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铡美案 (五十二)
作者:史遇春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公主殿下静了静神,先从差官问起,因为驸马身边的这些个人,公主大概也略知一二。
“包大人,您刚说‘驸马主谋杀害前妻,致使差官自刎身亡’,请问,您所谓的这位‘差官’,他究竟是哪一位呢?”
包拯回道:
“据下官查证,这位差官不是别人,正是驸马府上的韩琦——韩差官!”
公主听罢,接着问道:
“既然包大人说得这么肯定,敢问驸马这‘谋杀罪’,可有原告?”
公主殿下心里有她的盘算:既然包拯说了,驸马身犯重罪,这事情,总得有个由头吧?这告下驸马的能是谁呢?关于韩琦,公主虽说直接接触不多,但是韩琦在驸马府当差多年,他的状况,公主多少也知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韩琦在京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家眷亲属。既然他已经自杀身亡,那么,想来这京里应该是没有人会来替他出头了吧?再说了,这几日,府里面也没有人报告韩琦失踪或者死亡的讯息啊。难道,这状告驸马的还另有其人?这俗话说得好“水有源头树有根”,公主殿下心里琢磨着:无论如何,这事情还必须深入了解,知道来龙去脉之后,才好对策、方能出手。公主殿下暗中说到:我倒是先要看看,这敢来告下驸马的究竟是何人、是何等角色?
原本,包拯是不能、也不想马上就托出秦香莲的,这一是为了保险,需要慎重行事,免得节外生枝;二是要保护这“原告加人证”的人身安全,以防横生祸端。
包拯转念又一想:事情既然已经发生,而且到了目前的这步田地,为了国家的权威,皇家的体面,多少还应该留有回旋的余地。陈世美一边,他死硬不肯招认,一来肯定怕担负这个罪责;二来,出于犯罪者的一般心理,他也一定会侥幸狡辩,死不认账,期待脱罪、妄图逃免;三来呢,陈世美目前被开封府羁押,算是在人屋檐下,他必然是有所顾忌和担心的,他一旦承认,公主殿下翻脸,连希求公主搭救的半丝机会就都没有了。再说了,这法律也不外乎人情,如果两造都能有所退让,达成一致,这事情还有和平收场的机会。如此,唯一不能释怀的,就是无法面对韩琦那屈死的冤魂了。如果事情未来如自己所想象的发展,包拯自己心内叹息道:那实在可惜的就是,平白牺牲了韩琦这样一条汉子。
其实,法律与人情之间的权衡,皇家利益与国家权威之间的纠缠,有时候,真就那么难办。许多时候,苦的只有百姓,在强大的体制面前,不要说韩琦的生命轻于鸿毛,就连包拯自己,也是战战兢兢,常常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如蝼蚁一般。
包拯沉思了片刻,缓缓答道:
“启禀公主殿下,这状告驸马的不是别人,正是驸马的原配——他在原籍湖广均州的结发妻子。”
公主殿下心中暗想:看来这原告真是确有其人,这事情还真有点麻烦了。她对包拯说道:
“怎么可能?入赘前驸马并未婚配,哪里来的什么‘结发妻子’?再说了,即便驸马在家中曾经婚娶,而其家在千里之外的湖广均州,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跑进京城,怎么又会和差官韩琦扯在一起?……”
“公主殿下所问,不无道理,这案情讲来,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包拯回答道。
公主殿下心想:和这包黑子周旋,始终是沾不到便宜的,他为官那么久,这个案子又和皇家有涉,他也不会稀里糊涂就来这么一出。为今之计,我先见一见那原告,看看有什么可以抓住的破绽,到时候,真要开堂审理,也好有个着力攻击的把柄或者寻求突破的口子。想到这里,公主殿下心里难免怨怒,暗暗骂陈世美道:平日里看着还斯斯文文、一派正气,谁知道竟然会弄出这档子见不得人的勾当来。罢了,无论如何,现在还是救人要紧……公主殿下收住思绪,对包拯说道:
“既然包大人言之凿凿,我就姑且相信您。这里,就不麻烦您讲什么来龙去脉了,可否请出原告出来一见?”
包拯心想,公主殿下既然讲了,也不能薄了她的面子。如果两位女士之间能够有所和解。这案子,我断起来,也就不那么为难了。他回公主殿下道:
“公主千岁,原告就在俯下,既然您要见她,我就安排人员请她过来,跟您细述详情。”
“有劳包大人!”公主殿下回答得面无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