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虚之刃 第9章
作者:凸想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和谐美德美好传统的扬弃与超越,是对现实中国与世界经验教训的批判与反思,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正在给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挑战;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继续巩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此种社会的建设,从社会的层面看,就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化精神明建设及其制度等的建设;从大学生的层面看,就是对大学生和谐美德的呼唤。“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化基础

  大学化是社会主义先进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化力量,在与社会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化基础。

  作为大学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和社会科学修养。除了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适应自己将来工作需要的外语水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口号早已过时。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化底蕴。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乃至社会的一种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化品位,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化所蕴涵的人、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化潮流。要发挥各种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化整合社会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总而言之,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