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府旧事 第九十六章
作者:梦凡庸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又是新的一年,孟广桥现在身处日本,而国内却也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孙领导的革命运动也在时刻的进行着,这一年的年初,倪映典领导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

  而这个时候的上海,却在革命的洪流中慢慢的展开了腾飞的翅膀,不论从小家小业的个体,还是身价百万的富商贵胄,上海在歌舞升平中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上海孟家的孟广志在这一年,又有了新的项目规划,位于黄浦滩3号的上海总会大楼落成。上海总会又称上海俱乐部。这也是孟家的产业。

  当时孟广桥领导着立宪派在上海和他们共同协商的时候,孟家的二爷就说过给他们提供一个立宪的场所,而今政府也屈服于压力,同意立宪,但是政府也一直在推脱着立宪的进程,立宪派喉舌《国风报》在上海创刊。主持人梁启超,总部就设在孟家提供的这座大楼中。

  孙基于当下的形势,不止一次的说出,革命的困境,他希望有更多的仁人志士走上这么一条道路,他领导的革命力量也在一次一次的成功之后消亡,他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想着孟广桥告诉自己的三个要点,感觉未来的道路真是难行,需要有披荆斩棘的力量和信心,他特别希望有一次胜利来安稳自己的部下。

  是什么样的胜利,他也不清楚,但是他知道要振作,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革命的力量并没有被消灭。

  汪精卫这一段时间一直跟随着孙,他也明白孙的苦恼,他便对孙说道:“先生,而今清政府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载沣处理,载沣就是现在清政府的主心骨,我们是不是找个机会把载沣干掉,让他们群龙无首,这对我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孙说道:“事情可行,但是难度太大,要有充足的准备才成。”

  汪精卫说道:“先生放心,这个事情,我一定办的妥当。”

  随后汪精卫便挑选了几个心腹之人,然后带领着他们来到了京城,经过细心的策划,先是根据载沣平常经过的路线,选定暗杀地点,然后他们商议用何种方式进行刺杀,最后为了刺杀成功,他们选定最见效的武器,就是炸弹,汪精卫他们想着用炸弹炸死载沣,如此一来,必定会陷入大乱之地,那革命成功的希望会变得更大。

  摄政王不是那么好杀的,身边侍从极多,汪精卫带领的暗杀团,看着自己准备的炸弹威力并不够强大,便临时跑到骡马市大街找铁匠做了个大铁罐,近一尺高,然后做成了炸弹。

  载沣每天上朝的路径很固定,汪精卫领导的刺客们为此制定了周密计划。首先载沣本来必经鼓楼大街,不巧的是当时正在修路,结果载沣改道了。后来手下黄复生发现载沣必经烟袋斜街,可那条街上很难租到房子,无处隐蔽。最后,什刹海旁的甘水桥下就成为最佳的爆破地点。那地方当时三面环水,小石桥旁的大树很粗,适合隐藏,树旁还有一座荒废的道观,非常僻静。

  地方选好了,刺杀计划迅速落实。黄复生、喻培伦负责埋炸药,汪精卫负责引爆,陈璧君负责通风报信。炸弹威力巨大,当时没有电话引爆这种高级技术,引爆者必死无疑。

  万万没想到,埋炸弹时出了问题。那天的凌晨,春寒料峭,革命者正埋得热火朝天,突然发现有人在桥上窥探,随后还叫来了警察和宪兵,仨人紧急撤离,可炸弹太沉没能抱走,一起惊天大案就这样败露了。可笑的是,窥探者不是什么便衣。一种说法是,一个准备捉奸的车夫,老婆三天没回家,黑灯瞎火正四处找人,看到桥下黄复生抱着铁罐子以为是抱着自己老婆。另一个说法是,一路人提着灯笼想在桥边解手,看到桥下人影绰绰,以为是匪徒正在掩埋赃物,所以叫来警察。

  总而言之,汪精卫领导的这一次的暗杀变成了历史中的一场故事,然而正是这个行动,成就了汪精卫的威名,汪精卫在被审判的时候,大义凛然,不忘宣传革命思想,主管这起爆炸案的肃亲王善耆亲自看了汪精卫的供词,对汪的才华尤为欣赏,加上清廷也怕引来更多革命党抱着炸弹来报仇,于是摄政王载沣听从善耆的建议,改处死为永远监禁。

  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汪精卫获释,受民众夹道欢迎。

  而后孙在革命成功之后,也拜访了这位曾被作为暗杀对象的摄政王大臣载沣。在一个漫天飞雪、人鸟寂静的上午,孙先生突然造访醇王府。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皇族权势人物,这在当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孙竟然对被人斥为窝囊废、书呆子的庸碌王爷夸赞表扬了一番。

  他认为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他又表示,深知载沣从戊戌政变中就看透了袁世凯,本来要决心除掉袁贼,只是因局势演变复杂,掣肘限制太多,力难从心。并且孙对载沣在“逊位”后态度冷静,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

  孙先生访问载沣之事,不仅宾主尽欢,还留下一张富有历史意义的照片,照片后有孙的亲笔题字:“醇亲王惠存,孙赠。”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先生。但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以后,传来了孙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载沣将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供在书房里,围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烛,虔诚地祷念早逝的一代伟人……此后,载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在王府贻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