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歌 第86章 第二十六章 飞桥夜渡 2
作者:霜未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段销道:“兵临城下,守卫仍如此懈怠,沐阴亡城近在眼前。殿下此次南渡,天时地利人和,必将大获全胜!”乾王未喜反忧,长叹道:“若大梁皆此等败类,莫说亡城,亡国也未可知。”段销道:“殿下励精图治,重振朝纲可期。”乾王目光如炬,重重颔首。

  乾王一下船,就命候在岸边的钟铄传令众将,今晚到中军大帐议事。钟铄吩咐传令兵通知各营将领,余下红鹞飞骑,钟铄犹疑了一下,还是亲自前去传令。

  若金并不在帐中,守卫说若金素戈巡营去了,看时辰很快便回了,钟铄本可将乾王之令交待给守卫转告若金即可,但他盼望见若金一面,便自在帐中等候。若金的帐中十分整洁,金丝甲齐整地放在几上,弓箭佩刀挂在上方。看见佩刀,钟铄不由想起若金的金刀,心中一阵黯然。

  他走到桌边,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等物,镇纸下面,压着一叠纸笺,最上面一张露出一个“死”字。钟铄疑惑地挪开镇纸,见那纸上写着“死生契阔”四字。字体有些歪斜,不甚好看,是钟铄再熟悉不过的若金的笔迹。他知若金最厌恶《诗经》,不知从何学来的这句诗。钟铄喜忧交织,忧胜于喜。他想不到若金情深至此,却又不希望她对自己情根深种。

  钟铄伸手拈起这张纸笺,见下面那张上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他愣了愣,抄起这叠纸笺,迅速翻阅一遍,有的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的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竟然翻来覆去都是这几句话,足足写了十几页。钟铄心中大为震撼,这一张张轻薄的纸笺如同金嵌铁券,沉甸甸地让他几乎无法捧在手中。若金心里的痛苦,都在这一笔一划之中,每一笔都像深深地刻在自己心上。他这才明白,她对自己用情多深,自己就伤她多深。所以她避而不见,所以她冷言相对,都是在独自疗伤而已。

  钟铄缓缓将纸笺放在桌上,双手撑着桌角,心乱如麻。他没办法单独面对若金,他怕自己会动摇,会松口,会情不自禁,他怕自己一时心软,而害了若金终生。他强迫自己转身出帐,将乾王之令传达给守卫后,黯然离去。

  当晚众将齐聚大帐,乾王端坐案后,道:“利剑磨砺数月,该是出鞘之时了。明晚戌时,建桥渡江!”众人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乾王将彩砂沐阴地图铺于案上,分兵派将。命高剑带领渡江军搭建浮桥,要静要快;韩岭带一营步兵为先锋军,击破岸防;钟铄带黑虎军神羽营与神钧营为中路军,攻打主营;若金带红鹞飞骑为西路军,登岸之后,疾驰至沐阴以西的江边道截断梁军退路;铁牛带水师两营为东路军,在彩砂至沐阴以东的江面布阵,以防下游梁军救援,乾军登岸后,东路军至沐阴以东截断梁军退路;向亮带神卫营为南路军,在沐阴以南截断梁军退路;加上之前乾王已飞马传令韩义,在乌湖江面布阵,以防上游梁军救援。如此沐阴东西南北皆在乾军包围之中。乾王已传令裘巩明日一早发兵佯攻津口,无需取胜,只需吸引津口守军注意,并牵制津口守军,使其无暇东顾。他将亲自带领乾军大部在中路军之后,过桥攻城。

  乾王叮嘱各将,原彩砂长史常涛尽量生擒,此人留之有用。他判断常涛决不会死守沐阴,多会选择向西逃窜,因为沐阴东南的军事要地被裴家军占领,他不会以身犯险,向西逃往津口是唯一的活路,而江边道是西去津口的必经之路。他特命若金加强防范,不可放一个梁军西逃。又命钟铄夺营之后,注意搜寻常涛,莫要让他浑水摸鱼。并传命众将,对沐阴守兵,若非负隅顽抗者,均以招降为主。

  乾王部署周密,众将无可非议。接下来众人商讨了许多细节,竟至天色微明,才各自回营安置。

  若金步出帐外,东方微白,晨曦初露,一个不眠之夜。她想起不久之前破庙之外的那个血色黎明,眼前满目死尸,而怀里是初生的婴儿,那也是这样一个清晨,一个不眠之夜。她想起夜攻石丘,想起大漠逐敌,想起暗巷遇袭,想起许许多多这样的不眠之夜,不是在亡命厮杀,就是在筹划厮杀。周而复始。原来这就是穿上铠甲的代价。

  耳边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唤她:“若金……”若金慢慢转过身,望着钟铄,等他开口。“你……”钟铄本想叮嘱几句,又想起若金说自己对她越好,她越难受,便不知如何说下去。

  若金却明白钟铄心中之言,轻轻点了点头,“我明白,多谢。你此次主攻大营,定要多加小心。祝你旗开得胜,平安无恙。”

  钟铄见若金仍如此关怀于他,心中动容,脱口问道:“若金,你不恨我么?”

  若金望了他一眼,说:“你为我拼过的命,流过的血,都记在这儿了。”她按着胸口。“无论你对我如何,我都不会恨你。”

  钟铄心中大震,他几乎要冲口说出埋于心底的情话,但是若金没等他开口,转身离去。钟铄张了张口,发不出一丝声音,他感觉喉咙被紧紧扼住,连呼吸都要停止了。

  裘巩在江上摆开战船,旌旗蔽日,鼓声震天,作势欲攻。津口不知是计,将所有战船列于南岸,严阵以待。沐阴未得战报,仍是一派祥和欢乐。吴基等官员大摆筵席,一早就醉得不省人事,被人抬回了府邸。营中欢宴整日,兵士们敞开肚皮畅饮美酒,饱餐佳肴,喝空的酒坛堆得比人还高,醉倒的兵士敞胸露怀,东倒西歪。列刚在回营前最后巡了一遍大营及江防,见营中兵士十之六七都酣醉大睡,不禁心生忧虑。好在他安排的游艇值守兵士恪尽职守,未有懈怠,仍在江上巡逻。他略略安心,夸奖叮嘱一番,便回营了。游艇兵士一见列刚走远,立刻拿出藏着的两坛酒,推杯换盏起来。喝到日落西山,颇有醉意,往舱中一躺,便呼呼睡去。

  天色渐渐暗下来,天地间死一般地寂静。沐阴的守兵都正在甜美的梦乡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发觉,从沐江的上游,团团暗影正飞速逼近,犹如黑风浓云,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来。那正是搭建浮桥的大船。渡江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大船有将近千艘,横联并行,拆为数节,遮江掩水,气势恢宏。却只见木浆击水,船头推浪,千船万兵,别无他响。在这黑沉的江上,就像无声无息一般,驶近彩砂。

  与此同时,彩砂岸上,也无声无息地现出数万兵士的身影,他们站在即将搭桥的岸边,黑压压一片,却鸦雀无声,没有人声,没有马声,连一丝风声也没有。冰封的空气里弥漫着肃杀和死亡的气息,压抑的江水中涌动着血腥和屠戮的不安。如果沐阴的梁兵看见,一定会以为这是一支幽冥之军。

  若金跨马握缰,立于红鹞飞骑阵中。她遥望江天,今夜月掩星藏,风止江平,江天一色,岸城难分,四面八方都隐于浓墨之中。这是天赐的偷渡夜袭之机。对岸一片寂静,但若金知道,不久之后,沐阴将会变成一个杀戮之地,被自己身边的这些将士踏在脚下。

  她的四周,都是乾军儿郎。黑虎在前,如狱如冥,红鹞在后,如火如焰。刀枪如林,帽缨如云,杀气隐隐,威势森森,昂首伫立,蓄势待发。他们都在等待着浮桥的建成——跨过浮桥,便是他们大显身手、立功得赏之时。

  大船已经停在预定泊位,除了两名浆手留置控制船身位置,其余浆手立即下锚联索,铺筏固桥。他们已训练过多遍,动作利落娴熟,分工合作,忙而不乱。一节浮桥半成,第二节迅速跟上,稳稳移至其后,双船靠拢,紧密无间。如法炮制,节节相接,浮水成道,犹如天路神途。尽管若金已在浮桥之上来往数次,但她亲眼看到浮桥如一条巨龙般在自己眼前徐徐展开,仍觉鬼斧神工,叹为观止。素戈在马上不住张望,在这暗夜众船中,她并分不清桥上点点人影哪一个才是高剑,但是她看着这些人都平安无事也是好的。

  浮桥渐延渐长,渐渐伸向沐阴,两岸即将联通。若金看见浮桥两侧,从彩砂这端,数十条蒙冲斗舰风驰电掣驶向沐阴,同时,有白衣铁甲的兵士踏上浮桥,疾奔向南。若金知道,这是韩岭的先锋军出发了。先锋军之后将是钟铄的中路军,再之后,便轮到红鹞飞骑过桥。她横刀在手,望了一眼夜空。今夜,是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呵……可是对自己、对这些将士来说,将又是一个血色杀声的不眠之夜。

  浮桥搭建过半,沐阴游艇上有酒醉不深的梁兵总算从睡梦中惊醒,挑灯一望,见原本空旷的江面上,竟凭空出现一条宽阔大桥,乾军已不过一箭之地,差点吓尿了裤子,高声呼喊,唤起其余兵士,鸣号示警,有兵连滚带爬跑回主营报信。

  号角只响了一声,就戛然而止。韩岭的先锋军已杀到跟前。十几艘蒙冲直扑梁军游艇,梁军兵士未及反应,便被制住。其余蒙冲乾军跃上南岸,分袭岸防哨所。乾军行动迅急,梁军前哨兵士刚被号角惊醒,犹在梦中,不知是真是幻,乾军便冲了进来,一面对敌,一面高呼:“投降不杀!”梁军多数不及反抗,举手投降,只有寥寥几人挺刀迎战,被乾军围而歼之。

  转眼之间,南岸梁军巡防哨所就被铲除,韩岭扫平搭桥障碍,摇旗为号。最后一节大船缓缓靠近南岸,准确无误地驶进桥与岸之间的空隙,北边与前船并拢,南边与岸礁平齐,严丝合缝,分毫不差。韩岭不禁大为惊叹度量之精确,计算之严谨。多名乾军从大船上跳下,拉动长索,系于岸边早已择定的重石之上。浮桥建成,两岸联通。

  从浮桥过江的那营乾军顺利通过浮桥,登上南岸,韩岭举火为号。钟铄在北岸看到火光,率中路军上桥。

  列刚闻听号角,立即传召都尉,集结全军。营中将士不齐,有些人回城去了,只有三个营的都尉在营,两人披挂整齐,速来进见,一人醉眼朦胧,姗姗来迟。从游艇跑来报信的兵士慌慌张张地奔进大帐,列刚听他细述,大吃一惊。他沉思片刻,向各营下令,命一都尉带本营疾至江岸,拼力阻止乾军登岸,伺机烧毁浮桥,命那酒醉都尉带一营随自己入城会合城内梁军守城,命一都尉带领余下梁兵坚守主营。三人领命,各自点兵。不少梁兵被从酣梦中揪起,盔歪甲斜地列队出兵。

  梁兵迅速赶至江边,正遭遇韩岭的先锋军登岸。梁军都尉举刀高呼:“誓死杀敌!护我河山!”身先士卒冲入乾军,两军在岸上展开激烈厮杀。梁兵虽人少且仓促应战,但在将领的激励下,奋勇作战,毫不示弱。韩岭带兵拼力抵挡,坚守防线,不让梁军前进一步。江岸上血色刀光,杀声震耳。一个个梁军倒下,一个个乾军倒下,但是战线没有挪动一步,双方都拼尽全力,死则倒下,决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