火。雖然算起來只有幾貫,可是積少成多阿。掌握了幾天得寺廟收支,單是今天得香火錢,大概就可以抵半天費用。

  李忱很奇怪,那些百姓是怎樣,自己都不怎麼好過了,還省吃儉用得,存下一些東西,要獻給寺裡。

  作為直接受益者,李忱不好說什麼,作為一個龐大佛教機器中的一個寄生蟲,他不好說佛教這樣如何不好。

  他為自己東主開脫,不管那個宗教差不多都這樣吧。像那個高原上的喇吧教。信徒都過得苦哈哈得,喇吧們一個生活賽過一個,國家替他們修鐵路,還有各種補貼,還不知道感恩。一個個信喇吧信得跟什麼似的。伊斯蘭教不了解,然後像基督教,也是趴在民眾身上喝血的,一直到了近代,才慢慢改進。

  李忱不由得想,這難道是人類得惰性嗎?還是宗教洗腦厲害。好像越窮得地方越虔誠,人們越依賴宗教。怎麼都不去想,要如何努力,才能擺脫困境。只會依靠來世,或者想說死了以後如何如何。

  如果要靠現世來過好日子,好像很辛苦,你還不一定會成功。可是,如果追求來世,那只要自己騙自己就好。

  『十三郎,十三郎。』,了凡得聲音傳進了帳房內,不一會,小沙彌了凡熟門熟路得推門進來,『十三郎。悟明師兄回來了。』。

  『悟明?誰阿。』,李忱奇怪道。『喔,對了,你剛來不知道。』了凡小沙彌,很快得介紹了悟明。

  『悟明師兄,他是住持得弟子。前些日子,出外雲遊,今天才回來。我帶你去見見他。』了凡說完就拉著李忱走,『怎麼,你很喜歡悟明師兄阿?』『大家都喜歡他吧,悟明師兄佛法精深,經常會為大家解經。而且悟明師兄人也溫和,所以寺裡面師兄弟們都很喜歡他。』

  『別急別急,真是的,人都回來了。一下子不會跑掉得啦。』,了凡拉著李忱去見悟明。

  這位悟明,給人第一印象也不錯,年紀大概三十多,接近四十。眉宇間,給人一種溫和得感覺,會讓人想要親近他。所以李忱對他印象也不錯。

  看得出,他蠻有人緣得。僧寮,僧人們住的地方,也是一間大通舖。剛回來得悟明,給那些還沒機會出遠門得小沙彌ㄖㄣ說他這一路去了哪些地方,遇上哪些事情。

  『師兄,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李家十三郎。住持聘他為本寺新任帳房。』『見過悟明禪師。』,李忱雙手合十,一路上,了凡還跟李忱說了,如今住持慧寂禪師,年事已高,保不准天被佛祖召見,很多人都認為,悟明很有可能接任住持。

  『阿佛陀佛。敝寺帳務繁重,十三郎有勞了。』『不敢,某家盡力而為,定當理清帳目,不負住持所托。』,奇怪了,是自己錯覺嗎?怎麼覺得,好像聽到自己接任帳房,這位悟明禪師,露出一個很意味深長得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