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美人夺天下:武媚娘传 第82章 风雨欲来 (2)
作者:谭琛眉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春盈已加好茶叶正欲斟茶,此言一出,春盈面色一紧,退后两步,双手发抖,两腿酥软,愣神间,武媚娘眼疾手快,接过春盈手中的茶点,一并跪下道:“陛下息怒。.ggwu.”

  杨妃道:“陛下,甘露殿里上下都由王公公一手打点,忠心可鉴,还请陛下去除疑心,免得宫中人人自危。”王德在一旁如捣蒜般磕头,说道:“求陛下明察!求陛下明察!”

  李世民利剑一样的目光犀利地刺了过来。武媚娘稍稍抬头,眸子清澈如水,目光相接,李世民看向别处,说:“杨妃所言极是,朕多虑了,都起来吧。”

  众人道:“谢陛下。”王德惊魂未定,不住拭汗。

  众人起身,杨妃的目光越过李世民肩头,只见徐慧带着婢女正在御花园小径上匆匆而来。杨妃装作没有看到对李世民说:“陛下,春寒料峭,臣妾身体微恙,不禁风寒,还请陛下恕臣妾不能久留于此。”

  李世民此时也无心顾及:“无妨。爱妃早点回去歇息。”武媚娘见状,说:“陛下,奴婢特地为杨妃娘娘做了桂花银耳汤消喘,还请陛下恩准奴婢侍奉娘娘服下。”李世民点头恩准。

  徐慧入亭前向武媚娘方向看去,她低头垂首,并未回应徐慧目光。

  杨妃与武媚娘行至御花园小道,武媚娘回头,只见凉亭已隐没在春华绿草之中。杨妃稍稍喘气,脚步慢下,武媚娘赶忙上前搀扶。杨妃对武媚娘微笑,武媚娘道:“娘娘,奴婢斗胆相问,为何徐昭容前来,娘娘欲避之?”

  杨妃笑道:“以你我之情意,何必如此拘谨?不知媚娘你为何找借口避开她?呈不上桂花银耳汤,可是欺君之罪哦。”

  两人相视而笑。

  武媚娘道:“奴婢岂敢有欺君之心?奴婢当真熬制了甜汤,可以去除寒气,有润肺止喘之功效。”

  “难得你这么有心。今日春花灿烂,果真是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的好时节。殊不知春华夏荣秋实冬雪,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极盛而再盛,满盈而亏,盛极而衰,就像这些花花草草,过了盛夏就要衰败了。”杨妃是经两朝荣辱之人,自是将这宫闱之事看得更透一些。

  武媚娘听罢,捡起地上的一朵不知被谁遗弃的花,道:“更有甚者,被人采摘下枝头,连这仲春也熬不过去。”杨妃接过这朵残花道:“不过,难易相成,长短相倾,万物都有轮回,此花可作春泥,明年早春定有春花绽放其上。”

  “娘娘熟读道德经,深谙老子之道。媚娘不知淡泊如水,与世无争是否是娘娘在宫中的处世之道?”武媚娘向来对杨妃存感恩之心,她早就发现杨妃竟是这后宫第一聪慧之人,如此韬光养晦只是为了淡泊名利吗?

  杨妃笑,把手里的残花放在草地上,说:“想当年,你与徐昭容一起进宫,义结金兰,情同姐妹,可如今,徐昭容与你嫌隙重重,不知你是否心有不甘、徒生怨恨?”

  武媚娘轻轻叹了口气,道:“我与徐昭容的姐妹之情如今已荡然无存,早已不能惺惺相惜,但是媚娘问心无愧,所以不怨不恨。再加之徐昭容对陛下一片真心,用情之苦,只有媚娘知道。她心中只有陛下一人,所作所为,无非是维护爱情罢了。”

  杨妃微笑道:“她心中只有陛下一人,那媚娘你对陛下的情意又有几分?”

  武媚娘一时语塞,脸上的笑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的神色。

  月光皎洁,“安福门”三个字在月光下依稀可辨。一个太监打扮的人在甬道中碎步前行,不时四顾,并按低头上的帽子。月光照过来,分明是武媚娘娇媚的面孔。

  长孙无忌也乔装打扮早在陋室中等候,桌上仍是明暗不定的油灯一盏。见媚娘推门入,长孙无忌道:“密函的事,你办得不错,只是太子的危机还未解除,放你二人出宫暂时还不是时候。”

  “这长孙大人看似磊落,实际阴险狡诈,言而无信,我不能顺着他的路走,否则不但救不了李公子,还会连累了若干性命。”媚娘心中做此想,表面却不露声色。

  长孙无忌果然得陇望蜀:“你再帮我搜集一些有关魏王、吴王的事情,他们在甘露殿有没有自己的暗线?陛下平日召见他们在政务堂都说些什么?有没有对太子不利的言行?”武媚娘回:“知道了。”

  长孙无忌又加上一句:“另外,还需要武侍书老夫监视贤灵宫的杨妃娘娘。”

  武媚娘回到:“我不在贤灵宫当差,如何监视。”

  长孙无忌挤出一个笑容:“老夫知道,一直以来都是她保举你,你们二人关系匪浅。莫怪老夫未提醒你,这个前朝的公主,老夫总觉得处事过于安静淡泊了,她一旦有任何动静,事无巨细,武才人你便及时向我汇报。”

  其实长孙的怀疑也是媚娘心中不明之处,听至此,武媚娘知道自己心中的盘算,唯有依托面前这个人才有可能成型。于是把心一横,抿了抿嘴唇:“长孙大人你这样殚精竭虑为太子谋划,在媚娘看来反而有些痴了。”

  “什么意思?”

  武媚娘微笑:“都是长孙皇后的嫡子,不若舍承乾而保李治。”

  长孙无忌瞬时一滞:“武媚娘,你因何说出此惊人之语。”武媚娘干脆和盘托出:“不瞒大人,陛下并未被我们所偷换的密函瞒过去,他一方面在朝堂上给太子、魏王都留了面子,一方面已经着手暗自彻查此事,若媚娘此时再冒然盯梢,反而于大人不利。”

  长孙无忌惜字如金:“此话当真?”武媚娘又进言:“魏王觊觎东宫,昭然若揭,太子承乾,说句大不敬的话,行事唐突,现在又与吏部尚书侯大人走得更近些。长孙大人一个做舅舅的都看得出来,陛下是太子的父亲,深知他的秉性,难道还看不出来密函所言之事是真是假么?”

  长孙无忌越听越觉得自己不是在一间陋室与宫女对答,竟像是与朝臣密探,脱口而出:“制衡,的确是陛下的一贯之道。”

  武媚娘又说:“大人,魏王自专,不敬功臣。吴王外道,不是本家。只有晋王李治年已弱冠,性格温顺良孝,是个治国之君的好人选,况且比之太子、魏王都更需要重臣的辅佐。”

  长孙无忌竟有醍醐灌顶之感,歪打正着,这武媚娘竟是非凡之人。未出深宫一步,将朝堂之事看得如此清楚明白。可怕的是这个迷局老夫也不曾堪破,却被她一个小小的宫女道出,长孙无忌顿觉毛骨悚然。

  看出长孙表情有异,武媚娘道:“媚娘自作聪明了,长孙大人应该早就有所部署,这晋王妃便是长孙大人荐给陛下的。此时此刻,太子恐怕已经是长孙大人的挡箭牌,晋王才是大人留好的关键棋子。”

  长孙无忌已不再执着于媚娘的身份,直接问道:“武媚娘,陛下果然已起了废黜之心?”武媚娘见长孙神色转圜,便适可而止,不再多言李治之事,对长孙示弱。

  “媚娘不知,媚娘只知自己与李公子的命运全在大人手中,只要大人与媚娘同心协力,共扶李治,便能扭转死局,不但李唐江山可保,还能慰籍长孙皇后在天之灵。”

  长孙无忌捋须戊自考虑。武媚娘:“大人,时候不早了,媚娘先回甘露宫,以免节外生枝。”长孙点头,媚娘掩门而去。

  媚娘借着夜色,匆匆而行,避过羽林军,巡逻的太监,回到自己的住处。进屋换了衣衫,从秀枕内取出手帕一方,一朵菊花虽已干枯,却仍完整,媚娘睹物思人,耳边响起杨妃今日所问:“她心中只有陛下一人,那媚娘你对陛下的情意又有几分?”和李世民经历了那么多,彼此间的情意早已深入骨髓,媚娘今日走下这一步险棋,如果李牧真的未死,有一天能逃出升天,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辗转反侧,媚娘一夜无眠。

  陋室中,长孙无忌手中捏着皇帝所赐的紫金鱼袋把玩,反复思揣媚娘所言之词。

  舍承乾而保李治。看来这个武媚娘,不但要善加利用,还要严加防范。

  小太监敲门道:“大人时候不早了,该早朝了。”

  长孙握紧鱼袋,推门而出。

  长孙见一道流星划过天际。突然想起太史令李淳风当日预言。

  “三代后,女主祸唐!”

  长孙无忌心神一滞,自语道:“莫非……”

  朝门轰然打开。自殿外一溜儿抬进六抬舆的《括地志》,十二名抬舆之人是杜楚客所精心安排,一色的灰袍,低眉顺眼,全像读书人模样。李世民惊喜道:“这么多?”

  李泰手持笏板出班:“回禀陛下,为了彰显自贞观之治以来的盛世之象,臣与众文学博士们几乎没日没夜地编纂,《括地志》终于成了。共五百五十卷呐,父皇。”

  李世民道:“好,呈上来,让朕御览!”

  李泰取了首卷,恭敬而跪,且呈过头颅。在朝班首位站着的太子李承乾面色已渐沉重。不由向吏部尚书侯君集看了一眼,被长孙无忌截住目光。李恪满目冷峻,面有不服之色。

  九王李治也着朝服位列其中,文武百官纷纷议论,王德自丹墀而下,捧了书后,呈给李世民,他快速翻阅浏览,连道:“好,好书!朕该褒奖!”

  “众卿。魏王李泰为大唐,也为天下莘莘学子们做了件大好事,请众位大人议一议,该怎样奖赏李泰?”

  长孙无忌这回竟率先发了言:“魏王爷编得确实辛苦。臣以为,该以旌表为主,而封赏则应为辅。”李世民:“旌表固然重要,可朕以为赏在其次,不如让魏王李泰搬到武德殿来读书,这样的奖赏总不过分吧?”

  长孙无忌阻道:“武德殿可是陛下当年为太子时起居的地方啊。”李世民断然道:“朕待过又怎样?太子要是有想法,让他多读些书,多做些实事给朕瞧瞧。就这么定了,数日内就让魏王李泰搬进宫来。”

  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他们内心已知,一场新的狂风暴雨又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