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绣春 第六十五章 黄锦的远景规划
作者:苏清芬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于是,往后的几天,黄锦和小六就负责给田里的大人送水送吃的。如此一家老小,忙碌了大半个月,总算是忙完了。黄家的水田都是中等田,每亩每季可以收稻谷两石左右,也就是大概亩产三百五十斤左右。六十亩水稻总计收了一百一十八石稻谷。早稻的口感没有晚稻好,因而早稻的价格比晚稻低一些。所以黄家一向都是留足早稻做口粮,晚稻则全部卖掉。黄家大房二房,十四岁以上的大人的口粮,每人每年算三石稻谷;小孩子则每人按两石算。因此等大米全部晒好,黄家大房和二房就开始分口粮、卖稻谷了。“大房有四个大人,五个孩子,就分二十二石大米。二房老二两口子、汉和、汉生加上松儿,七个大人,再加柏儿、林儿、桂林、栋儿四个孩子,应该是……”黄胜祖道。“他大伯,这不对啊,还有桂菊呢?”彭氏忙说道。“桂菊下半年就要出嫁了……”“出嫁前就不要吃了?”“那……她也算一年的口粮吧。”黄胜祖不想多扯,“这样二房就是八个大人,四个孩子,一起就是三十一石稻谷。”总共要留五十三石大米做口粮,剩下六十五石稻谷的就全部拖到镇上卖了。早稻比晚稻便宜,每石大米只卖四百九十文,黄家早稻总共卖了三十九两银子,最后按约定的分家方案,黄锦他们只分到了十两多的银子。虽说不算多,但也总算是一笔收入。加上晚稻到时就可以全部卖了,应该也能卖二十来两的银子。等黄家忙完,已经是七月头了,马上就到中元节了。中元节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这时就要开始准备祭祀用品了。“锦儿,明天就七月初七了,正好趁着当闹,你和我一起去镇上,找下你表舅公。”七月初六晚上,吃过晚饭,黄仲谦对黄锦说。买山地的事情,既然决定了,就要早点请罗进昌打听。“好,爹。是不是也把哥他们带过去啊?顺便向永福哥打听打听哪里的私塾好。”黄锦问。“钰儿就别去了,在家帮我和你奶奶做新米粑粑。”何氏道。“好吧。”黄钰道。其实黄钰性子喜静,平日也不大出门。加上她自认为没有黄锦的胆色,因此不知不觉间,她的定位就是在内宅,扮演的是母性超强的大姐形象。她在黄家的存在感不强,但谁都离不开。因为她总能默默地、细心地照顾到你。“娘,你要买些啥?我帮你带回来。”黄锦笑着问。“买点草纸,纸钱,还要做纸锭。对了,再买点彩纸,到时我们做河灯。”何氏道。往年彭氏认为放河灯是浪费钱的事情,所以黄家一直没有中元节放河灯的习惯。但如今分开了,也可以买点做了给孩子们玩玩。“真的啊?那到时我们一起去放河灯玩。”黄锦高兴地笑着说。第二天一早,他们先去百草堂拜见黄永福。黄永福这次回来的住的时间比较久,一来是参加他堂哥黄永安的婚礼,二来,马上就中元节了,他要等祭祀过后再回宜春城。“永福哥,你就要去参加秋闱了吧?”黄锦问。秋闱就是乡试,黄永福已经是秀才了,下一步就要到南昌去参加乡试,如果考中了,那就是举人老爷了。“嗯,等七月十五一过就出发了。从宜春到南昌还要大半个月,怕晚了赶不及。”“是呀。所幸不是很远。到了南昌还可以修整一下。”黄仲谦笑着说。“永福哥,你这么厉害,肯定能中。”小六一脸崇拜地看着黄永福。“呵呵,这可不敢这么早下定论,举人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对了,你们今天找我,是有事吗?”黄永福问。“是这样的,永福哥,我们想送我哥他们去私塾,想请你推荐推荐。”黄锦笑着说。“这可是好事啊!钟儿恭喜你,终于心想事成啦。”黄永福一直知道黄钟想进学,现在终于有机会了,自然也为他感到高兴。“永福哥,你说……我会不会年纪大了,先生不要啊?”黄永福道。“不会。有很多像你这么大的人进学,况且你也不是毫无根基,黄三叔的学问也不是吹的。你的启蒙可比一般的人强很多呢。”黄永福答道。《看o正《版章k节、j上vj“真的啊?那我就有信心多了。”黄钟一直担心自己年岁大了,私塾先生不要。再就是更担心自己起步晚,到时跟不上趟。听了黄永福的话,他自信多了。“七里江没有私塾,要上学只能来白竹镇,只是白竹镇稍微远了点……私塾又不管住宿,天天跑来跑去的,麻烦……对了,我二叔家请了先生,你们可以到他家去上学。离得近,也方便……”“永福哥,谢谢你。”黄锦道:“这我们也想过,只是我哥他们毕竟还不算正式开蒙了,怕到黄举人家,耽误其他人的学业进度。”黄举人家的先生据说才学极好,他现在教的几个黄氏家族的孩子,都已经过了或者正打算参加童生试。“嗯,你们说的也有道理。那就只有来镇上了,只是天天来回跑,也太累了点……要不你们住我家?反正我家厢房有空的。”黄永福道。“可不敢这样麻烦你。没关系,永福哥,只要有书读,多苦我都不怕。”黄钟忙摆手说道。“好,等我回来……虽然没有传道授业的资格,但你们若是有疑难,到时尽管来找我,我们相互切磋。”虽有心想帮他们,但黄永福深知黄钟他们都是不愿意过多欠人恩情的人,于是也就不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