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存在 第14章 艰难的一小步
作者:逆流鱼.0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从人民公厕狼狈逃出后,我情绪显得极度低落,意识却突然变得格外清醒,一股自责与罪恶感陡然升起。看最新章节就上网【】回顾起这三番两次的荒诞行为,又不禁觉得实在可耻和可笑不过。我堂堂一个会计师,有着光鲜的工作和外表,还有不菲的收入,而且社交圈子里都是些有身份甚至地位的人,但是眼下的我,却犹如那过街老鼠般,在那灰暗和肮脏的场合里干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对此,我有点无法原谅自己,而且心底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去干这些荒唐事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默默沉思着。在距离住处不远时,我从出租车上下来。此刻已到深夜,四周非常寂静,晚风徐徐吹来,使得我的大脑变得异常清醒,于是,心中暗暗决定,从此开始要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当我打开笔记本电脑,再次登上那个小号qq,并弹开那个一直在跳动的同志q群时,里面又已留下许多群内同志们的聊天内容。我大致浏览了下,特别留意到,原来其间也有人聊到了关于公厕小广告的事情,以及公厕内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我通过群内那些资深同志的言论和观点得知,他们早将这种行为视为肮脏、卑劣、可耻,无法接受和绝对摒弃。而且认为这种行径与异性恋男人出去找妓女是一个性质,都是在败坏社会风气,而且同性恋这种行为过之犹不及。如果案例太多,必然会严重损害同性恋在社会上的声誉。还有人补充说,本来同性恋就不被正常社会所接纳,而这些人的行径则更是加剧了同性恋群体被社会进一步排斥、抵制,甚至厌恶的命运。于是,群主one倡议大家,一起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和反对这种无耻行为,并且特别要求和强调,群内的同志们不要参与这种见不得光的行径,要真爱,就得光明正大,何必鬼鬼祟祟?

  看着这些聊天内容,我深有感触,因为它好像是为同性恋者的未来幸福生活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理论指导。为此,我突然有了一种在革命年代里、原本是单个干革命的同志,此会儿终于找到了组织般,有些激动不已。

  因此我忍不住这种激动的情绪,以隐存者的网名回复道:

  隐存者:我最近也遇上了这种事情,开始只是好奇,当然也是有点经不住那份诱惑所

  以去了,但是去了后见到那种情形,叫我感到非常的失望。今天看了各位前辈

  的发言,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差一点走偏了。现在想来还再为自己错误的行

  为感到懊悔不已。(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笑脸、鼓励、支持还有鲜花的表情符

  号)

  one:隐存者不必懊悔,不经历一些错误和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欢迎你回来。

  看到one的回复,我有点感激涕零,于是继续回复道:

  隐存者:谢谢one,谢谢群内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one:大家都是同志,不必客气!哈哈哈!希望你们少走弯路,多上来咨询和交流,甚

  至可以大胆地卖出那一小步,穿着漂亮干净的衣服、自信十足地来参加我们线下

  的活动,那里才是真实和现实世界,才是同志们的港湾!

  看着one放上来的这段话,无疑又是刺激到了我的痛点,亦是长久以来我一直在苦苦挣扎而又无果的问题。至于这一步该不该迈出去,令我犹豫再三,——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至少要为之筹划好久好久,既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还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同时还要给家人朋友们打好预防针。如果他们不接受、强烈排斥、反应剧烈,后果则不堪设想。每每想到这些负面的影响与担忧,我总是对这一小步望而却步,将这一小步视为我人生中一项最为浩大的工程。对于one轻描淡写的那一小步,于我而言,一旦迈出了就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大步,而且无法回头。

  接下来,群内的聊天内容如流水般从我眼前流过,我却再无心思看进去,选择了保持静默,决定对此事好好思量一番,再作打算。

  当我从遐思中返回到现实,然后再次进入到虚拟的网络聊天群时,发现此刻群内又因为鲸卿之友发布的一则关于“我市又一男同性恋坠楼自杀”的新闻链接而炸开了锅般,沸腾不止。联想到此前one的鼓励和怂恿,我意识到鲸卿之友或许是在暗中警告或提醒我们,one的善意恐怕会适得其反,或许会给某些精神与意志力相对脆弱的同志带来致命的打击,毕竟现实世界的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定会超出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网.136zw.>

  我仔细浏览了群内聊天内容,发现自该消息发布上来后,确实暂未见到有关one的言论。我臆测他此刻或许也正在对此不幸之事感到遗憾、惋惜和哀痛。又或者反思自己刚才的言论是否过于激进,甚至带有明显的怂恿意味。而鲸卿之友的举止显然是要谨慎小心,考虑周全一些,亦让人备感无比心安。

  关于这条新闻的报道如下:

  我市又一男同性恋因身份曝光不堪重压坠楼自杀

  本报讯本月25日晚6时许在我市龙辉花园附近发生一起坠楼事件,据知情人向本报记者透露,死者为一男同性恋,28岁,因为公开同性恋身份后受不了家人朋友的反对而选择自杀。

  这已是本市今年以来第三起同性恋自杀事件,据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有关研究同性恋问题的专家和学者,他们认为:国内同性恋者出柜后遭家人反对、打骂、逼婚,以及在学校或社会中被歧视和霸凌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挣扎在困境中的同性恋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就有可能在孤独绝望的时候出现极端行为。

  因此专家学者们呼吁人们,要理解和关心你身边的同性恋者,如果他们身处困境,请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勇敢乐观地生活。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同性恋者都不要轻言放弃,如果你在出柜、情感、生活等方面遭遇困难,请与身边的知己或同志组织联系,向他们寻求帮助。其实,同性恋不是病,而是基因所致,同性恋对情感的需要与异性恋是相似的。

  著名同性恋问题专家某某某还特别强调: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没有必要去刻意模仿别人、或者某种情感需要,更不能因为我们是同性恋,就自卑地以为自己与别人不同,甚至会觉得自己是怪物,这种想法其实都是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

  基于同性恋自杀事件频发,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对于如何客观正确看待同性恋问题上做出正确和适当性的引导;同时针对该事件,我们也需要在广大社会和市民中,尤其是网络上要展开广泛的讨论,借助讨论还原同性恋的本质,传播正确的同性恋认知观。

  最后,记者通过进一步走访意外得知,原来死者生前曾在微博中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故事,读来甚为感人,令人反思不断:

  我是个gay,今年28岁,这是我的故事。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父母都是当时下乡的,相识相恋结婚,就有了我。

  我家是慈父严母的家庭,小时候一不听话,我妈从来都是抬手就打,连教训都没有。

  5岁的时候和父母回城,他们开始做生意,很忙,没有时间管我,完全把我丢给了我奶奶。父亲有八个兄弟姐妹,每个都结婚生子,奶奶根本忙不过来照顾我们。于是6岁的时候,我就被丢到学校上了一年级,同班的孩子年纪都比我大,身体素质也比我好,小学的前几年几乎是被欺负着过来的,好在成绩还不赖,总有老师护着。

  10岁的时候,我开始给自己做人生的第一顿饭,因为没人管你。父母以为我在奶奶那很好,却不知道奶奶根本就没时间管我。其实奶奶对我很好,无奈家里孩子太多,都要给她带,她真的顾不过来。我饿极了,我要喂饱自己。

  11岁的时候家里状况越来越好,父母越发的忙了,疼爱我的奶奶也在这年去世了。我爸我妈会给我钱,钱能买来吃穿用的,可是买不来我想要的亲情。通常都是我还没起,他们就走了;我睡了,他们还没回来。

  14岁的时候,父亲大病了一场,脑溢血,住院三个月,恢复了半年,最后还是离我们而去。父亲走得很急,没有给我和母亲留下只言片语,可是也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我一直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撕心裂肺的样子。

  或许我就是从那以后开始喜欢上男孩子的,希望难过的时候,可以有个肩膀,和我一起扛。

  只是当时自己没有意识到,父亲去世这件事,对自己以后的一生,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16岁的时候,我考进了本市最好的一所高中,开始住校。母亲也更忙了,在我偶尔回家或者放假的时间里,能见到她的时间很少,我们说的话更是有限。看最新章节就上网【】本就不很浓的亲情,更加淡薄了。

  接着爷爷就去世了。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之后就是每个大家庭都会面临的分家大戏了吧,16岁的我看尽了所谓亲戚为了那点东西无所不用其极的嘴脸。从那时候开始,我对亲情就越来越麻木了。

  高中的三年一直是我不太愿意去回忆的三年,169cm的矮胖子,又黑,自卑、自闭、脆弱、敏感。我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我只有一个朋友,没人愿意主动接近我。我不屑,也不想去接近谁,我只想把自己扎到书里。我觉得我对这个城市失望透了,我想去个没人认识我的大学,可以重新开始我的生活。我最终选择了南方的那所大学,那里是母亲的故乡。当年母亲为了嫁给父亲,几乎和家里决裂,十几年都没有回去过。我想去看看母亲的故乡是什么样。

  大学时光大概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了吧。高三的暑假我长高了,到大学报到的时候就快180cm。我觉得这里是个全新的环境,我应该有个新的开始。我开始主动去结交新朋友,主动去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

  这时候,我遇见我的第一个他。他和我在一个校区,但不同系。他对我很好,他说,他很爱看我抱着吉他唱歌的样子。他改变了我很多。我脾气暴躁,他很耐心;我经常忧郁,他很阳光。他很主动地接近我,我落下的笔记,他会帮我记好;我去排练,他会给我打好饭。那时候我觉得,有个这样的朋友,真好。直到他生日那天,他说他喜欢我。我愣了一下,笑说,你开玩笑的吧。他说真的,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喜欢上我了。我接着笑,你丫喝多了吧。他也笑了,说,你说是就是吧。

  那天之后,他依然对我像从前一样,可是我再也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我会想,男生喜欢男生,这是对的吗?怎么可能?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查当时有可能的这方面的资讯,查到的东西少得可怜。

  可能他也感觉到了我的疏远,渐渐落下的笔记没人再帮我记了,也没人再帮我打饭、给我送水了。后来我参加了学校校园歌手的比赛,有更多的人认识我,开始有学姐学妹开始给我递纸条,帮我打饭什么的,可是那种感觉就是不对。我开始怀念有他在的日子,我又开始变得暴躁易怒。有时候我会想,我还能遇见比他对我更好的人吗?其实管他是男是女,他对我好,我喜欢他,不就够了吗?但是那时候他已经离我很远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找他。

  终于在我生日的时候,约了朋友们吃饭,当然也包括他。那天我喝多了,我对他说我想你……

  后来我们就在一起了,一切都回到以前的样子,只是多了点心有灵犀的默契和一点点爱意在眼底。大一的新年晚会,我唱了一首《情非得已》,那是当时他最喜欢的歌。他坐在下面,一直一直笑。

  大二的时候,我参加了当时所在大学省里的一个比赛,是一个节的形象大使,最后拿了第二名。得了这个奖之后,开始陆续地有一些商业活动会找到我。我开始忙了起来,应酬也越来越多。起初他对我还很关心,少喝酒,注意安全什么的,后来就开始疑心病,然后就是争吵,不停地吵。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见面除了吵架就没别的。深谈了一次,最后算是和平分手吧。分手之后每天奔波在学校和工作之间,也算是忙碌而充实吧。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大三了。在一次活动上,我认识了第二个他。我们应主办方要求,两个人合唱了一首歌,然后一起吃了饭,互留了联系方式,之后经常会聊一些音乐上的东西。更熟悉一些之后,会聊一些家事,他父母离异,和弟弟跟着妈妈生活之类的。我也会说一些我家里的情况,很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在一起,好像也顺理成章。我们会一起跑活动,一起写歌,兴起时,也会背着吉他在西湖边唱歌。我和他会分开,是因为后来他回了四川。爱情总是不能打败距离。那年,我21岁。

  大学四年我很少回家,放假就在工作赚学费。偶尔回家看到的也是我妈早出晚归,能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很少,也越来越没话说。本就淡漠的亲情,更疏远了不少。

  大学毕业以后,我也和很多怀揣梦想的人一样,一个人,一个行李,一把吉他,就奔了北京。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到北京。踏上北京土地的那一刻,我的好朋友已经等着我了,所以我没有一般人刚到北京时的窘迫,多了一点点的从容。

  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也是一团乱,我不想做我专业的工作,枯燥而乏味。当初选了这个专业,只是为了进这所大学时的一时权宜。

  积蓄总是花得很快,通过以前认识的一些朋友,我开始做做兼职的小model,群演临演之类的,一直都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偶然的一个机会,一个朋友说,他认识的一个酒吧在找歌手,让我去试试。没想到一试还真成了,慢慢的,也有了一些固定的听众,也开始串场子,就这么算是在北京站住了脚。差不多过了一年以后,我遇见了他。

  那时候,他听我唱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开始我并没有注意过他,只是后来发觉有个客人特别大方,才开始留意他。他不帅也不高,178cm吧。大概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眉毛很浓,眼睛很亮。和他真正熟识起来,是因为有一天酒吧有客人喝多了找我麻烦,是他帮我摆平了那件事。我一直记得我对他说谢谢,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不请我吃饭?我们就都笑了。席间我才知道,他大我4岁,北京人,做房地产的,当时小有名气。

  以后他还是一有时间就来看我演出,等我下班,一起吃饭。他经常会给我买一些很奢侈的东西,我偶尔会收。他第一次说喜欢我,也是一次喝多了之后给我打电话,说他想我了,喜欢我很久了,也许真的是酒后吐真言吧。我说你喝多了,明年你就忘了。之后的每天,他都会来接我上下班,和我吃饭、逛街。我郁闷了会陪我喝酒,我病了会照顾我。我问他,你最近怎么不出差了?他说,他最近都不接外地的项目了。我们在一起也没有特别浪漫的表白,只是在我生了一场大病,他不眠不休地陪了一个礼拜床以后,对我说,以后让我照顾你吧。人在异乡,又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特别容易动容的吧。我们就这么在一起了。

  我们一起租了个房子,买各种日用品,大到一张床,小到一个盆栽都精心地挑了又挑。那时候我觉得,我终于有个家了,有个人可以互相依靠,并肩前行。那年,我23,他27。

  我们在一起两年多,不到三年。我以为我们会这么平平淡淡小打小闹地过一辈子,我们说好了过了年,我去带他见我妈,我们买栋房子,以后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说,等他出差回来再定房子。我说好。结果他一走走了两个月,音讯皆无。开始还能打得通电话,后来电话不通,信息也不回,整个人人间蒸发了一样。我找我们所有的朋友去了解他的情况,所有人都知之甚少。

  三个月之后,他终于联系我了,告诉我,他要结婚了,我只是轻轻说了句,哦。然后他开始和我说,他是他们家的独生子,他妈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总是和他念叨着,也不知道自己还抱不抱得上孙子。我说,那祝你幸福,好好对人家。他说对不起我,也祝我幸福。我笑着说,不需要。他说,你总是那么倔强。我依然笑,然后挂了电话。摁掉接听键的那一刻,我哭了,哭得歇斯底里。那年我25岁。

  之后我开始游走在不同的城市,我觉得我无所谓,我没有家,哪里有工作我就去哪里,我觉得哪里都一样。

  偶尔会和我妈通个电话,她还是很忙,我们依旧无话可说。

  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现在的他,他在我眼里很不一样,开始只是觉得很聊得来,没想过会有什么。接着我就接到外婆病重的消息,开始往浙江赶。那时我郁闷了经常会发一些东西在微博,他每次看到了,都会给我发个信息,或者打个电话,很贴心地对我说,照顾好身体,照顾好妈妈。在浙江的时候,我才发现母亲年纪大了,她虽然还是很强势,很雷厉风行,可是她真的老了,还患了风湿性的肩周炎。

  外婆去世以后,把外婆的后事安排好,我就和母亲回了东北,我想回家帮帮母亲,等她好了,过了年,我再回北京吧。

  很快到了他的生日,我想回北京,他说不要,不想我太辛苦。我想,我该送什么给他呢。后来想了好久,还求了朋友,做了个小东西给他,他说他很喜欢。

  可是因为我的疏忽,这个东西保存在我的电脑里,被我妈无意中看到了。我妈问得直接,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就什么都说了。

  我以为母亲会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可她没有,母亲很平静,平静得可怕。她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我说我不知道,也许从我爸去世之后,我就一直渴望有一个同性的朋友共担风雨。我不是没尝试过和女孩交往,可是我没办法,牵手我都会觉得别扭。

  那段时间,我和母亲每天都会因为这个争论到深夜。我能理解她,她一个人,这么多年的辛苦,只是想我长大了,有个事业,成个家,她觉得是对我爸,对我们家的一个交代。可是我没办法,我没办法喜欢一个异性,爱一个异性。我明明知道我不能,我已经这样了,我怎么可能再去伤害一个女孩和一个女孩的家庭?这样的争论进行了很多天,每天都是如此。

  在这里,我想说,所谓的出柜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接受的。而且,我算是被出柜,我出柜以后,我也没有感觉到丝毫的轻松。我更觉得压力巨大,我觉得我对不起我妈……

  之后公司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让我原本一直想回北京都不能脱身。我和我妈在我喜欢同性这个问题上,也不再那么尖锐。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有些事情她也就不那么较真了吧。

  今年国庆节的时候,我出了一场车祸。出院回家以后,有天我妈对我说了句人生无常,我以为这是默许的预兆。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想得太简单了。

  很快时间就到了十二月,我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我说我要回北京,我妈当时也没反对。我满心欢喜地收拾行李,终于不用每天等着信息,抱着电话过日子。我买些特产,想回去送给北京的朋友。可是眼看着原来说好回京的日子到了,她突然变卦了,还联合我家的一众亲戚,每天回家都是一台戏,有骂我的,有劝我的,老太太就在那抹眼泪。

  这几天我已经被剖析到体无完肤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喜欢女生等等。不能来我家里教育我的,就给我打电话,每天晚上无数个电话打进来,我都快疯了。现在的我开始沉默,谁说什么我都是沉默,每天我就像个随时待审的囚犯。我不知道我还有什么方法能表明我的态度、我的立场。沟通无力,辩驳无能。

  今天是我没有吃饭的第九天了,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的决心和坚持。也许我很傻,也许我很懦弱,也许我很偏激,也许我很固执。

  我一直都觉得,如果我妈心疼我,她会心软的。可是九天了,我没有看到任何来自她的态度。我很心寒,她在等我低头,可是她不知道我有多坚决。

  这段时间,很谢谢他,我说和他分手,他不肯,还给我鼓励,每天逗我开心,我现在每天都是靠着我和他之间的那些充满小甜蜜小默契的回忆来度日。

  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可是,这是我选择的路,我就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我只想用我的经历来说明,出柜这件事,要慎之又慎,不然对自己和家人都是巨大的伤害。

  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简述了我这28年来的人生,也许不动人,也许很繁琐,却是我给我这28年来做了一个综述,说不定这会是最后一条微博。

  我是个gay,我今年28岁,这是我的故事。

  我不知道我还看不看得到未来,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明天。

  再见!这个世界。

  良久,我们方才见到one在群内的最新言论。

  one:强烈谴责歧视,呼吁理解和关爱同性恋!

  (紧接着,全都是支持表情符号,几乎刷屏)

  鲸卿之友:看得出来,他不想委屈自己,也不想伤害别人,又太孝顺,始终过不了那道

  坎,家里的压力特别大。他觉得对不起他妈妈,他妈妈要强了一辈子,被别

  人知道他是同志以后,别人会怎么戳他妈妈的脊梁骨。这说明许多同性恋者

  背负的压力不仅来自家人,更来自周遭人群乃至整个社会。某种程度上,无

  论是同性恋者本身还是反对他们的家人,都是社会歧视下的受害者。

  灵魂错装者:他生前发布的微博隐约透露了自杀想法,最后几句绝望的文字是他向外界

  求助的讯息,遗憾的是没有引起关注,否则这起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接下来,群内一阵沉默,过了很久,还是沉默。

  我突然想起一句老话: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原本兴致勃勃的我,在看完这篇报道和这位坠亡同志生前留下的微博故事后,我发现我在那一小步面前又犹豫和彷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