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钓鱼 第一百八十二章
作者:因真实而感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讨厌的噪音钻入耳朵,让人心烦,由于食物匮乏,以粥果腹的难民们一到吃饭时间,便一窝蜂地向粥桶拥去。怎奈粥少难民多,眼见粥桶见了底,一些难民依然碗中空空。

  还有希望吗?没人知道答案,大人找不到工作,小孩子辍学,整天局限在狭小、气味难闻的空间里,大家都很抑郁。在这里,每个帐篷都有一个辛酸无奈的故事。

  十四岁的朱丽娜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被迫嫁给杨明亮为妻,婚礼充满了悲伤和恐惧。给口吃的就行,虽然门槛低得不能再低了,但一年后她生下女儿,丈夫却还是将她抛弃,这也给她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抚平的创伤。

  妈妈梁桂兰很哀痛,由于孩子多,所以家里经常是无钱却有债,再加上丈夫又是个老也记不住自己密码的蠢货,所以心中的烦恼越积越多,但又说不出来,活着没奔头,梁桂兰想到过自杀。

  旁人定睛看看她,就会发现,她确实不成个人形了。不但清瘦阴沉,忧郁寡欢,头发老长,眼光呆滞,那一身衣服,也是破烂不堪,撕破的口子随风飘荡着,衣裤上满是泥巴点子。

  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在人世间毫无温暖,物质生活又清苦到如此地步,她不想到死,那才叫怪呢。

  早晨的阳光洒下来,一个用树枝搭成的新家引起了贤顺的注意,女主人黄艺站在门口热情接待了贤顺。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享不了的福,无论多难都得走下去,这是一个坚强的女人,虽然明明眼角挂着辛酸的泪花,但却仍然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声,从她的话中更是明显感受到她是一个坚强的人。

  黄艺是前一天晚上刚到这里,她和家人一合计后,匆忙中搭起这个临时住所,为的是让孩子们能有个安身的地方。贤顺看到这个圆形“小屋”只有一米多高,不足三平方米的地方,居然还有一只山羊。

  “这是我们唯一的财产!三个孩子跟着我从家乡走到这儿,用了一个月时间,另外四个孩子正跟着丈夫往这儿赶。”黄艺有一肚子话要说。

  口袋里的小米只有一小碗了,大人孩子瘦得眼珠子都陷进眼眶里去了,黄艺抓紧时间诉苦。

  贤顺道:“咱们还有多少粮食?”

  “没有了!今天晚上开不了锅了!”黄艺捏了捏冻成红萝卜似的手指,又捏了捏失去了知觉的两只耳朵。

  贤顺道:“加油呀!没有过不去的坎!”

  说完,她把孩子们叫过来跟贤顺打招呼。三个男孩中最小的才五岁,而且现在满脸是土。由于老公是袁帅,而不是元帅,所以家里的日子不好过,现在她们眼巴巴盼着救济。

  打开饭锅,一股霉臭的热气直冲鼻子,贤顺把饭吞了一口,又夹了一筷子无味的菜叶,含在嘴里,并不咀嚼,只有一对对的大眼泪从鼓着的腮帮迅速流下来。

  吃不下去了,眼前是一双双闪着饥饿的火的眼睛,一张张微张着的干裂的小嘴,一个个不该懂得忧愁却已皱了起来的眉头,一个个原该丰满却又显得瘦削的下颏,以及那回荡在空中听起来让人伤心的哀叫:“我……饿……呀!”

  几间由乱石块和木棍胡乱搭起来的屋子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杂物垃圾扔得满地都是,几个皮肤像炭一样黑的孩子在骆驼高高的长腿下钻来钻去。炽热的干风扑面而来,贤顺掏出水壶一通狂饮。

  暮色转眼间笼罩了阿克苏,湛蓝的天空正在被一点点地染红,最后变成暗紫。刚一来到这里,贤顺马上感到特别寒冷,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约四十摄氏度,晚上则会降到零下四摄氏度,由于天太冷,手都伸不开了,需要三床棉被盖着才能入睡。

  听营长说,当地一下雨还会更冷。由于物资匮乏,他们大部份人都只能穿拖鞋,所以导致不少人流鼻涕,感冒,甚至是冻得脸发黑。

  自己究竟能去哪里?怎样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呢?难民们不知道。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希望也似乎很渺茫,什么都离自己很遥远,灾民们欲哭无泪。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得忍受饥饿、寒冷、缺水的折磨,许多孩子还因此而死去。

  太难了,泥石流让不计其数的人无家可归,难民们的生存面临着重重挑战,没吃没喝,也没有任何服务。有的人沦为乞丐,甚至讨饭连个碗也没有,只能拿张报纸凑合,是讨饭靠它,吃饭靠它,擦屁股也靠它。

  在这个严酷的世界里生存,必须坚强而灵活,想起曾经美好家园和逃难路上的艰辛,杨小满脸泪水。家被毁了,亲人也死了,没办法,他开始逃亡,苦日子开始了,逃难路上,杨小饱受缺水和断粮之苦,他逃到了大山里,躺在大树下,没有衣服穿,什么也没有,身边许多人因为口渴而倒下了。

  家业失尽、亲友不认、安身无处、谋生乏术,前途难测,生活充满了艰难,几乎什么也没有,许多儿童被迫做起了生意。为了吸引观光客的注意与怜悯,赵敏扛着比自己身高还长、跟自己体重差不多的巨蛇,希望观光客愿意花钱买一篮香蕉,让自己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

  梦想面临着现实的打击,难民们像路边的野花一样绝望着,渴望着,由于难民的人数在不断的攀升,他们的生存状况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到处是饥饿和痛苦,能活着就是个奇迹,赵金姑一家人由于没有生活来源,现在已经无以为继,一睁开眼,他们就得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雪越下越大,将破旧的木屋映衬得格外冷清,风拼尽全力往里钻,窗户吱嘎吱嘎地发着牢骚。作为穷人的代言人,裹紧身上仅有的一条毛毯,赵金姑诅咒着这鬼天气。家园被毁,她和另外十几个人挤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寒风中,孩子们穿着破旧单衫,他们都缩着脖子,双手笼在袖子里,吸着清鼻涕。

  日子很难熬,赵金姑和丈夫一共生了十个孩子,她也以存活率高和高产和稳产,荣获了“生孩子专业户”称号。但现在她饿得实在不行了,于是就把棉衣里的棉花揪下来,合着雪吃进肚子里。

  烛影在地板上爬来爬去,赵金姑神情木然,脸颊削瘦,饥饿让她头昏目眩,浑身无力。没有床,所有人都只能睡在潮湿冰冷的地上,这导致丈夫严重中风,右胳膊瘫痪。由于没有御寒的衣物,一家人只能紧紧地挤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来取暖,虽然如此,但还是脸冻得都不敢见人。

  日子过得很遭罪,地上的霜雪老赖着不走,成天起风、起风,刮土、刮土,连眼睛也睁不开。因为睡在地上,再加上附近苦涩的湖水中含有大量盐分,饮用后,有毒的盐分会导致动物的肠胃细胞脱水坏死,孩子们都患上了疾病,经常会肚子疼,拉肚子。

  环境艰苦,风沙一来,遮天蔽日,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能吃上热乎饭就是幸福,痛苦的生活让难民们看不到希望,生活的艰难也让他们感到很绝望。

  生活中没人能带你,一切靠你自己。在内陆的高山上有一个盐湖,难民们用芭蕉甲茎的纤维去吸盐卤,晒干后得到盐。入夜,灯光星星点点的亮起,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到一起。除了喝牛奶,他们还喝牛血。难民们选择一头牛,并用细绳索将牛的脖子系住,然后割开牛的颈动脉,接完一瓢血后,赶紧给牛止血。

  还有更糟的,为了生存,难民们开始大规模逃亡,不少人决定偷渡到国外,满载难民的船只称为“漂浮的棺材”,环境残酷到不能再残酷的地步,上千名难民被困在温度高达三十四摄氏度的海上,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因为缺少食物,有的人身体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还有人受伤,甚至有难民被活活渴死。

  因为食品匮乏,所以大家都对食物很贪婪。人的素质实事求是的说不高,随着食物逐渐耗尽,疯狂的难民们开始大打出手,甚至勒死或用刀刺死对方,以争夺仅剩的物资。一些孟加拉人想要一名妇女的食物,但被她拒绝,因为她口袋里的小米只有一小碗了,而且还带着几个孩子,结果那些孟加拉人将她割喉,并把她和孩子的尸体都扔进了大海。

  春天虽然才刚刚来临,但一些鲜花却争先恐后地开放了,满世界甜腻的香味。忽然间,寒风肆虐,花瓣飘落,转眼间,零落的花瓣就被人踩成了粉末。

  惊天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