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影后 第23章 同行的嫉妒
作者:金冠好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米男一头黑线,她当然知道李静妍不会笨到光明正大地毒死自己,你过来插一脚,弄得我有多怕死似的,她不满地瞪了大师一眼,然后一仰脖,把果汁一口气喝光,把空杯子还给李静妍,说,“谢谢你的关心”

  “这次不算”李静妍接着杯子,手一松,杯子掉落地上,发出“嘭”的一声巨响,然后蹬着高跟鞋昂首挺胸地走了。

  什么算不算的?米男心性浅,听不懂潜台词。大师提醒道,这个女孩阳煞很重,你以后离她远点,不然会引来祸害。

  “阳煞是什么?”

  “用在她身上,那便是嫉妒心”

  米男虽然“哦”了一声,但没当一回事。李静妍只是自身条件太好有点傲骄,心地并不坏。

  因为有国民男神的加入,虽然是露天剧场,捧场的戏迷粉丝还是挤满了,本来打算看瑞士《物理学家》的徐导被赵总拉过来捧场。袁慧趁此机会,把李静妍一个劲往他身边推,作介绍,特意提到李静妍的童星出身,说还演过金庸某某剧里的某某角色。

  徐峰擅长导演女主领衔的古装励志剧,收视率很有保证,最近在筹拍《吕后秘史》,她打听到女主身边的贴身丫环阿狸还没定,人设聪明勇敢又忠心护主,有几场为了救主千里骑马搬救兵的戏,要是演得好很容易在观众那有辩识度,以她强大的公关炒作能力,李静妍能很快红起来。

  无奈这个角色也是僧多粥少,各路神仙使尽浑身解数,徐导是软硬不吃,只选他认识合适的演员。

  徐峰只是瞥一眼李静妍,“形象是好,可惜演不出丫头味”

  二个小时后,《雷雨》谢幕,观众席雷声轰动。

  “不错不错”徐导看向赵总,“演四凤这丫头不错,自带丫环气质,调皮可爱,难能可贵的是,把丫环性格中让男主欣赏的倔强也演得淋漓尽致”

  方茹趁机插话道:“哎呀,徐导眼光真好,这女孩大有前途啊,别看她像个乡下丫头似的,可人穷志不穷,高中毕业,非科班,硬是靠自己的本事进的公司,四凤这个角色也是她自己争取的。她还演出《淮南王》,也算是有经验的新人……您看,要不要赏她一碗饭吃?”

  方茹知道徐导读书不多,也是非科班自学成才,所以很是欣赏努力的人,当然尽说些迎合他的话。

  “行,叫她到太阳宫试镜”徐峰递给方茹一张金色名片,“拿着这个,副导演会优先试镜,过了副导那关,我再亲自把关。就饰演阿狸这个角色,演好了,比女二女三出彩;演不好,就是平凡的丫头一个”

  “好的,谢谢徐导关照”

  徐峰坐了一会就走了,方茹跟上去送人。

  袁慧质问李静妍,“那包泻药没给土鳖子喝?”

  李静妍紧紧咬着嘴唇,搓弄着衣角,“我想凭自己的本事”

  “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现在好了,先机被她抢了”袁慧是恨铁不成钢,“娱乐圈是名利场,为了上位,就要不择一切手段,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不然捞什么金,趁早回去侍候你妈去,省得我花费时间与精力.....对了,你妈得的是什么病?”

  她声音越来越小,“乳腺癌中晚期”

  ……

  从舞台上下来,米男说话声音沙哑,尹汉尧递给她一瓶脉动,她拧开盖子准备喝一口,润泽一下喉咙,一只黑袖子的手臂伸了过来,手里拿着一瓶怡宝,“这个更解渴,脉动有添加物,是饱和的”

  她看着穿着黑色中山装的大师,犹豫着是接尧哥的呢还是接他的,看到晓盈在幕帘外探头探脑,手指勾勾叫她出去,说了声“我不渴”,赶紧一溜烟跑了。

  晓盈用拳头擂了一下她胸口,“你丫真有福气,两款美男围着你转”

  “哪有”她不觉得自己很特殊,“尧哥对谁都好,又不是单单对我,你要亲他脸,他不也答应了......大师他对我是有些特别,我也搞不懂他为什么对我好,房子给我住,教我很多东西,这次还千里迢迢跑过来看我表演,可能真是因为我欠他钱吧”

  “胡说,别看大师的职业非主流,他的钱是以千万计的,他是国际级的风水大师,国际级的,懂不,有国际风水资格证的,不是民间那些,学个半吊子,没资格进协会,随便拿着罗盘一扫,说这不好那不好骗钱的和尚道士”

  “你才胡说,他要是不在乎钱,以前怎么老想着拉皮条干什么?”

  “你呀……”晓盈真是无语了,大师对她的好,她这个旁人都看在眼里,这脑袋缺根筋的家伙怎么就不领情呢。为什么对一根筋这么好,晓盈自认自己冰雪聪明,还真是想不通。

  “哎,你说,大师不会动了凡心,看上你了吧?”

  也只有这个猜测了。

  “怎么可能”米男跳了起来,这根本就是在开玩笑嘛,而且也玩笑开得也太大了。她紧张地看了一下四周,生怕大师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她背后,嘀咕道:“他对我从来没笑过,还老是训斥我,讨厌我还差不多”

  “也是,没理由我这么有女人味情商又高的看都不看一眼,却喜欢你这么不解风情的”晓盈很是认同,“他一定是看你八字差,想渡化你,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嘛”

  “对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米男想起来了,他以前说过,她还生气他烂好心。

  ……

  两人直奔嘉年华,人手拿着一只冰淇淋,走在乌镇西栅的石板路上,闻着桂花或粽叶香,三五十步,就能看到一出剧在路边酣演。普通游人和专程来看戏的观众各取所需:有人撂下一句“什么啊?看不懂!”,然后继续着游客的本分,观观景、拍拍照、吃吃萝卜丝饼;也有人席地而坐,把自己与背景抽离,专注地与剧中人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