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绣春 第四十三章 化成寺
作者:苏清芬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送走了黄胜祖和黄仲谦,黄汉巧就带着黄锦他们回家了:“天色已晚,你们先好好休息休息。养足了精神,明天我带你们出去走走。”姐弟几个只好老实地呆在胡家。来之前,黄锦以为胡有生作为威风凛凛的捕快,他的家怎么也应该是大户人家,奴仆满屋的,也想见识下这传说中的大户人家是何模样。但到了这里一看才知道,胡有生家并不大,只是一个二进的小院子,有五六间房,还不如黄锦家房舍多。当然,胡有生家里人口也很简单,只有胡有生一家四口,外加一个烧火做饭的家仆,一个婢女。后来黄锦才知道,实际上古代的捕快属于衙役的一种,凡身体强壮、手脚利索的人都可以当捕快,门槛非常低,而且衙役属于贱籍,社会地位不高。当然,虽说当捕快的门槛低,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捕快就是衙门的人。衙门有人好办事,因此,不少人想方设法花银子托人,想要在衙门里谋一份衙役的差事。胡有生本是高安人,孤苦伶仃来袁州府投奔远房的舅舅俞大前。俞大前妻儿都因病亡故,无儿无女的,对胡有生非常疼爱。他看胡有生头脑灵活,身强力壮,就千方百计把胡有生送到县衙做白役,期望他能靠自己本事赚一条出路。白役是没有工资的,就是给官府做义务劳动。所幸,胡有生头脑非常灵活,又肯吃苦,在几次抓捕中颇得俞县令的赏识,于是渐渐地,竟是成了一名正式衙役,手下管着五六名白役,也算是捕快头子了。不过薪水不高,每年只有三十石大米。黄胜祖当年在李家当管事的时候,庄子里的产出都是用马车运来,托付给俞大前典卖。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他看胡有生年少沉稳,也懂人情世故。于是就不管胡有生捕快的身份实际为贱民,把黄汉巧嫁给了他。“啥贱民不贱民的,咱平头老百姓,谁有捕快老爷威风?汉巧嫁过去,上无公婆,下无姑子,日子会过的很顺心。”不得不说,黄胜祖实际是一个相当务实的人。而这黄汉巧嫁给胡有生后,胡有生对她相当敬重,日子确实过的很省心。“锦儿,你和玲儿早点睡。大姑明天带你们去化成寺拜拜。”黄汉巧知道黄锦前段时间差点死掉,听过化成寺求平安签最是灵验,于是起意要先带他们去拜拜。第二天胡有生当值,他吃完早饭就去衙门里了。黄汉巧叫了一个小马车,带着黄锦姐弟三个和自己一双儿女出来了。“我们早点去,不然到时山上人多。”他们出了门,穿过一个小巷,就到主街。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黄锦和小六两个趴在马车边上,兴奋地左看右看。马车走的飞快,他们左拐,再往前走一段,就看到一条河拦在前面。“大姑,这河叫什么名字?”黄锦有点好奇这河和自己前世的那条,是不是同一条。“叫袁河,穿过前面的广泽桥,大概一刻钟,我们就能到化成寺了。”“姐,快看,那地方好奇怪,居然在江中。”小六兴奋地指着远处一个小沙洲说。“那叫卢洲,可是出过状元的地方呢。”胡有生的儿子胡宜辉和黄镛一般大,满脸骄傲地介绍。说完,还瞟了一下黄锦。这个漂亮的小表妹看起来倒是很镇定,一点不像乡下来的。这袁河应该就是前世那条河,卢洲就是状元洲。黄锦极目远望,在袁河两岸建着许多古宅,都不算高大,但错落有致,颇有清明上河图里的景致。远处的卢洲,树木苍翠,形似巨舰,据说唐朝时这里出过袁州府第一个状元卢肇。“对了,昌黎书院就在那里。”黄汉巧想起来说道。姐弟几个点点头,黄钟流露出羡慕异常的深情。黄锦知道,这个沉稳的大哥,内心其实是想读书的。只是家境不允许,只能在家自学。马车过了广泽桥,再往北走,地势渐渐变高。“到化成岩了。”黄汉巧指着前方的山说。黄锦把头伸出去,只见不远处的山,平地崛起,洞幽石怪,自成岩壑。半山腰上若隐若现有一座寺庙,青烟渺渺的。化成寺的香火倒是很旺盛。到了山脚,他们就下了马车,拾级而上。化成岩在袁河北岸,秀江河绕寺而过,站寺庙前可以俯瞰整个袁州府。+》永i久免费#看uh小《说*眼前的寺院是典型的明朝建筑,房舍高爽,规模宏大,颇有气势。寺院大门上刻着“化成禅寺”几个鎏金大字,,门楣上的绘画和两侧的壁画明显地显示出了寺院的特色。黄锦他们先是到了化成寺主殿——大雄宝殿。殿内的设置和一般庙院差不多,最靠北墙的佛台上,端庄的危坐着三尊释迦矣尼等的塑像。黄锦跪了下去:“佛祖,感谢您给我第二次生命,求您保佑我异时空的亲人平安顺遂。保佑我今世达成所愿,幸福安乐。”黄锦跪拜地非常虔诚。在经历了穿越之后,她内心对这种神秘力量笃信无比。出了大雄宝殿,沿着过殿旁的石级往上,就到了化成寺的上岩。上岩依山而建有水观音亭、卧佛亭、法堂、云水堂等。一路上能看到不少虔诚的信男信女前来跪拜。“锦儿,你们怎么在这里?”一个满是惊讶的声音响起。黄锦他们一看,居然是黄永福。“永福哥?!你怎么也在这里?”黄锦也很惊讶,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黄永福了。“哦,我爹他们让我来这里陪廖先生,顺便跟着他读书。”黄永福说道。黄锦这才想起,刚才黄永福是从过殿旁的房舍里出来的。他手中还拿着本《四书集注》。黄永福已经是秀才老爷了,应该是他父亲送他到县里来准备参加八月的秋闱。“我们是来我大姑家玩两天的。”“那挺好的啊。你们跟我来,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黄永福说着,就带着黄锦他们到了寺院的东南角,这里有一钟楼。“锦儿,你看,这里就是化成晚钟了。每当渔舟唱晚,牧笛催归之际,古寺钟声便会响起,整个袁州府的人都能听到。”黄永福说完,笑眯眯地看着黄锦他们。“嗯,真好看。永福哥,你最近都不回白竹镇吗?”黄锦问。“过几天我堂哥成亲,我到时会回去住一段时间。”“那等你回来了,我们到时去找你……”小六一向很喜欢亲近黄永福,笑呵呵地说。“施主,有贵客驾临,要烦请各位到屋舍中回避一下。”突然有个小沙弥过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黄锦他们悻悻然,只能跟着沙弥到了过殿旁的房里。门刚一关起来,就听到外面有人说:“说了不用这么麻烦,本王可不是来扰民的。”黄锦从门缝里望去,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穿着件月白色丝绸长衫,上有团云纹样。腰间系着一条玉带,底部镶着金托,显得富丽华贵。这少年通身的气派,一看就不是凡人。黄锦侧头看了下黄永福,他正对她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黄锦只得又看向外面。这少年面部轮廓极好,浓眉大眼,嘴唇微抿,满脸不高兴。他旁边的随从正小心翼翼地在赔罪。过了不久,黄锦看到那廖先生陪着这少年慢慢下了山。看到少年的正面,黄锦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而廖先生正和少年小声地说着什么,看少年的样子,对廖先生极为恭敬。等他们走了,就有僧人打开了房门:“各位施主,惊扰各位了。”黄永福看黄锦他们满脸好奇,把他们拉到了自己的房舍中,“锦儿,刚才那位是宜春王。”“宜春王?”黄锦颇有点惊讶。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这等贵族。当下非常好奇,使劲往门缝外面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