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府旧事 第二十七章
作者:梦凡庸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王介福听了孟毓源的建议,直接找到了曾国藩,给曾国藩提出了要毁掉太平军粮草的事情。

  作为统帅的曾国藩自然也曾想到了这个主意,但是实行的难度系数却是很大,所以也就没有成型。而今王介福有提出来了这个主意。曾国藩说道:“王老将军主意却是很好,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太大,不好操作。”

  王介福说道:“这个却是难度系数大,但所得的效果却是甚大,那样太平军将会军心不稳,有利于我们。”

  曾国藩当然明白,他说道:“老将军,那你说下怎么才能做成。”

  王介福就把孟毓源给他说的什么调虎离山之计说了出来。

  曾国藩想到这是个主意,但必须要指东打西,调开太平军的战略目光才好。

  曾国藩说道:“好主意,要是一举能击退这群长毛,解开危机,我定当向朝廷举荐老将军。”

  王介福说道:“至于好不好,我可不敢居功,再说这个主意也不是我想出来的。”老将军很实在的说出来了。

  曾国藩问道:“那提出这个主意的是老将军帐下的那位将军?”

  曾国藩心想,既然能想出这个主意,那一定也是个人才,曾国藩爱惜人才,这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虽然曾国藩并不是多么的喜欢这个毁掉敌军粮草的主意,但是能有这样的想法了,也必定不简单,于是曾国藩就问了王介福老将军。

  王介福如实的说了是自己带来的一个团连指挥,叫孟毓源的。

  曾国藩一听,便接着问道:“这个孟毓源可是蒙山孟家的孟毓源?”

  王介福一惊问道:“怎么,大帅知道蒙山孟家的孟毓源?”

  曾国藩说道:“我和孟老弟有过几面之缘。”

  曾国藩接着说道:“走,老将军,带我去看看这个是不是我的故人孟毓源?”

  二人出了大帐,直奔孟毓源的营帐而去。

  一个部队的统帅来到一个团练指挥的营帐,可不简单,引来一群士兵围观,纷纷猜测是什么事情。

  早已经有人报告给了孟毓源,孟毓源连忙出来迎接,第一次见到曾大帅的时候,是远远的观看,感觉有面熟,但是想不起来是谁,在那里认识的,而今听说曾大帅来到自己的营帐,心中就思考,我们什么时候认识的?

  孟毓源给曾大帅见礼,曾国藩连忙扶起说道:“怎么兄弟不认识老哥了?”

  孟毓源很实在的说道:“感觉似曾相识,但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还望大帅见谅。”

  曾国藩说道:“你我兄弟何必客气,我们京师一别,也是匆匆数年了,记不起来也是应该的,中间我们也没有什么联系,再说你也不知道我是谁呀。”

  这么一说,孟毓源想起来了自己上京师赶考的时候,替一个人付饭前的事情,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哥哥。”

  二人相认,不在话下,然后曾国藩邀请孟毓源上自己的营帐详谈分别之后的事情。

  交谈之中,曾国藩感觉孟毓源很有见识,对太平军和朝廷部队的分析也相当的透彻,便问道:“这一次战役,兄弟是怎么看的,太平军的力量占上风,我们可有战胜的把握。”

  孟毓源说道:“在哥哥面前我班门弄斧,想来哥哥也不会生气,我今天就和哥哥敞开心扉,把自己来到前线的所见所闻,还有自己的认识给哥哥说说,让哥哥给斧正一下。”

  曾国藩说道:“我们二人不用客气。兄弟说来,为兄洗耳恭听。”

  孟毓源说道:“这次太平军虽然锋芒毕露,但是这也有着他的局限性,就像唐朝的黄巢起义,先朝的李自成起义一样,都有着他的局限性,也就是领导人目光短浅,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军队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这和旧式农民暴动的动机是一致的。许多太平军将士在参加革命队伍时,就是抱着当将军、当丞相、当夫人的目的来的。太平军将领也用这些来鼓动士兵英勇作战。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号召”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这样的许愿在杨秀清发布的布告中也出现过。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曾国藩见孟毓源分析的很透彻,而且站的高度就不简单,没有打断孟毓源的说话,而是细心的听着。

  孟毓源接着说道:“这个洪秀全和他的兄弟们搞了一个什么拜上帝教,这个教我也曾听说过,但是我们中原一直以来是以佛家和道家两种教派为主,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作为教主,他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失去替天父、天兄传言的权利。金田暴动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杨秀清作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权力。这就使杨秀清的权力过大,造成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实,洪秀全并不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假若在金田起义或永安封王时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组织行使职能,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为天王的权力就能集中。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到时候他们的内乱必定不会少的,只要我们静观其变,待到他们内乱之时,两败俱伤,我们坐收渔利,岂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