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绣春 第七十一章 私塾
作者:苏清芬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可惜的是,这会整个白竹镇都非常热闹,这声音传不过去。“镛儿,别喊了,我们挤过去找永福哥吧。”黄钟道。天色渐渐昏暗下来,等黄锦他们找到黄永福的时候,已经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此时,稠江上一个个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河灯,顺着水流向远方漂去,那星星点点的灯光,像天上的繁星一般,把河水照得一片光明,十分美丽壮观。“锦儿,你们也来放河灯啦?”“嗯,我娘说来放盏祈福灯。”“永福哥,你这河灯做的可真好看……”小六看着黄永福手里做的活灵活现的鲤鱼灯,羡慕地说道。“呵呵,那是我娘在县里特意给我买的……你们的河灯是自己做的吧,也挺好看的。”黄永福笑着道。“嗯!”黄锦看到黄永福手里的鱼灯,瞬间有些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鲤鱼型的河灯暗含鲤鱼跳龙门的兆头,黄永福的母亲特意买给他,里面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殷殷期待之情。想到这,黄锦开口问道:“永福哥,你明天就要走了吗?”“嗯,明天就走。钟儿,我已经给镇上的鲁先生推荐你了,过了这几天,你也可以去报道了。”黄永福笑起来的样子,显得格外和煦。“真的啊?那太好了,永福哥,谢谢你。”黄钟两只眼睛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亮闪。●最ym新/o章5节fz上}…f“黄小太医,祝您早登皇榜……”黄仲谦看着几个孩子聊的火热,也呵呵地笑着说。“三叔,借您吉言了。”黄永福拱手向黄仲谦道谢,接着说:“我听说……身体不好,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乡试……”他用手指了指天。这应该是说当今皇上了。当今以四十二岁高龄登基,如今已有五十八岁了,据传由于早年南征北战留下暗伤,身体一直不好,如今更有灯枯油尽之势了。“应该不至于吧……安心考试即可,其他的,也不是我等能左右的……”黄仲谦笑着说。“这倒是。锦儿,这里人多,我带你们找个僻静点的地方去放河灯吧。”黄永福把手里的河灯举了举,说道。“好啊!”码头上放河灯的人一批接一批的,黄锦也怕太晚了回七里江,累何氏他们担心。于是黄锦他们一行人跟着黄永福七弯八拐地,来到一个小码头边上。这里原来是百草堂后园,用青石围了起来,园子大概有半亩地大小,里面种满了各式草药。“永福哥,这园子里的药你都认识吗?”小六问。“嗯,都认得。可惜我爹不让我行医……”他的语气中透露这淡淡的失落。黄太医家三个儿子,其他两个都子承父业,走上了行医之路。只有黄永福走科举之路。“没关系的,永福哥,等你当上大官了,也可以造福百姓。”黄锦道。烟暗中,黄永福看不清黄锦的样子,但是这个女童温暖的声音沁人心脾。他瞬间感觉到释怀,是啊,不能行医,一样可以造福一方。……转眼就到了私塾上课的日子。这天晚上,何氏又开始给黄钟和黄镛收拾上学要带的东西。东西其实翻来覆去就那几件,何氏早就收拾好了,但就是忍不住一遍一遍拾掇。“娘,都快被你收出花儿来了……”黄锦忍不住笑着打趣何氏。“你这孩子……锈儿、镛儿,快看看给你们做的衣服合身不?”何氏道。“哈哈,娘,哥他们试过好几回了……”小六也笑着说。“是啊!哎……”何氏笑着叹了口气,眼角红了红。“怎么了,娘?”黄钰赶紧问道。“没事,娘这是高兴。没想到咱家也有供读书人的一天……”何氏道。“你俩上学了,可得努力,不然我叫先生打你们板子。”黄仲谦板着脸说道。他内心也颇为激动,如果孩子们能圆了自己的心愿,这辈子也就足矣了。“嗯!”黄钟和黄镛都点头。两个孩子,尤其是黄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的机会。多说无益,他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心意。“你们放心,以后我们每天放学,就把学到的东西都交给你们。保证我学到多少,就让你学多少。”黄镛拍着胸脯说道。“真的?”黄锦高兴对说道:“那可要说话算话。”“嗯,不行咱们拉钩。我保证把学到的东西都教给你们。”黄钟道。几个孩子的小手勾在了一起。“哥,等过两年,我也跟你们一起去上学。我们加油,一定要超过那黄汉春……”小六嘟着小嘴说道。“好!咱们做个更大的官,就不怕人欺负了!”黄镛道。第二天,黄锦他们早早的就起来了,吃过早饭,黄胜祖和黄仲谦亲自送黄钟兄弟出门。“这两个孩子都去上学了,以后地里的活忙不过来,尽管来喊我们。”黄胜宗听到动静,也赶紧从房里走出来,对黄仲谦说道。“我们还几十亩地呢,忙不过来,就别送孩子去。这读书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还一下子送两个去……”彭氏在旁边酸溜溜地说。“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黄胜宗内心升起一股无力感。分家后,大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二房却一直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起色。彭氏刀子嘴,说话直愣愣地,得罪了不少人。其实黄胜宗知道,彭氏这是内心的嫉妒心作祟,见不得大房日子越过越好。“这……我也是实话实说。老五读书花了多少钱,大伙心里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还只是童生……”彭氏嘀嘀咕咕地,一边说一边走远了。黄锦一家人今天心里都特别高兴,没人和彭氏计较,开开心心地往镇上走。……白竹镇的私塾属于村塾,是由镇里富户捐资兴建的。私塾坐落在镇东,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私塾大门墙面是两米多高青砖砌墙,气派壮观,“白竹”几个石刻大字,雕刻的苍劲有力。私塾占地面积约有四百平米左右,是一栋一层的典型徽派建筑。私塾整体布局完美。有大气庄严的课室,小巧的书阁,开阔的天井及先生的生活起居客厅、房间等。书室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颇有点四合院的感觉。听黄永福说白竹有两名先生,其中鲁先生是私塾的负责人。这次的入学手续就是找他办理。鲁先生是一名秀才,四十来岁,浑身上下透出为人师表的端正肃穆感。“听黄小太医说,两位公子在家是识字的?”鲁先生问。“嗯,千百三这些,都会背。”黄钟挺直腰板,利落地答道。“那我先考考你们!”只见鲁先生拿来一本《百家姓》,从中随机挑选几个字,让黄钟和黄锈认。这自然是难不倒他们的,看到两兄弟确实有一定的基础,鲁先生就说:“你们都到中等班去。”原来私塾也是分班的,通过考试,按照考试的成绩,分布进入高、中、低三种等级的班中就读。低等班是为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神准备的,至于高等班,应该就相当于是科举考试预备班,专门加强八股学习的。五叔黄汉光就在高等班学习。黄锦仗着自己年纪小,存在感低,全程“参与”了黄钟和黄镛的入学过程,内心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如果女子也能入学,她肯定也能通过先生的考试,进入中等班学习。分好了班级,鲁先生就带着黄钟和黄镛到了私塾的正堂,让他们叩拜对这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行九叩首大礼。之后,鲁先生端坐在正堂四方桌左侧的椅子上,黄钟和黄镛分别向他三叩首,这就是行拜师礼了。当然,入学礼还没完。接下来,鲁先生讲授一些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举行整个入学仪式中最隆重的部分——开笔礼。只见鲁先生用朱砂在黄钟和黄镛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为“开天眼”。由于“痣”与“智”谐音,所以这一仪式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一系列流程下来,黄钟和黄镛就正式算白竹属于的学生了。黄仲谦把实现准备好的贽见礼交给鲁先生。这贽见礼其实就是学费,这时私塾学费没有定额。一般由家长根据家庭情况自由奉送给老师。征求了黄永福的意见后,黄锦准备了八两银子的贽见礼,毕竟是两个人入学。这次黄钟和黄镛入学,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十几两的银子,让黄锦肉疼不已。“你们要好好学习啊!不然卖了你们还钱。”黄锦捏了捏小拳头,对黄镛说道。“一定要考上秀才,不然回家没饭吃。”黄锦继续恐吓道。直到穿直缀的先生催黄钟黄镛他们进教室,黄锦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白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