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八千年 第六章 敛财
作者:忘忧之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6敛财

  冬日,黄山上被纷纷扬扬的飘雪装裹得分外耀眼,放晴后,抬眼望去,全都是白皑皑一片,间中点缀着一些这时节仍旧郁郁葱葱的青松,显得更加苍劲挺拔。

  已经在黄山上过了快半年了,清早萧恒练完气后正在田叔清扫出来的后院空地上练功。一杆丈许长短的正如银蛇电闪般飞舞,地上残留的一点积雪被漫天的气劲激荡得狂舞不已。回廊上,秦风和几个少年正目不转睛的看着萧恒。

  ”萧哥儿!快点出来陪我下棋!别磨磨蹭蹭的!”前院,一个男子高声的喊着萧恒。

  正喊着萧恒的人名叫黄兴。对,就是和那旧时空辛亥革命英雄名字一模一样。不过此人乃是土生土长本时空人士,据其自说,祖上乃宋朝文学名士黄庭坚,他这一支在宋末元初便因为不愿受蒙元统治,入山隐居了。萧恒进山月余就在游玩时与其相遇认识。

  黄兴比萧恒大六岁,字至诚,过完年就要年进三十。两人认识后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好友。黄兴非常佩服萧恒的见多识广,且一身好武艺,觉得是一个能成大事之人,遂决定辅助萧恒反元复汉。

  黄兴见萧恒教秦风习武,便磨着让他那才十一岁的儿子黄盛也跟着萧恒学武。萧恒也不白教,顺势要求黄兴过来为孩子们教授文史之学,自己则是抽空教教学生们简单的数学、天文、地理和物理常识。本着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的道理,黄兴又去找了几个同样在山中隐居的人家,寻了几名愿意进学的适龄孩童,跟着一起学习。

  现如今庄子里除开秦风一共收进了7名少年,最大的十六岁了,最小的才十岁。十六岁的那少年名叫王欢,生性忠厚,性格与他的名字截然相反,是个闷嘴葫芦,自从跟在萧恒门下,极为听话,也很得萧恒的欢心。还有一对姓孙的兄弟,一个十四岁名北,一个十三岁名南,可见他们父母起名是多么的偷懒。(好吧,其实是我偷懒,起名什么的最麻烦了:)兄弟二人倒是一致,俱都聪明伶俐。这三个和黄盛都被萧恒看中,也传了他们练气技击之术,剩下的三个都还是十岁十一的年纪,也就先传了点呼吸之法的基础。

  半年时间,每日坚持不懈修炼的萧恒,终于在半月前进入了练气后期,现在系统每天可以积累能量点数500多点了,总的点数更是恢复到了24万点。萧恒准备再接再厉,苦修至练气圆满,到那时便用系统的能量灌输一举突破到筑基期。

  除开自己修炼,每天的下午,萧恒都会在中堂的书房里给几个孩子上课,教的都是一些旧时空最基本的数学和物理之类的知识,偶尔也让黄兴给孩子们讲讲历史,特别是历史中的那汉唐雄风,更是讲解的重点,为此还专门与黄兴一起准备了汉唐历史的教案。

  萧恒停下了手中,嘱咐几个小子自己好好练习后,走出后院,笑骂道:“日日来我这里呱噪,总有一天把你扔出去。”

  黄兴笑道:“要扔你明日只管扔,今日先陪我下个够再说。”说罢,便拉着萧恒去中堂下象棋。

  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聊着天。

  “现如今孩子也多了,总不能一直坐吃山空啊,再说以后欲行大事,总得要有点财力基础啊。”黄兴落下一子,说道。

  “想要敛财也不是没有办法,问题是动静不能弄得太大了,以免引来官府的注意。我有一法,可制银镜,照人光亮明晰,可谓稀世之宝。可是得要找得到工匠啊,此法必须建窑开炉,现在我手上一人未得,光杆将军无可奈何啊。”萧恒提车过河冲入黄兴之地。”对了,你能从景德镇那边弄到几个窑匠吗?“

  “那我去想想办法。”黄兴应了一手飞象。

  “只要你能弄来窑匠,我就可以制出玻璃银镜,少量的烧制一些出来,可以高价,到时候就有银子去做别的事情了。将军!“

  ****************************************************************************************************************

  开春了,黄兴终于从景德镇带回了四名窑匠。萧恒大喜,当下便在黄山脚下一处比较隐蔽的山谷修建起一座营地,在营地里面起了一座小小的坩埚窑和退火窑,又让黄兴去寻了石英砂、石灰石、天然碱等材料备用。

  营地里的窑炉建好的第二天,萧恒同黄兴带着4个大一点的孩子,来到营地避开几个窑匠,将准备好的原料按比例打碎混合在一起,放到坩埚上进炉加热,一边干活萧恒还一边给孩子们讲解。

  ”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体态的变化,就好像铁加热也会变成铁水,我们现在烧的原本是不同的石头,加热到一定程度也会变成水状,水加热会变成蒸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物体都有一个熔点,像石头一样固定的形状我们就称之为固体,像水一样的我们就称之为液体,像烧饭时飘出来的炊烟那样我们就称之为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这三种体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黄兴和几个孩子如同听天书般的懵懵懂懂,努力的理解萧恒说的意思。

  边干边教,费了一下午时间,经过倒模、退火后终于烧制出来了一批平板的玻璃。萧恒又用融化的银液做底,用胶固定,然后刷上一层漆。

  虽说比不上旧时空的镜子,还微微有些泛绿,但是和现下的西洋泊来镜子相比,那已经是天地之别了。萧恒又寻了一些银匠,按照镜子的尺寸打造了相应的银框,镶嵌到框里后,这些镜子更加显得光耀夺目。

  的这些银镜,都被秘密运出黄山地区,分销给一些汉人大行商。第一批二十几面镜子,一共出了十多万两的银子,分装在几辆大车中,运回了黄山。

  按照已经欢喜得快发了狂的黄兴之意,那就是要日以继夜的生产银镜,好多攒些银子。但萧恒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少一些还可以有办法瞒天过海,再弄多些的话不光是不出高价,还会容易引起官府注意。

  萧恒拦住了黄兴,只是让那些工匠又重新立起一座瓷窑,烧制一些日常用的土瓷掩人耳目。

  时不时的烧制一些银镜,出去后收入了大笔的银钱,萧恒干脆就让黄兴在山下建了一个大庄子起来,贿赂县官,招募流民,田地,干脆变成了大地主。

  元朝疯狂的打压汉族平民,他们联合汉族的大地主和上层人士,不许汉人拥有武器,不许汉人练武集会等等,可是对汉人中的地主阶层,元朝又持保护态度。萧恒正是打算用这一点来做掩护,明面上是地主,但是在流民当中发展愿意反抗蒙元的势力。

  吴二是苏州人,二十三岁,家中本来还有几亩薄田。可是去年夏天苏州附近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旱灾,因为没收上来粮食,他交不起官府的税,被关进牢里。田被官府掉了,的钱拿去交了税钱,多出来的被蒙人小官黑掉了,活不下去的他只好成了流民,带着妻子外出逃荒。路上,妻子吃多了观音土胀死了,他本人则是跟着流民大队来到了黄山附近,被黄兴的仆役招到了庄中。

  到了庄中,有人仔细问了他的来历,并问他是愿意干活还是种田,吴二会一点木匠手艺,便选了做个木匠。

  在庄中,木然的听着东家的吩咐做着活。旁人有的找着他谈天,聊着苦不堪言的话题。

  “唉,二子你是怎么跑这边来的?逃荒?”

  “嗯。”吴二闷闷的答道。

  “家里人都没了?这天杀的世道,活不下去了。”

  吴二默不做声。

  ”你说要是在以前大宋,我们哪有这么凄惨,不管怎么的总还有点活路,不像现在。“

  “是啊,恨不得反了这****的朝廷。”

  慢慢的,这人勾着话题试探着他的想法,吴二渐渐的把一身的怨气都倒了出来。

  第二天,管家找到了他,把他派上了黄山,说是让他上山找老师傅学些手艺。

  来到山上,他发现这里不光是学习木匠手艺,为首的一个看上去并不是手艺人,而像是读书人。

  这个读书人平时只是和他们聊天,有时候也教他们一些想都没想过的方法去干活,就比如教他们一人负责一样最拿手的工作,分组干活等。这读书人有时也和他们谈论现在的天下,告诉他们汉人是怎样被蒙人奴役,告诉他们元朝的民分四等制度。他对匠人们非常关心,亲自安排他们的生活,询问匠人们的需求,过了好久,匠人们才知道,他才是庄子真正的庄主。

  他的名字叫萧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