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军事 谁是中国的朱可夫
作者:安太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朱可夫元帅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救火队员,他是胜利的象征。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智将如云、勇将如雨。他们之中谁可与朱可夫相提并论?我认为,还是毛主席那句名诗:“唯我彭大将军”。

  当然,在五次反围剿之前,他的表现不及林。比如,毛说不能打赣州,打则必败,只能打樟州,打则必胜。他却听中央的命令去打赣州,结果大败而归,林听毛的话,取得樟州大捷。其原因是:林是**从一个连长提选上来的,林、罗、粟、肖等人是毛、朱的当家弟子,他们对毛五体投地、言听计从,而彭却是平江起义的领导人、红三军团的创始人,可与**平起平坐,和**接触的时间较晚,对毛的军事天才还没有完全认识。

  经过五次反围剿前后的对比,彭逐渐认识了毛,终于接受了这位统帅。所以,在遵义会议上,坚定地支持毛,在与张国涛的斗争中,他甚至提出扣压四方军领导人,迫使其北上,虽有粗鲁之嫌,但一片赤忠,苍天可鉴,又显武将之侠肝义胆。

  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成了毛泽东军事杰作之巅峰,但此前的土城之战没有打好,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失败的阴影笼罩着红军将士,他们太需要一场胜仗来扭转战局了。“娄山关”一役全歼王家烈主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在“四渡赤水”之役中起到了赤壁之战中黄盖纵火烧曹船之效,官渡之战中关公斩颜良、诛丑之功。

  长征到了陕北后,朱德、刘伯承留在四方面军,中央红军兵力不满八千,疲惫不堪,内无粮草,外有围军,处在晋绶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骑兵和胡宗南部铁桶般的包围之中,陕北贫穷根本养不起部队,毛泽东果断成立陕甘支队,彭为司令,毛为政委。这一年内,在毛的总体指挥下,彭把仗打得有声有色,战直罗、灭骑兵、入山西、进甘肃,如入无人之境,兵锋所指,战无不胜。为促使四方面军北上、西安事变和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兵家泰斗毛泽东奋笔书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著名诗句,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对麾下大将仅有的两次崇高评价之一,另一次是1972年说“***懂政治、懂军事、懂外交,人才难得”。而共产党的对头蒋介石也醋意十足的说“如果我手下有彭德怀,我也打得赢”。蒋委员长此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天才的军事家离不开天才的政治家,历史上王翦可以率兵灭六国,廉颇何以不能呢?外国一记者到陕北后,发出了“毛泽东的思维、周恩来的睿智,彭德怀的军事注定共产党要胜利”的论断。后来在朝鲜战场上,斯大林对苏联驻朝鲜总顾问说:“彭德怀是天才的军事家,一定要听他的指挥”,麦克阿瑟和冈村宁次都把杀死彭德怀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抗战爆发后,彭虽为八路军副总指挥,作战实以他为主,后世有人评论,两个四川人用活了两个湖南人,即:陈毅用活粟裕,朱德用活彭德怀。百团大战中,如果彭德怀手中有朱可夫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一半的装备,华北地区难存一个八格牙路。平型关、神头岭、雁门关、阳明堡等战斗皆在彭的总体指挥下进行。八年时间内,日军的残酷扫荡、三光政策、铁臂合围、九路围攻、挺进军的袭击,八路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由过黄河的四万人变成了百万大军,不能不说彭老总功勋卓著。

  一九四七年,胡宗南率23万精锐之师闪击延安,中央除警备旅、教导旅七千人之外,再无其他部队,彭老总亲率七千健儿与敌血战,后虽加入王震纵队1.8万人,总共才2.5万人,比胡的零头还少五千人,装备更不能比,吃饭都十分困难,这可能是彭为什么非要***任副政委的原因。以一抗十,居然能整旅整师整军的消灭敌人,打得胡儿狼狈逃窜,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难怪毛泽东说彭德怀是周瑜(《三国志》的周瑜,不是《三国演义》的周瑜)、谢安式的将领,极善以少胜多。古今中外,以少胜多之战,如肥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小鬼子山下奉率三万日军全歼八万英军的马来西亚之战,敌我双方的差异均没有延安保卫战大,东汉初,刘秀指挥的昆阳之战,虽是1比42,但当时是冷兵器时代,敌我的装备火力和通讯对比没有延安保卫战的差异大,我军以少胜多的战例,例如肖劲光指挥的四保临江,1比2.5,陈赓指挥的牵牛战1比3,粟裕指挥的七战七捷1比4,唯彭老总的延安保卫战1比10,观此战,其指挥艺术足可和他那位老乡,历史上四个不打败仗将军之一的左宗棠相提并论。

  朝鲜战争是毛主席一生中最难下决心的战争,毛本想将此天功让他最信任的林彪去立,但林极善算计,他深知外战绝非内战,美军绝非国军,美军是打败德、日、意的胜利之师,其装备和战斗经验超过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尤其是麦克阿瑟用兵之刁钻古怪,常令对手闻风丧胆,自己绝非对手,逐以病为由,拒不出战,关健时刻,又是“唯我彭大将军”。

  彭、麦初对阵,三点三捷,五十二岁的彭不给七十岁的麦一盘和棋的机会,天才的军事家麦老太爷从此离开军界。李奇微利用切断志愿军的运输线胜过一次,但再无第二次机会,克拉克成了美军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打胜的条约上签字的人。此期间,彭把运动战、反绞杀战、阵地战都指挥得那样的杰出,成了美军几十年来挥之不去的阴影,那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排出空军之外,就其陆军来说,同样的兵力对比,其火力难达美军的十分之一,莫说林彪不敢应战,就是全世界众多军事将领,谁敢打这种仗谁能打这种仗?谁能打胜这种仗?**时期有人抓住五次战役的失误大做章,把朝鲜战争和辽沈、平津战役作对比,说如果林彪出战就能打几个大歼灭战,这样无知的说法,其实是出于嫉妒,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干事的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去找干事人的岔子。这就好比说甲乙两个剑客发现天下第一剑闯进了自己的家园,乙自知不敌躲藏起来,甲奋力拼杀,虽身负重伤,但打败了第一剑,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后世却有人评论说那场对剑如果是乙出阵就好了。

  回顾中国革命史,历次重要关头,彭老总总是支持毛主席,为毛披挂上阵,毛运筹帷幄,彭决胜千里,他们的配合比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的配合还要完美,说彭是中国的朱可夫,名符其实。朱可夫是日军、德军的克星,彭德怀是国军、日军、美军的克星。

  后世有人总爱把他和林对比,说彭打仗靠勇,林打仗出奇,这是颠倒事实,是以他们二人的外表而论的,彭政治上无城府,军事上出奇谋,用奇兵,不按常规出牌,林政治上城府极深,出奇不意,打仗上四平八稳,彭打仗善以弱击强,以一破十,林彪善以强击弱,以十围一。彭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他秉性刚直、疾恶如仇,特不会处理关系,只是一介武夫,不像邓公、罗帅、陈老总那样洞察全局,所以,五十年代未就倒了,但丝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我把罗贯中老先生缅怀武圣关云长的那两句诗赠给敬爱的彭大将军:“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