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独宠 84 白头宫女在
作者:慢慢来吧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可想而知宫里有多少哀怨的白头宫女,一直干到死的内侍更比比皆是。遣散逾龄宫侍的事顾辞打算按三步走。一个是先厘清眼下情况,怎么着手整理宫籍、核对人员,避免冒名顶替或人册不符,遣散费用预算多少,是不是足够她们生活等等一系列问题;第二步划下道来,到龄宫侍怎么送回去,逾龄的出宫无处可去怎么办,不想出宫或是有其他想法的怎么处理;第三步才是定下以后的规矩,从选到遣。

  其中宫女和内侍的情况也要分开对待。

  宫女比较简单,出宫后有不少出路,有家可以回家,大户人家也会请去当女师,或尚宫局、司珍司里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去绣庄、布庄、银楼、玉器行等处做个供奉,再不济让官府找官媒嫁个丧妻的男人,或立了女户自己谋生。

  内侍一般没有家或不能回家,他们特征明显,大多只会伺候人,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老年生活只能去善堂、亲戚家收养过继个孩子来照顾自己。那是不是可以比照前世北京的定福庄和中关村,给他们建专门的聚居地和墓葬地聚居后虽也是一种自我孤立的状态,好歹过得便利些。她记得李莲英特意建个澡堂子,就是解决太监们不用与正常人坦诚共浴的尴尬。

  说实话,内侍如果没了亲人,还不如在宫里养老。

  她还打算把宫学和弘文馆修葺整理一下,以后弘文馆专给皇子、宗亲和伴读们住宿读书,宫学改为淬玉阁,给十岁以下的女孩们做学堂。崇文馆、弘文馆与护城河之间的一排倒座房可以用作勤文堂,让宫女和内侍们读书认字学些技能。整个预算她已经做好了,弘文馆皇帝允许先改建,估计建好会把八皇子和九皇子挪过去,空出宫学开始修整。等京城里的女子学堂也办好,老宫女可以去当先生,不愿意出宫的老内侍就在勤文堂教学吧。

  哪怕内侍也会有出个郑和、蔡伦这种人物的机会,不是么

  宫女现状调查她全部交给谢嬷嬷,让甘棠挑几个女护卫配合她与万尚宫打交道。内侍的事情她非常关注,特意让明庭请了明方和明秀来商议。她想在城外东郊圈一块地叫定福庄,给出宫的内侍们住,但对他们日后生计并无太多概念,需要求教于明方。另外也圈块墓地叫中官坟给内侍,在旁边建个褒忠庙,供奉弥勒佛,算是给他们求来生。当然也没忘记另寻块风水宝地建宫女祠。

  明庭去请人时很激动,明方和明秀听完,纷纷起身给她行大礼,唬了顾辞一跳。

  这些对于有头有脸的大内侍来说不值一提,他们很多在外面有宅有妻有子,后事也安排得体面,但对于普通小内侍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善举。顾辞很汗颜,她的初衷真心只是不想赦免罪犯或如前任长宁伯那样被流放戍边的人,以后也不太想看到万尚宫的棺材脸,所以才想出这个法子。

  具体的策划和方案明方和明秀接了过去,临走前,只是提醒她,或许会被人攻讦收买人心,顾辞谢过他俩,回头让明庭看紧门户,尤其是走净车的角门,钥匙收回归掌钥管,不再放小内侍手里,做好收取记录,到点才拿去开门,事后一刻钟内要归还,逾期如果解释不清,立刻换人。

  宫里是没有秘密可言的,顾辞的提议几乎当天下午就传遍整个皇宫,很多宫女、内侍都落了泪。气急败坏的人不是没有,各种关于太子妃不安于室爱揽权、市恩于众必有图谋、收买人心排除异己的传言一下子如星火燎原。

  不少人把流言当真,一直端着架子等太子妃来讨价还价。可等到折子都摆上皇帝案头,眼看太后就要下谕旨施行,也没见东宫有个人来和他们接触。真要收买人心,态度这么不积极,让很想被收买的人好心塞

  回过头再看东宫,女护卫个个当值时身姿挺拔不苟言笑目不斜视,五率府在她们的刺激下,也有样学样端起架子,除了门房几个滑不留手的内侍和太子妃身边还算和蔼可亲的甘棠嬷嬷,整个东宫就没有爱唠嗑的宫侍

  平日想偶遇太子妃表忠心或套个话,旁边丫鬟一句对不住你今日没有预约就甩过来。完全无处下嘴啊

  眼看还有几天就进腊月了,皇帝一大早就接到北关和阳关两个小捷的报告,心情极度舒畅,午饭后很有闲情逸致地拿起太子妃的奏折细细。顾辞的折子正文是詹事们帮忙拟的稿,经过她师承萧律的鉴赏水平反复折磨,詹事们再不敢做花团锦簇的官样文章,完全直白简洁,有事说事,看起来提纲挈领很清晰,才几页纸就把事情说明白了,附件打开,一个完整的表格报告,列明费用、人数、措施、以及补救措施和备选方案。

  皇帝难得露出一丝笑,召来她奏对。看着小丫头一本正经很严肃地回答问题,皇帝觉得今天心情又好了一点。

  “有人弹劾你市恩于众、收买人心,要不要再上个折子自辩一下”

  顾辞呆了,她才上任不到半年,居然就享受到弹劾待遇了

  “不用,反正办完这事,就算有人被收买,也都放出宫了,跟没买一样。”然后她狐疑地偷瞄一眼皇帝,继续端正脸色请皇帝指正她的方案。

  皇帝还像她小时候那样,招她到身边坐下,“刚才你那小眼神想什么呢”

  顾辞噎住,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快说,老实交代,朕就准了你的折子。”

  “我就是觉得,连这种没脑子的折子,您都得看,太耽误您宝贵的时间了”顾辞逼不得已小小声地吐槽。

  “哈哈哈。”皇帝显然心情更愉悦,“过了年,让万清去给你打下手吧。”

  “口说无凭”

  皇帝瞪她一眼,下了明旨。

  过年没顾辞的事,据说新上任的四妃舍不得劳动太子妃,集体请缨筹办元旦大宴和新年家宴。再再据说,四妃为了办好大宴互相撕逼得厉害。

  顾辞乐得轻松,天天去太后那s洋娃娃让她老人家和毓仪过把瘾,逗逗小侄子,回东宫让甘茗率领女护卫们算年账数银子,再有就是把师父和小哥塞到詹事府替她看报告,然后她自己嘛,负责给亲亲老公写情书足矣。

  宫女内侍们倒是格外重视这个年,因为明年很多人可以出宫了彼此间留联系方式、送别礼或商量结伴同行,后宫前所未有的热闹。眼看朝廷也要放假,皇帝封印前下了个旨,今年宫宴女眷在奉先殿办,太子妃主持,男客还是在崇禧宫。

  当苦力的众妃一致觉得脸很肿,到时候又得当众对着这个乳臭未干的奶娃娃行礼

  两次大宴过后,大了一岁更加美貌绝伦光鲜亮丽的太子妃风头更胜,四妃办的宴席明显不如圣寿三天,各种小问题层出不穷,甚至让人觉得她们是趁着宫侍们还没出去,可了劲地使唤,消极怠工的人比比皆是。

  无意间把四妃当成刷声望的小怪aoe掉,顾辞表示自己很无辜,对手档次太低,完全没有感觉。

  孤零零过完上元节,太子妃要着手遣散宫侍了。

  她先找来尚宫省尚宫局的司簿正和内侍省宫闱局的司名正两人,要来宫女和内侍名册,扫一眼就丢一边,不带一丝烟火气地拿出一张表格,温柔地对两人说,“劳烦两位按照这张表格,重做一份名录,十日后交来。”

  “这时日紧迫”司簿正犹豫开口。

  “我会分五十女护卫给你们。”

  两人咬牙应下,带着五十人立刻开始一宫接一宫地重新登记宫侍情况。好在顾辞很有先见之明的让丹青阁印了一大堆表格,女护卫们写算皆通,办事利落,十日后,两位司正顺利交差。

  顾辞很满意,“这事一点都不难,对么还请两位以后办事皆如此效率。”

  拿到名册,女护卫一边誊抄五份,一边在谢嬷嬷的带领下遴选出符合出宫条件的人。分好后,顾辞让他们按宫按司把剩下的人分别计数,请来万尚宫和穆总管,向他们咨询哪些需要补充人手或可以调派。这次准备出宫与家人团聚的万尚宫非常合作,这部分也解决得很顺利。她现在对每处需要多少人十分清晰明了,宫侍们只有人员超编,绝对不会发生哪里下人不够使的情况。

  都是拜高宗那么多妃子所赐

  所以她放心大胆地把可以离开的宫侍们全部移出原来的地方。原本选定的移宫地点是南十八宫的储秀、永和和长春三宫,但太后觉得地方小折腾不开,很大方地借出长寿、乐寿、福寿三宫。顾辞把女护卫们全部派出去,三人一组,挨个宫殿去对着名册领人、问话、核查,花了七八天时间,才把宫女们全部移到长寿、乐寿两宫,内侍人稍微少点,都在福寿宫。为了安全起见,每个宫都派了三十个女护卫守着要害之处。

  太后并没打算立刻就送这些人出去,打着陪自己的名号,想让这些人在里面整整呆三个月,还说,也算是让这些在宫里操劳一辈子的老人,再最后陪我这个老婆子闲散几天吧。顾辞开始不明所以,不过第二天,守福寿宫的一个护卫来报,说有人偷偷留字条检举宫女里有人冒名顶替,她才对太后的先见之明恍然大悟。

  提走顶替的人,顾辞跑去太后那拍马屁,太后乐得哈哈大笑,“这才哪到哪,你再等着瞧好了。”

  再过半个月,三宫里各种流言开始蔓延。

  有说萧皇后咽气时一直瞪着林德妃,死不瞑目。

  宫中后妃承宠却不易有孕,是陈淑妃给皇帝下了药,爱种花的陈淑妃对西域和天竺的药熟悉得很,御医根本解不了。

  前任杜贤妃杜才人与那个胜似亲哥的异母哥哥有不伦之情。

  七公主生母梁淑媛与前任梁良妃梁淑仪其实是同族姐妹,因彼此母亲不合,为了争个高低,梁淑媛才被送进宫来争宠。现在果然比梁淑仪位份高,所以修宁侯梁家这么倒霉,梁淑媛也没少下力气。

  八公主生母玉昭华是教坊歌妓,非完璧之身,因为侧脸像萧皇后,才被人偷偷瞒天过海送进宫来,据说买她的是个老头子,所以才能过验身那关。

  二皇子和五皇子之所以暴毙,是因为想给太子下毒,但被人偷偷调换了,反而自己把毒全喝了,根本救不及,可见陈淑妃害人终害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三皇子的身子早被助兴药毁了,是大皇子勾他去教坊厮混,才染上这个毛病,不吃药根本不行。

  诸如此般,不一而足。

  顾辞被各种真假莫辨的谣言轰得晕头转向,听着甘菊一板一眼的汇报完毕,好半天没缓过劲来。

  当然里面还是有干货的,比如某宫女说以前慈宁宫的魏紫和陈淑妃其实是一个地方的人,她们的消息往来也很特别,通过慈宁宫西北角小花园里的一株花来传信。浇花的司农小内侍每天会把慈宁宫那株花有几朵,什么模样,朝什么方向和陈淑妃一说,陈淑妃就知道魏紫的意思了,特别神奇。

  捱得几日,被好奇心勾得哪里都痒的顾辞还是忍不住在慈宁宫跟太后撒娇求围观了。精气神十足的太后乐得大方放行,让她去看那株花。她跑去那个传说中很神秘的角落,看到一丛红花,灼灼胜似桃花,绿叶如柳如竹,花冠染粉红至深红,香气极其特别,不由得大吃一惊,“这花叫什么名字”

  “司农处登记是天竺葵花。”

  口胡这树明明是夹竹桃天竺葵花是一簇一簇的,不是一朵朵,而且天竺葵是亚灌木,矮得很哪里可能长得比她还高

  顾辞纠结地看着这花,转头跑去找太后说悄悄话,“祖母,那个花可能有问题。”

  “哦怎么说放那许多年,也不见有什么情况。”

  “呃,我鼻子比较灵,那花真的有问题,不然我弄出去让师父看看”

  “行,就说我不喜欢,把树挖了给聿则吧。剩下的事情我来查,你就别管了。”

  顾辞不敢叫司农的人来,让明庭找了几个内侍,捂着口鼻,趁夜不伤根茎枝叶的把这树挖走,让萧律带去铁梅寺研究。她只记得夹竹桃全株有剧毒,但只要不吃到肚子里就不会有生命危险,花香能使人昏睡,药用价值是强心和利尿,别的不知道。把这些告诉师父让他去搞科研后,她就不紧张了,把三宫的流言当笑话看得好开心。

  私底下明庭和甘棠、甘菊把东宫查了一边,确定没有这样的花,才放心地给太子写信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