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 第三十六节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作者:都是书荒的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说着,丘正民看了他身后的另一名中年男子一眼,那名男子上前一步说道:“李同学你好,我是606所的研究员江彬,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你所设计的飞机用的是冲压发动机吧?你是怎么解决冲压发动机低速状态下动力不足的问题的?还有,你的飞机使用的是什么燃料?载油量是多少?从你起飞到着陆,整个航程近六千公里,我无法理解你的飞机是怎么办到的。因为我之前已经看过你的飞机了,似乎并不是航空铝或者复合材料,而是纯钢蒙皮,那么在如此巨大的自重下,以航空燃油的燃烧热值来计算,即使整机都改造成油箱以现在的航空煤油的能量密度也根本无法支持你的飞机飞那么远的距离,尤其是你这一路还在超低空、低空、高空、超高空都有飞行,飞行速度也从亚音速到七倍超音速都有。”

  606所好像是研究发动机的,问题似乎提得总算是专业了一点。

  说起发动机,这应该算是中国航空业永远的痛了吧。中国以前的航空研发体制都是发动机跟着飞机项目走,有了飞机项目,才有了飞机发动机,飞机项目下马,于是飞机发动机也就跟着下马,结果就是中国的发动机科技树没有走完整个涡喷涡扇的进化之路,这中间存在着科技断层。那些骂中国航空工业无能的人其实没有骂错,就是抄都抄不出一款合格的发动机来,这确实是无能。不过客观的来看,也不是人家不能努力,我们本身的科技树就不全,强行上马三代四代航空发动机,没有前置科技的情况下这样的表现也实在是十分正常的表现。真要在没有前置科技的前提下弄出逆天发动机,那才是不正常的。

  说起这个抄都抄不出来,就不得不提一下当年那些破事了。都说沈霍伊无能,这么多年就就只会抄,但不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人家沈霍伊一直在前进,即使是国家不给歼31拨一分钱,人家自掏腰包也要把歼31给弄出来,不为别的,这四代机你造与不造,关系着技术储备和技术发展,如果沈霍伊真的不思进取,直接看着歼20服役就是了,然后再继续看着成洛马在歼20的基础上再发展下一代的歼50,一直看着成洛马去冲,自己则当个看戏党就是了。就像当年洋买办当道的上飞一样。

  当年的上飞是个什么情况?放着更有大型飞机研发经验的西飞不用,非要成立什么经验都没有的上飞,全国航空工业资源都向着上飞倾斜,几乎可以说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政策有政策,要项目有项目,仿佛它才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亲儿子,而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长子的沈霍伊在它面前都跟后妈养的一样,不是变身沈小泉跑去菜刀,就是变身沈哈雷跑去摩托。为了上飞的大飞机,西飞的p75被航工部直接扔给了上飞;为了上飞的大飞机,上飞在国内掀起了枝干之争(支线客机和干线客机到底谁好),和波音737相当的德国p75简直被上飞喷成屎,最后p75项目被航工部直接一巴掌给拍死;为了上飞的大飞机,某航工部副部长拍桌子顶西飞,西飞苦苦哀求愿意自掏腰包d82,不要国家一分钱,结果还是航工部给否了。你说这得有多偏心才能支持上飞支持到这样的地步?然后结果呢?结果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航空界谁知道上飞这个牌子?上飞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什么运十仅仅因为几千万人民币的费尔下马,而是上飞喷完支线客机是坨屎,转头就去跪舔arj!而是买个起落架都能买错!而是上飞其实是一家鼎鼎大名的房地产企业!

  看到这里,明白人都不难看出上飞就是一个什么德行的玩意儿了吧?运十当年的真实情况显然不完全是中国没钱的缘故,毕竟上飞要上大飞机嘛,毕竟上飞要上大飞机嘛,毕竟上飞要上大飞机嘛,你运十也配姓赵?后来为了推卸责任,人家已经进了八宝山公墓的人都能被人挖坟说成是收受美帝****而叛逃的****,当年的航工部和一群买办用一句话来形容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