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绣春 第二十九章 陈艾粑粑
作者:苏清芬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转眼就到了农历三月三。“牐牎叭月三,地菜煮鸡蛋”。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按乡俗三月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挖荠菜煮鸡蛋吃。这源自一个美好的传说,黄锦在很小的时候就听何氏讲过: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好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难,命观音娘娘普降圣水。于是最有灵气的地菜,便充当了这一爱心的使者。每到三月三,只要吃了荠菜煮鸡蛋,就能除百病。于是一大早,黄锦姐弟几个就提着小篮子出来挖地菜了。“姐,我们去杜冲里挖吧,多挖点,还可以做菜汤喝。”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黄锦真心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黄仲谦夫妇虽说有些软弱,但真心爱护孩子;黄钟、黄钰、黄镛虽然都不大,可都非常懂事,就连弟弟黄锈也是个小大人的样子。一家人相处的和睦温馨的,经常能让黄锦想到前世。“好,那里人少,地菜应该有很多。”黄钰也赞同。于是,姐弟几个就一起到了杜冲里。杜冲里是一个地名,里面住着几乎姓杜的人家,因为在山坳里而得名。杜冲里离黄锦家不远,出了村口,翻过一个小山包就到了。“姐,你看着是什么?”路边的几株野菜映入黄锦的眼中。“这不是陈艾么,你要它干什么。它可不能吃,味道太冲了。”陈艾是一种野生的菊科植物,春天的时候,刚长出来的陈艾翠绿翠绿的,带着一股子浓郁的芳香。陈艾的药用价值非常高,最著名的就是用作艾灸了。而在七里江,家里有坐月子的,都喜欢用晒干的陈艾煮水给产妇洗澡,据说可以收风祛湿,非常利于产妇的恢复。但新鲜的陈艾不能用来做药,都是割来喂猪的。眼前鲜嫩的陈艾,让黄锦想起了前世小时候她最喜欢吃的陈艾粑粑,不由眼前一亮。“姐,我们摘点回去做陈艾粑粑吃吧。”“陈艾粑粑是什么?”黄钰有些疑惑。原来这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做陈艾粑粑啦,黄锦心中一动,又可以赚点小钱了。最近黄锦则一直想想方设法另谋财路,可惜一直没有找到。黄胜祖受伤后,仰山上的铁皮石斛能救命的事情就传开了,白竹镇上的其他药铺也开出高价收购铁皮石斛,一时间仰山上天天有人在找铁皮石斛。加上铁皮石斛在仰山上的产量实际不多,因此除了后面挖过一点存起来应急之下,黄锦姐弟几个就不大往仰山上去了。铁皮石斛这条财路算是断了。在绞尽脑汁想了几个点子都不行之后,黄锦只得老老实实地跟着哥哥姐姐打猪草,隔三差五地拔几根茭白到镇上去卖,零零散散的,到目前为止也就攒了十二两多点的银子。赚钱难,难于上青天啊!“我上次听一个游商说用陈艾熬水做粑粑,特别好吃。”黄锦只得随便找个借口。自黄锦受伤后,时不时有些古怪的点子,而且都给黄家带来了好处。因此,黄钟他们几个很快接受了黄锦的说辞,一起又采了一篮子嫩嫩的新鲜的陈艾。“你们摘这么多陈艾干啥?这东西味道太重,连鸡都不愿意吃。”陈氏看到,叨咕了一句。何氏则拉他们进房:“快喝口水。”,然后也问他们为何单单摘了那么多陈艾。“娘,我们想试验下,用陈艾来做粑粑吃。”$s“陈艾粑粑?”何氏也有点奇怪,“这怎么做?”“娘,和平时做粑粑差不多。不过用陈艾水来揉糯米粉就成。”黄锦在前世就做过陈艾粑粑,因此自信满满。她和黄钰一起把新鲜的陈艾叶子摘出来,洗干净,然后放锅里煮出浓浓的陈艾水,水是碧绿色的,非常好看,闻起来有浓浓的陈艾的清香味。南方一般不种麦子,粑粑是用糯米做的。取白白细细的糯米粉,倒入适量的陈艾水,加入碱水。碱水不能加太多,不然会有苦味。再加点糖,然后跟揉面团一样,使劲揉搓均匀。等揉的差不多了,就用手搓成一个一个圆子,因为加入陈艾水的原因,圆子是绿色的。再把圆子放入蒸笼蒸,不一会儿,陈艾独特的清香就散发的满屋都是。“三婶,你在做什么?好香啊!”黄柏忍不住跑进厨房问道。“是陈艾粑粑,一会熟了给你吃。”农村里的孩子一般没有多余的零食,做一次粑粑就像是过节一样,都期待的很。大概一刻钟左右,陈艾粑粑就蒸熟了。何氏把屉笼掀开,糯米圆子加了陈艾染色,油绿如玉,,清香扑鼻,碧绿碧绿的,还亮晶晶的,非常好看。黄锦忍不住拿起一个,吹了吹,咬上一口,软糯清香,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真是难得的美味,和她前世吃的味道一样的。其他人吃了,也纷纷赞叹好吃。“姐,我们多拔点陈艾,让娘做陈艾粑粑拿到镇上去卖吧?”见试验成功,黄锦忍不住建议。“这……有人买吗,大家如果想吃会自己做呀。”黄钰有些犹豫。“我看行。这陈艾粑粑真是好吃!”黄镛也觉得黄锦的提议可行。于是黄锦他们又去拔了两篮子陈艾,央求何氏帮他们做陈艾粑粑。何氏自然没二话。倒是彭氏觉得没人买,叽歪了几句。不过还是架不住黄锦撒娇,李氏也在旁边说:“没人买,那就拿回来自家吃。这粑粑真挺好吃的。”“要是卖不完,你就全部给我吃了!记住了,卖的钱可要交公啊!”彭氏也只得同意了。她说话有点不好听,但其实也是刀子嘴豆腐心。自上次黄胜祖出事后,黄锦对二房一家的态度有所改变。黄锦承认人都是自私的。就像前世,她的亲二姑为了不借钱给父亲,供她读书,就百般劝说父亲不要供养她,说什么女儿迟早是别人的,读太多书没用之类。因此前世黄锦对二姑没多少好感,但逢年过节该有的面子情还是会给。黄家一直渴望能有人科举,光宗耀祖,黄桂菊的夫家给他们提供的契机实在是有些诱人。童养媳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也是没有办法之下的选择。在看了二房一家尽心尽力帮黄胜祖讨回公道后,黄锦就决定原谅他们一回。不过,这并不代表她不想分家。所谓远香近臭,迟早还是要找机会分开的。在何氏的帮助下,当晚他们又做了两蒸笼陈艾粑粑。“这粑粑是做好了,卖多少钱合适呢?”小六疑惑地说道。“一文钱四个咋样,如果买十个粑粑就算两文钱。”黄锦盘算了下,糯米市面上卖四文钱一斤,不过不用买,自家就有;碱水钱可以忽略;真正需要掏钱的就是买糖。一斤糯米大概可以做五十个陈艾粑粑,一斤粑粑的成本就算七文钱,算下来大概七个粑粑要一文钱的陈本。“嗯,这价格不贵。陈艾粑粑很香,如果是我,我也愿意买几个给你们尝尝。”何氏点头。得到了何氏的认可,黄锦对陈艾粑粑的销路又放心了许多。何氏过日子相当俭省,既然她能接受这个价格,那其他人也应该没问题。第二天正好是集市,一早,黄钟带着黄镛、黄锦、黄锈就一起到白竹镇去了。两蒸笼总共有大概有四五百个陈艾粑粑,黄锦他们把竹篮子洗干净,里面垫上白纱布,两个、两个合在一起,装了满满一篮子。再找块白布盖起来,防止灰尘掉进去。到了白竹镇,街上已经有很多人来当闹了,街道两边摆满了摊子,都是自家吃不完的菜啥的拿来卖的。当然也有不少妇人卖些自家做的鞋底子啥的,用来贴补家用。街上人挤人的,非常热闹。黄锦他们就在街边找了个地方摆摊。刚放下篮子,黄镛就开始摆摊叫卖起来了:“新鲜的陈艾粑粑,一文钱四个,两文钱十个。各位大叔大爷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