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明王 第九十三章 文臣慌乱
作者:订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天下午,王朝的中央军就全部出动了,并于晚上戌时对失陷的举城发动了全面进攻。.

  正如黄胤所预料的那样,那刘锦阳固然大占优势,但却一时间不能攻破海城的各道防线,无奈之下,于下午的时候退兵,赶到了举城,而举城拓拔无伤的兵力,也近乎达到七万。

  拓拔无伤虽隐蔽多年,但对于外界的局势,倒也不是一无所知,他知道黄胤名气极大,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就连费笑言都被黄胤打败,是以他此次出兵,倒也是极为谨慎。

  夺下举城之后,第一时间,他就将各处的要塞安置了兵马,又针对具体情况作了相应的人员调动,如此一来,有着七万人镇守的举城,一时间倒真是成了铁桶一般的城池。

  在刘锦阳到来之前,他没有出兵攻打其他的城池,但刘锦阳到来之后不久,夜飞的十万大军也到了,并迅速发动了最猛烈的进攻,更是一举拔掉封城过来的多处要塞,摧枯拉朽。

  意识到光明王朝绝非易于之辈,拓拔无伤亲自领兵迎战,且战且退,待得退入了城区,便一昧地死守,急切之间,夜飞也攻之不下,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根本就是消耗时间和兵力。

  而就在夜飞领兵出战不久,黄胤就特别召见了王朝的一位著名科研人员,此人名叫何非凡,对于天文地理都有涉猎,尤其对于地质研究很有成果,目前正负责勘测费城的环境。

  何非凡五十余岁,精神矍铄,有着一种飘然出尘的气质,他相貌奇古,方脸大耳,眼睛闪烁有光辉,鼻梁极高,嘴唇偏厚,时常都会身着粗布衣服,咋一看像个农民,却又气势非凡。

  对于这样对王朝的发展很重要的人物,即便是身为王者的黄胤,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何非凡见证了这片大地的不断变更,在费笑言之前,他二十出头的时候,就被当时的帝君亲切接见了;到了费笑言的时候,他也曾因为对于星相的研究而被召见,可惜费笑言并不怎么在乎他;如今,到了光明王朝的时候,他心灰意冷,本不愿再为任何一个君主效力,但黄胤携着王后秦瑶亲自前去邀请他出山,真情意切,如此情况下,他终究是替黄胤效力了。

  何非凡到达王宫的时候,黄胤是亲自迎接的,因为这位科研人员,可谓是王朝最著名的人物。

  “王,我听说举城失陷了?”何非凡不喜欢战争,但这不代表他就不会去了解局势。

  “何先生,本王知道你不喜欢战争,但以目前这片大陆的局势来看,战争是无可避免的。举城失陷,本王的子民流离失所,本王也是痛心疾首。今日特地请你前来,就是想要知道费城地面的情况,因为本王为了夺回举城,需要动用觉城赵引的兵马,但他若要出其不意,就只能绕过费城边郊出击。”黄胤说话的语气,显得很是客气,脸上也挂着诚挚的笑容。

  不论何非凡的身份如何地特殊和重要,他终究都只是王朝的臣民,是以倒也不敢妄自尊大。

  他是个长者,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他的态度,总是会显得谦卑:“王,因为费城环境特殊,危险极多,我组织的勘测队,目前并没有太大的进展,好在边郊地带,倒也有些收获。”

  说话之间,何非凡从怀里掏出一副费城的局部地形和环境勘测图,很是慎重地递给了黄胤。

  打开来,慢慢地看了看,黄胤大喜过望,因为就目前勘测的情况来看,赵引从费城出兵的话,只要小心一些,是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倒是因为环境不怎么好,行军速度会受到影响。

  “先生高风亮节,有如松柏,本王甚为钦佩,这一次,不论能否顺利地收回举城,先生都是首功。”没有人不喜欢被夸,何况还是不一般的人物夸奖,黄胤深知这一点,不吝言语夸赞。

  何非凡摇了摇头,有些难过地道:“王,我只希望,在您的光明普照的地方,是没有战火与硝烟的,你所到达的地方,都会有光明驱逐掉烟暗。这次勘测费城,我见到了无尽的尸体,他们临死之前的绝望和无助,我似乎都能够看见。唉,这片大地,应该是处于宁静的。”

  “先生忧国忧民,当真让人敬佩。本王军务缠身,不能多陪,还望见谅。”对于何非凡这样的人,黄胤不好得罪,却也实在不愿与之多谈,因为他们只会天天在那儿空口喊和平。

  待得何非凡离开,黄胤立即写了密信,命令下人快马送给赵引,战机所至,容不得半刻迟缓。

  举城那边的战斗,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为拓拔无伤严守不出,夜飞无可奈何,为了减少中央军的伤亡,他不惜使用大量的攻城器械,以至于原本是王朝建造的举城多处要塞,被极为严重地打击了,即便是收回了举城,再度重新修整这些防御工事,也是无比巨大的消耗。

  而在茫茫的内海域之上,却有着一支庞大的水军,正浩浩荡荡地朝着光明王朝冲击过来了。

  这支军队,数量近三十万,乃是峒国,忌国,印国及玄国的四国联军,统帅是峒国帝室成员,上将军东方明,大军之中,除有唐春跟随之外,更有厉雨来亲传弟子,峒国上将军明通。

  在拓拔无伤出兵之后,峒帝东方豪的惊世布局,终于打响了第一步,共有四路大军齐出。

  在颇有将才的拓拔无伤的镇守下,单凭夜飞的中央军,没有数日的时间,举城是难以攻破的。

  而就在光明王朝思索着收回举城,就连田楷真和关冲也都赶往举城,准备执行秘密任务的时候,突然之间,以峒国为首的四国联军出兵之事,第一时间就传到了王朝的王宫。

  所谓屋漏偏逢及时雨,祸不单行,听闻这个消息,即便是威震天下的光明王,当时也沉默了。

  该行动的将领,都已经开始行动了,而经历举城一事,十月十一日一早,王朝余下的重臣,都已经身处封城,并参加了这一日的朝会,每个人在心忧举城的境况。

  又一路大军来袭,而且是多达三十万的四国联军,这让王朝的重点人物,都陷入了茫然之中。

  大殿之上,那汇报消息的军士,跪在了地上,一直不曾起身,因为光明王不曾让他站起来。

  没有人说话,因为光明王沉默了,大家都清楚,当王沉默的时候,就是他在思考对策的时候。

  好一会儿之后,黄胤才挥了挥手,示意那军士下去,接着讲目光游动,在众臣子之间徘徊。

  看到凡真的时候,黄胤的心,忽然就咯噔了一下,他觉得自己很是好笑,居然在之前,就在昨天的夜里,会让凡真做好西进的准备,如今看来,恐怕反倒是康国会一路北上了。

  “诸位,东方豪以为许统和二十万大军复仇作借口出兵,以东方明为统帅,会合三**队,集三十万之众,挥师渡海攻打王朝。如今王朝中央军和觉城的兵马,本王都已派上了用场,很难再抽出军队抵抗四国联军,你们说,本王该怎么做?”黄胤的声音,已经显得平静了。

  或许是被黄胤感染了,许多原本慌乱的臣子,这时候也都平静了下来,等着有人第一个开口。

  “王,微臣以为,收复举城,才是第一要务,但东方明的大军,也不能不抵挡,所以微臣建议,王朝应该派出使者,与东方明谈判。如果能够说服他罢兵最好,即使不能,也可为王朝收复举城拖延时间。”说话的人,是个文臣,名为颜回卿,是王朝大工令,掌王朝一应工事。

  “你们文人,就知道谈判,须知东方明是个好战之辈,做梦都想着名扬天下,是以从军的这一年来,因为镇守峒国边境,竟是屡屡骚扰坂国边境。大工令,你要知道,这样的人,是不会愿意也没有耐心谈判的,他既然来了,就一定会大战一场的。”

  说这话的人是宜雪,她历来喜欢直接,所以不欣赏这种消极避战的思想,说话更是不留情面。

  谁都知道,如今的光明王朝,与之当初的费国,可谓是无比的相似,都是重武轻文。

  在称霸天下的路上,光明王所倚仗更多的,自然是手底下一批忠诚而又善战的武将,因此对于武将言语之间的过失,只要不过份,往往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文臣对此无可奈何。

  当然,就这一次而言,颜回卿的建议,确实是不咋地,因为黄胤很清楚,东方明必然进攻。

  原来的费国,如今虽然被三大势力占据了,但不论怎么说,所有的城池却都还在发展之中,短时间之内,都是虚弱的,完全是其他势力眼中的香馍馍,康国必然会横插一手。

  所以,清楚目前情况的黄胤,在宜雪说完之后,很是冷静地道:“第一时间,东方明必然会发动猛烈的攻击,因为东方豪交给他的任务,应该包括挑动康国出兵句城,进而东进。”

  “这…这可怎么是好?一个拓拔无伤,就让王朝疲于应付了,若是再多出东方明和康国大军来,王朝岂非要陷入空前的绝境吗?”有大政令仲达一脸慌乱,胡乱地言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