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歌 第88章 第二十七章 三箭衷情 1
作者:霜未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若金惊呼一声,一道金光闪过,削中列刚手腕,金刀何等锐利,一刀将右手齐齐斩断。钟铄只觉冰凉的箭锋掠面而下,若是再晚一瞬,自己的眼睛就被刺瞎了。

  列刚剧痛之下,竟不停手。右肩狠狠一撞将若金撞开,左手挥拳攻上,钟铄使出擒拿手,微一侧身,双手牢牢钳住列刚左手,一扭一拗,生生将列刚手臂折断。列刚和身扑上,脚下一勾,钟铄被他带倒,压在身下,列刚双腿拧住钟铄,用半截残臂死死顶住钟铄咽喉。列刚以死士之勇,做毕力一击,钟铄用尽全力都没能挣开。若金大喝一声,举刀刺中列刚背心,刀没入柄,列刚竟仍没松手。这时素戈等兵士已奔了过来,若金抢过素戈长刀,挥刀砍掉了列刚的头颅,一脚将列刚身躯踢开。列刚头颅滚落,目眦睚裂,死不瞑目。地上的一截断手中仍紧握着一支折断的箭头,五指微伸,保持着攻击的姿势。

  钟铄坐在地上,若金站在身边,两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对望良久,心悸不已。梁兵眼含热泪,跪倒一片。钟铄起身,命乾军严加看管俘虏,防止激变。又命人将列刚头颅身躯收容,送回沐阴。

  若金震惊道:“想不到梁军中竟有如此刚烈之将!”

  钟铄望着他的尸首,轻叹一声,“是条真汉子!他不是败在你我手中,而是这两名愚懦官员手中!”

  若金回头看那锦袍二人,其中一人已经被这场面吓晕过去,另一人抖如筛糠,面无人色。若金提刀喝问:“你是不是常涛?”那人全然没了逃跑时的官架子,跪地求饶,“别杀我,我投诚,别杀我……”若金厌恶至极,狠狠踢了他一脚,怒道:“我问你是不是常涛!”那人痛呼一声,哼哼啊啊地说:“我……我是……”钟铄走到近前,若金用刀一指常涛,对他说:“抓到了。”常涛见刀光一晃,立时惊叫一声,哆哆嗦嗦地说:“别杀我……我真心归顺……我、我叔父是京城大官,家资丰厚,可、可以出重金赎——资助乾军,还可——”若金啐道:“管你叔父是谁!”与钟铄转身欲去。却听常涛在背后说:“我叔父是常鸣。”钟铄猛地回身,一脚踏在常涛胸前,喝问:“你叔父是常鸣?!”常涛哀叫几声,才说:“是啊,你一定听过他的大名。”

  钟铄一把抽出身边兵士腰刀,挺刀便砍。若金一愣,急忙挥刀格挡。两刀在常涛眼前铿然相交,常涛怪叫一声,差点背过气去。若金抓住钟铄手腕,道:“军令要留他活口,你忘啦?”钟铄死死地盯着常涛,咬牙切齿,青筋暴突,怒目圆睁。若金从没见过钟铄如此模样,心中惊疑,紧紧抓住他的手腕,不敢松手,道:“钟铄,他是乾王要的人,你不能杀他。”常涛听说乾王下令要留自己性命,这口气又缓了过来,说话也利索了,“钟将军,不知是否我叔父以前曾有得罪之处?若确有错处,我代叔父赔罪,还望将军海涵。退一步说,冤有头债有主,即便你要算账,也该去找他,莫要牵连无辜啊!”若金喝令:“堵上他的嘴!再出一声,砍掉他的舌头!”常涛立时闭嘴。若金柔声对钟铄说:“你若定要杀他,等押他回营审问之后再动手也不迟。”钟铄狠狠将刀掼在地上,刀尖入地,刀柄颤动不已。

  若金嘱兵士看好常涛吴基,紧走几步跟上钟铄,悄声问:“钟铄,你怎么了?”钟铄走到马前,脸色铁青,一言不发。若金见他不语,便不再问,只默默陪在他身边。钟铄强压心中仇恨,对若金说:“我是一时冲动,别担心。”翻身上马,在江边道来回查看一遍,布置两团留守,与若金收兵回城。

  沐阴确实已落入乾军手中。列刚离城以后,那酒醉都尉听闻乾军已到城下,登城一望,只见城外层层叠叠都是乾军,火把旌旗不计其数,一眼望不到边。他心道,之前军情探说乾军有十万大军,看这架势,至少也有二三十万之多。而沐阴的梁军只有几千人,简直是螳臂当车嘛。他未战先怯,乾王又命人在城下呼喊招降,这都尉便拱手将沐阴交了出去。

  乾军一入沐阴,乾王即刻调兵遣将,要趁津口未得战报,攻其不备。乾军兵分六路,一路由若金率领,稳固沐阴及周边防守;一路由钟铄率领,向西进发,扫清沐阴至津口之间的交通要道;一路由铁牛向亮率领,切断津口的后援;一路由韩岭率领,直取津口,与裘巩、韩义的水军三路夹击。同时乾王亲自修书一封,备礼遣使送往裴家军,希望裴家军能与乾军联手共抗梁军。

  常涛被带至乾军大营后,乾王以礼相待。这日若金来探望青葙,青葙的帐篷就在乾王中军大帐近旁,若金听闻乾王竟在大帐设宴款待常涛为其压惊,十分不解,问青葙:“这常涛有何能耐,让姐夫如此高看?”

  青葙给安康掖好被角,“他能有什么能耐,不过是看在他叔父的脸面上。”

  “他叔父?那个叫什么常鸣的?他是什么人?”

  青葙笑道:“这人你也见过的,就是卞太后身边的总管太监。”

  若金那时在宫中哪有心情留意什么太监,想了半晌也没多少印象,撇撇嘴说:“一个太监有什么了不得的,值得姐夫这么拉拢。”

  “十万兵不如一张嘴。别看他是个太监,可是在卞太后跟前是最能说得上话的,说他权倾朝野也不过分。”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横行霸道、欺良凌弱?”

  “这样的人能有今日之地位,想必是踩着不知多少人的血汗爬上来的。”

  若金愤愤道:“我就知道他定是个恶贯满盈之人!”

  安康扭了扭身子,睁开眼睛,扁着嘴要哭。青葙嗔道:“这么大声干什么?看把安康都吵醒了!”抱起安康轻声哄着。

  若金试探着问:“姐姐,那你知道他究竟做过什么坏事吗?”

  安康还没睡着,青葙不耐烦地赶若金出去,“他的事与你何干?别在这儿瞎操心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若金只好出了帐篷。左右无事,便顺着后营往马厩而去,马厩漆黑一片,空无一人,若金绕到后面打算给自己的马添些草料。就见段销提着一盏红纱灯笼从前方经过,听他唤道:“阿穆!”阿穆应了一声。若金心道他们两人在此说些悄悄话,自己此时若是出去,颇为尴尬,不如等他们走了自己再出去,便躲在马厩之后。

  阿穆站在黑影之中,静静望着段销渐渐走近,那灯笼的一小片红光一晃一晃,映着段销春风满面的笑容,让她想起去年在乾州从“将进酒”回王府的那个夜晚。那夜,春意融融,今夜,冬寒料峭。

  段销走到阿穆面前,轻笑道:“月上柳梢,人约黄昏。良辰美景,千种风情。”

  阿穆并没有笑,她望着段销面容,心中五味杂陈。片刻,道:“多谢段先生前来赴约。”

  段销愣了一下,“如此疏远,何意?”

  阿穆淡淡道:“先生盛情,阿穆感激不尽,但不能应允,请先生见谅。”

  段销的笑容消失了,他一瞬不瞬地盯着阿穆,一字一顿地问:“此话当真?”

  阿穆微微侧过面庞,避开段销视线,“深思熟虑。”

  段销眼神黯淡,垂首默然。半晌,抬头问:“可有挽回之机?”

  阿穆轻轻摇了摇头,“心意已决。”

  段销冷冷道:“如此,那段某就不叨扰穆姑娘了。”转身快步离去。

  若金在马厩之后又躲了好长一会儿,外面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她想两人肯定已经走远,便从马厩后走出,竟然看见阿穆仍然呆呆地站在原地,登时万分尴尬,急忙解释:“那个……我不是故意偷听你们说话的,我是……来看马的……”

  阿穆见到若金,起先也是一愣,随便明白过来,道:“没关系的。我与段先生之事公主早已知情,只要别告诉王妃就好。”

  两人都有些怅然,坐在干草堆边,若金问:“我看你们两人在船上情深款款,却又为何不答应他?”

  阿穆轻叹一声,“我有我的苦衷。”

  若金遥望天际,月半缺,人不圆。幽幽道:“看来多的是有情人不能相守。”

  阿穆觉若金似有所指,想了想,问:“公主指的是钟将军吗?”

  若金一愣,转头望着她,“你怎知道?”

  “公主莫怪。是之前段……先生曾些微透露过此事。当时你与殿下王妃在京城,段先生有绝密书信要送与殿下,便请钟将军亲自送去京城。他说,此信关系到你们的性命,钟将军心仪于你,如途中遇敌,拼死也会护住密信不使其落入敌手,所以请钟将军送信他最为放心。”

  若金这时才知原来钟铄前去京城送信还有这么一番原委,恐怕钟铄自己也不知道真实的原因。她回想去年之事,并不觉得在赴京之前她与钟铄之间有任何让人误会之处,不知段销为何生出这无端猜测。“段销堪称神机妙算,但这次却大大地错了。钟铄并不心仪于我。”若金垂下眼帘,望着脚下黑土,郁郁道:“阿穆,其实我一直很羡慕你。段销他赠扇表情,凭曲传意,真心一片。若……钟铄肯对我如此,哪怕只有一句话,我……”若金没有说下去。她毕竟是女儿家,有些羞涩。但其意不言自明。

  “公主何出此言呢?我听王妃说起赴京以来之事,钟将军曾几次舍命相救,他似是对公主情深意重啊。”

  若金苦涩地说:“那只是他职责所在而已。”

  阿穆不便再劝,道:“是我多嘴了。旁人所观都是表象,公主才是局内之人。”若金闻听此语,心中忽有所动,沉思不语。阿穆说:“公主,我出来时候不短了,该回去了。”

  若金点点头,阿穆起身,若金又说:“阿穆,我虽不知你为何推拒段销,但我觉你俩郎才女貌,很是般配。你若错过了他,今后可能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人了。你要三思啊。”

  阿穆苦涩一笑,“多谢公主,我自有分寸。”

  两人各自回帐。若金一晚都在想着阿穆的话,想起钟铄的一言一行,想起往事种种,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