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铡美案 (三十九)
作者:史遇春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秦香莲怀抱沾满韩琦鲜血的钢刀,领着两个孩子步出庙门。没走多远,她就听见有鸣锣开道的声音在前方响起。秦香莲心想,这是哪家大人,一大早的就出来巡游。陈世美谋杀妻子的事,是不能随随便便就找个官去告的,无论哪朝哪代,到哪里都是官官相护的。人常说:“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你莫进来。”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今天,秦香莲要告的,不是普通人,是当朝的驸马。万一遇上个拍马溜须的官家,不要说这状告不成,我母子可能被暗箭射杀、死于非命,大概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秦香莲心里明白,也想得清楚。这京城里,不是有号称“铁面无私”的青天包大人吗?一来呢,包拯的好名声在外;二来呢,包拯的级别比较高;三来呢,皇子龙孙包拯都有权力督察办理;四来呢,包拯的惩恶记录光明如鉴;综合起来,要是包拯来惩治当朝驸马陈世美,应该是没有什么为难的。

  九品官审一、二品大员的事,那是小说喜剧里的情节,看看就好。现实中,还是不要去做这样的梦想和幻想的好。况且,秦香莲身边还有孩子,她还要顾孩子的活命。一切事体,以稳妥为最紧要。

  秦香莲领着孩子,顺着锣声走去。官员出巡,民众让道,中国自古如此,没有改变过,大概也不会改变了。秦香莲走近让道的民众,小声问道:

  “这是哪家大人出巡?你们怎么这么早就起来围观啊?”

  “听口音,您是外乡人吧!”路人甲问道。

  “您还不知道吧,今儿个是青天包大人回府的日子。我们前几天就听到消息了。”路人乙说道,满脸都是京城人特有的自豪。京城人往往自觉和别处的人不同,他们有天生的优越感,见到的都是朝廷大员,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这也是中国自古如此,一直延续的风习。

  “大家起来欢迎啊,不是围观!”路人丙解释道。

  周围的民众见秦香莲询问,都七嘴八舌地小声跟她交流起来,京城人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请问这位青天包大人可是开封府尹包拯老爷?”秦香莲问众人道。

  “大宋朝有这一个包大人就是我们天大的造化了!”路人丁说道。

  “没有第二个包青天了!”路人戊也过来插话。

  “难不成您还听说有别的包大人?”路人己问道,脸上有质疑和不屑的神色。

  秦香莲确认这官员就是包拯,她心中暗暗一恸,痛伤的泪水又出来了。看来,韩琦无可奈何的壮烈之死,我母子的被那强盗谋杀的冤屈,或许就有了伸张的机会了。心里这么想着,秦香莲也顾不得再和附近的民众答话,她拉了两个孩子,往一处开阔的地方急匆匆走去。估摸着这个地点不错,秦香莲带领孩子,将钢刀放在面前,往大路中间一跪,挡在了包拯出行队伍的正前方。

  包拯的出行队伍,一路畅通无阻,两旁有民众围观,但是都很安静。前面开道的人见远远有人跪在道路中间,知道必然有什么状况。这种事情也不是头一遭。这年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进京上访的人。开道的贾领队示意后面队伍慢行,自己先跑过去问话。行进的队伍速度放缓,贾领队跑步来到秦香莲母子跟前,问秦香莲道:

  “这位妇人,您有什么事,跪在这里。您不知道要回避一下吗?包大人正要回府,您挡住去路,这可是违法行为啊!”

  秦香莲虽说心里有些害怕,但是,答话却不漏半点怯色:

  “这位先生,我有冤屈在身,要向包大人告状!”

  “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你可知道,这状不是乱告的,弄不好,您是要吃牢饭的!”贾领队说道。

  “这个民妇自然知道!”秦香莲答道。

  “您来告状,有没有状纸?”贾领队问道。

  “因为事发昨夜,又牵涉到人命,我乞讨为生,故而没有状纸可呈?”秦香莲说得周到细密。

  “没有状纸,您怎么告啊?”贾领队有些为难,但听说牵涉人命,还是不敢贸然劝退。

  “烦请先生向包大人禀告一声,说是民妇有冤屈在身,除了包大人,这天下应该没有别的人可以管得了!”秦香莲请求贾领队道。

  “您有什么冤屈,说来,我好回去禀告包大人!”贾领队问道。

  “没有见到包大人,民妇的冤情不能说!”秦香莲坚定地说道。

  贾领队清楚,有些事情不能直讲,特别是牵涉到重大案情的,他也就不再多问。他对秦香莲说道:

  “那您稍候,我去向包大人禀报!”

  “多谢先生!”秦香莲低头行礼。

  “无需多礼!”贾领队一边对秦香莲还礼,一边说道。说完,他就转身回去向包拯禀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