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战国录 第八章 形势迫切
作者:逸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少倾,乐毅便同傅原一起,率先由房门而入,魏欣兰则紧跟在两人身后。(.)乐毅大踏步地走到裘厘榻前,目光先扫视了一遍他的复原情况。傅原则搭指于裘厘脉上,一番仔细检查。

  而裘厘却是顾不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此时一见乐毅走过来,便如捉到了溺水稻草一般。焦急地对乐毅嘶哑道:“乐公子,大事不妙了!”

  “何事不妙了?”虽然裘厘说话没头没尾的,但乐毅仍镇定地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裘厘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急得抓耳挠腮了一通,才忙道:“裘厘昨晚交与公子的竹筒呢?”乐毅闻言,便伸手入怀中,取出了那个竹筒。此物自从昨夜裘厘交予他后,他却因一心放在裘厘的伤势上,也一直未加。

  裘厘见到竹筒,又疾声道:“公子,快将竹筒打开。”

  乐毅依言打开了竹筒,只见竹筒内,藏有一块二指余宽的帛书。取出来一看,上面书有短短的一行小字。乐毅环顾了众人一圈,朗声照着帛书读道:“速调三千死士往庞城,随于楼贼后围堵。”

  魏欣兰掩着唇,“啊”的一声惊叫。“楼贼”二字,让傅原和魏欣兰,皆是身子一震。傅原忙面朝裘厘,急声询问道:“此书所言之人,可是楼缓、楼相国?”

  “正是!”裘厘脸上的焦急之色更甚,皱眉道:“裘厘乃是楼公的门客。楼公此次奉了秦王之命,巡视西疆。在回返咸阳的途中,裘厘发现了,有人在后面跟踪我们。裘厘遂请示了楼公,去追查这跟踪之人。而昨日,楼公到了庞城时,裘厘也终于在跟踪之人的身上,偷得了这个竹筒。裘厘虽得知了他们所谋之事,但还未能报信与楼公,便被冷渠率众追到了。后来,幸得乐公子相救,裘厘才免于一死。”

  乐毅向裘厘示意道:“救你的人,应是傅先生才对。没有他的妙手,只怕我也是无能为力了。”裘厘闻言,忙向一旁的傅原致谢。

  傅原微笑摆手道:“此乃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便算是不看在乐兄弟面上,傅某也绝不会见死不救的。”稍停顿了会,傅原又转向乐毅和裘厘,沉声道:“现今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将此事,通知给楼相国知道才是。若再久拖,恐会生变。”

  裘厘颓然焦急地道:“现在恐怕已是迟了!楼公本定于,今日午时之后,便启程返回咸阳。可现在已是申时,楼公怕是早已出了庞城了……”众人闻言,顿时脸色剧变。

  乐毅沉思不语,楼相国既是昨日才到的庞城。那昨日,他在西城门所遇见的队伍,便必是楼相无疑。若是如此,未必便没有挽回之机。稍一思妥,乐毅眼中精光熠熠,立对傅原沉声道:“傅兄,请为在下备匹快马。”

  魏欣兰不免奇道:“楼相国,已离开庞城有二个时辰了。乐公子还有把握,能追得上去,力挽狂澜?”傅原亦是附和地点了点头,眼神疑惑地望着乐毅。

  乐毅沉声解释道:“在下昨日遇见过楼相的队伍,他一行辎重仆奴甚多。是以,在下猜想,楼相一行的行速必不甚快。若是快马加鞭之下,或可追上。而对方欲暗袭于楼相,则不会在其出了庞城之后,便立即行动。十有七八,是在楼相回咸阳的必经途中,于险要之处设伏。而后面的追兵,再拦截包抄而至,围杀之势成矣!”

  众人在听着乐毅,不谎不乱地分析时。皆频频点头,心中俱是大为佩服。乐毅在此等危急之际,尚能保持着这般清醒。对用兵之道,更是稔熟于胸,只是片刻之间,便已有了对策。

  乐毅沉吟了片刻,又朝傅原问道:“傅兄的府上,可有熟悉庞城至咸阳途中,详细的地形之人?”

  傅原闻言微微一笑,道“傅某常往返于咸阳和庞城之间,对其中的地形险要甚为熟悉。乐兄弟若是不嫌弃,傅某便带同三十名家勇,随乐兄弟前去,相助楼相国。”

  乐毅打量了傅原一番,虽然傅原看似一副文弱书生之相。但于此迫在眉睫之际,乐毅也不能多加计较了。遂拱手道:“那便请傅兄速去做安排。”

  得到了乐毅的同意,傅原便即出去做安排。片刻之后,傅原便已点齐了三十名,身手较好的家勇。一切准备好后,傅原又命人到马厩去挑选良马,整装待发。

  乐毅站在傅原身侧,皱眉道:“傅兄,此行必定是凶多吉少,你当真要以身涉险吗?”

  傅原微微一笑道:“乐兄弟,你不是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吗?如今,正该以大局为重。傅某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

  魏欣兰在一旁笑道:“傅大哥,你一向为人淡泊,想不到也有这般豪情啊?”

  傅原抬起手,帮魏欣兰掠了下耳际的青丝,淡然笑道:“或许,这便是受乐兄弟的影响吧?”乐毅轻轻一笑,也未多言。

  魏欣兰不免有些担心地道:“傅大哥,乐公子。你们此去,可要谨慎小心一些,定要平安回来啊。”

  傅原点了点头,神情认真地道:“放心吧,欣兰。有乐兄弟在,傅大哥不会有事的。”

  “嗯!”魏欣兰望了乐毅一眼,脸上的神情,似是放松了些许。

  乐毅心中暗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傅原和魏欣兰两人,怎会对他如此的信任?时间已然不多,马上便要动身出发了。乐毅又对傅原询道:“傅兄,便请你先为我说下。庞城到咸阳的途中,有哪些险要之处?”

  傅原低头沉思了一会,道:“此去咸阳的途中,有两大险要之地。其一,是旬邑界内的七里川。七里川陡坡相间,荆棘丛生,黄蒿夹道,人对面而不能见。二则为云阳城,往西四十里外的英烈山。英烈山北,有一道长约二十余里的下行坡,称‘马槽梁’。梁面宽七里,‘马槽梁’至圪垯背后,则有一拗口称‘鬼门口’。这‘鬼门口’的地势,也极为险要,适合设伏……”

  乐毅边听着傅原所言,边于心中飞速地思量着。傅原说完之后,乐毅又立即问道:“离庞城最近的,是哪一处?”

  傅原答道:“英烈山最近。出了庞城之后,转往南行,约只有五十余里。”

  乐毅颔首沉声道:“那便必是‘鬼门口’无疑。七里川虽也适于设伏,但对方要的是不留一个活口,斩尽杀绝。而且,行动还要越快越好。是以,最好的埋伏地点,便是‘鬼门口’了。”

  傅原点头应道:“既然,乐兄弟已肯定是‘鬼门口’。那我们便向‘鬼门口’出发吧!”

  此时,傅原的家仆已把马匹挑选好了。又为马套好了马辔,在马背上铺好垫布。三十余匹骏马,在院中不停地喷鼻嘶鸣,踏蹄践地。乐毅、傅原便带同三十名家勇,到院中去各自挑好马匹,众人纷纷跨身上马。

  乐毅扬鞭一喝道:“出发!”话音一落,乐毅便已率先纵马飞驰而出。

  众人也赶忙一夹马肚,紧跟在乐毅马后。只见群马奔腾,不一会便消失在滚滚的尘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