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宫魅影 第31章 大阪师团
作者:火舞天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二天一早,两人退了新赤尾酒店的房间,然后乘车去到jr热海车站。

  甘筱琳将在这里乘坐jr东海道本线,虽然比新干线要多坐四十分钟,但价格却便宜了一大半。席铁平则乘坐东海道新干线直接去大阪。

  席铁平叮嘱甘筱琳要注意安全,查到什么资料要注意保密,有什么事情及时电话联系,等等------有了昨天的不速之客事件,而且他们在明处,那些人躲在暗处,现在他不能不处处小心谨慎。

  这事又不能给甘筱琳明说,所以就只能反复叮嘱。好在,目前似乎还没有发现有尾巴跟着他们。

  甘筱琳一一点头答应他的话,她心思单纯,一心只想赶快去查出真相,恨不得马上就飞到东京。

  两人在jr热海车站分手后,由于到大阪的新干线还有半个小时,席铁平便在候车室里那个黑色的木制长凳上坐下等侯,静静地观察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

  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来自中国的旅游团,其中有几个年纪稍大的游客可能是刚来日本,特别兴奋,说话嗓门特大,在小小的候车室里声音让人感到非常刺耳,给人的感觉很不好。

  席铁平皱皱眉,想去提醒他们小声一点,这时一个导游模样的年轻女孩跑了过去,很有礼貌地提醒那几位大声嚷嚷的游客轻声说话。

  没想到那位嗓门特大的游客不乐意了,他说:“我们花钱出来旅游不就是为了图个尽兴,怎么连说个话也要经过你同意不成?”

  年轻女孩一边赔笑一边解释说,“大叔,我哪敢不让您老说话呀,只是提醒一下,您老小点声……”

  大叔可能觉得小姑娘的提醒扫了自己的面子,要强地说:“我这个人天生嗓门大,身体倍儿好,中气足,说话响!怎么着?”

  席铁平见国内来的这位大叔如此蛮不讲理,摇摇头站起身来,准备到外面去清静一下。

  这时,从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惊呼,候车室里的游客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有些胆子大好奇心重的游客,就不理会导游的招呼,向门外跑去看热闹。

  席铁平也赶快大步走到门外,只见候车室外的温泉池旁,一大拨人围着几个脱了鞋袜的游客,在那里喧哗不已。

  原来,热海车站的门口有一个小池子,引了温泉水进来,过往的旅客可以在这里脱下鞋袜,将脚在温泉池里泡泡,感受下热海温泉,也消减一下疲劳,这个泡脚的池子是免费的,并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也是热海车站与众不同的一大特色。

  但是,刚才不知道什么原因,池子里的水温突然急剧升高,就像有人突然加了大量的沸水进去一样,温水在瞬间就变得滚烫,烫的这些泡脚的游客们都惊叫起来,赶快把脚从水池里收了上来。

  好几个游客动作慢了点,腿脚都被烫的绯红,正抱着脚喊痛。

  这时,原本清澈的水池已经变得热气腾腾,明显水温还在升高。

  车站的员工闻声赶到,查看了半天也是莫名其妙,车站负责人一再表示这是未能预料到的突发状况,不是车站方面的人为因素,一边一个劲的给游客们鞠躬道歉,一边叫员工去联系医院。

  到大阪的列车已经来了,席铁平转身进站上车,心想这个温泉水突然变烫,应该是由于地下水突然升温造成的。

  但这些温泉几百年来水温都很稳定,热海的温泉水温度基本上都是45度左右,为什么地下水的温度现在会突然急剧的升温?地下水温度如此剧烈的上升,自然是由于地下的情况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这地下真的在酝酿着什么不可预知的变动吗?

  此时,他一下联想到前两天看“nnn新闻最前线”,电视里报道的那个来自深海的“地震鱼”和巨型乌贼,有人说它们是由于地下电磁活动异常才会浮出海面,这些不寻常的现象,都是由于地下的某种异常所造成的,难道真是某种巨大灾难的前兆?难怪甘筱琳那天显得忧心忡忡。

  一直到大阪下了车,席铁平脑里还在不停地回旋着这些问题。日本人那种无时不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他觉得这次总算是有所领教了。

  地处关西的大阪为什么会有个“关东军研究会”,也许是因为“大阪师团”的关系。

  “大阪师团”最早是驻扎大阪的“第四师团”,是关东军的两支元老部队之一,在甲午战争时即已登陆辽东半岛。因其官兵多由大阪商贩组成,因此被称为“大阪师团”。

  这支部队虽然一直是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却是日军中出名的“第一窝囊废师团”,因为它从日俄战争到侵华战争,无不屡战屡败。

  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在关东军的时候,担任过该部队的师团长。彪悍的山下奉接掌第四师团后,对那些自由散漫的大阪官兵们仍然是无可奈何。

  到二战结束时,该师团几乎是毫发无损地以完整建制从泰国撤回日本。

  回到日本的第二天,该师团的很多士兵就重操旧业,独具眼光地跑到驻日美军营地去兜售各种纪念品,不但大发其财,而且还很光荣地被美军评价为这是“爱好和平”的举动。

  席铁平对“大阪师团”的奇特现象感到很有趣,专门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他到是很赞同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对此现象给出的答案:这是大阪的独特化造成的。

  司马辽太郎认为,大阪自古以来就是日本著名的商业城市,商贩们出于长期与封建诸侯斗智斗勇的传统,对天皇并不像其他日本人那么狂热的遵从。

  在二战中,出身大阪的士兵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而是能不死尽量不死,接到作战命令后还会与上级像做生意一样讨价还价。

  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著名的所谓“三不要”原则:第一,“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第二,“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第三,“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

  据传,在战斗激烈时,却听到为数不少的大阪籍士兵说:“呀!我们太疲倦了,”他们便离开部队单位,跑到火线后面去躲起来了。

  这样的“三不要”原则看起来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过。

  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大阪商贩蔑视皇权,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为第一原则,不愿为天皇充当战争炮灰。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的老牌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也曾经对大阪师团破口大骂、恶语相加。

  席铁平曾经看到过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写的《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这本书里写了“大阪师团”的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书的最后部分,对大阪师团做了一个总结,关幸辅说,“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虽然关幸辅还是对日本的战败念念不忘,不过他的那几句总结的话到是还真有几分道理,多了一群保命要紧的“窝囊废”,就也少了一拨灭绝人性的战争狂人。

  在非正义的战争里,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保全了自已的身家性命,少一分杀戮,不就多了一分和平?

  就这样边走想边想,时间打发得很快。席铁平从jr环线车站坐地铁到大阪市区时已是中午,他知道在街道狭窄、车流拥挤的大阪打的士去目的地可不是一个好主意,于是就决定先找个地方吃饭,然后再去坐电车。

  坐电车还有个好处,如果有人跟踪,尾巴在电车上容易被他察觉。

  一抬眼,正好看到对面就是大阪鼎鼎有名的“吉野寿司”,席铁平知道吉野家的箱寿司可是有名的美食,于是信步走了进去。

  吉野寿司店面不大,竹木为主的装修显得十分雅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咖啡馆。

  席铁平径直走到店里的角落,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面朝店门坐下,要了一份箱寿司,一杯绿茶。

  这时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用餐,但寿司店里十分安静,吃饭的埋头吃饭,等待的人安静等待,没有人大声说话,也没发现有什么人跟着他进来。

  席铁平稍微安心了一点,他的手机突然“嗡嗡嗡”的震动起来。

  他把手机摸出来一看,是甘筱琳打来的。

  甘筱琳开口就问,“教授,你在哪儿呢?”

  席铁平说,“我刚到大阪市区,正准备吃寿司呢。吉野寿司很有名的哦,要不要给你带一份?”

  按时间估算,甘筱琳到东京也就两个小时,估计今天是不会再回热海了,他这么说,其实是存心想逗她一下。

  没想到馋嘴好吃的甘筱琳,此时对他说的吉野寿司根本不感兴趣,反而直截了当地发问说,“教授,你猜我找到什么了?”

  席铁平听她说话的语气似乎很兴奋,一下就猜到了她要说的是什么。

  他小心翼翼四下察看了一番,确信没有什么监视和盯梢的尾巴,这才轻轻问到,“你才到东京没多久,难道你现在就查到照片上的那个人了?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