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沸点之女人的肩膀 第九回 陈立清如虎添翼
作者:吕寒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苏春华在中粮的工作已经稳定下来了。有了他,陈立清简直如虎添翼。陈立清有时候优柔寡断,而苏春华恰恰豪气冲天,多谋善断。而且,苏春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直来直去,于人坦诚相待,能够很快赢得同事们的好感和敬意。当然,关键时刻,他比陈立清还心狠手辣,他擅长于摆平居心叵测的同事。

  自春徂夏,自夏至秋,苏春华在陈立清的手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得得心应手,不时助陈立清一臂之力。陈立清对他充满感激之情。俩人在公司里公然称兄道弟。陈立清屈尊喊苏春华“大哥”,这样,其他同事也人云亦云,当面或背后都称苏春华为“大哥”。有了苏春华为他撑腰,现在,陈立清不仅在自己的分公司站稳了脚跟,而且很受上层领导的赏识和器重。

  “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愉快,工作压力小了,陈立清自然又不停地往邵莲那边跑,俩人之间的感情又开始升温,你来我往,情真意切。看上去,他们俩似乎又回到了在大学读书时候初恋的光景。邵莲开始满面笑容,经常亲自下厨,为陈立清准备饭菜。俩人还不时一起喝点小酒。陈立清最大的强项就是善于“灌**汤”。渐渐地,邵莲心醉神迷,她那忧郁的眼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天天面露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恋曲的确令人沉醉,他们俩情意绵绵,意在鸳梦重温。

  现在,事业和情感都顺风顺水,陈立清禁不住春风得意,有点得意忘形了。

  从邵莲的言谈举止之中,郑雅琳不难看出,陈立清与邵莲正在再续前缘。见此情景,郑雅琳由衷地为他们俩高兴,内心深处,她不断祝福他们俩,盼着他们俩会早日“开花结果”。

  这天中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陈立清向苏春华吹嘘道:“大哥,你看,我把邵莲‘打入冷宫’多久了!就是不搭理她!现在,凭我三寸不烂之舌,还不是手到擒来。我就说过,男人不能围着女人转!得有点骨气。”听了,苏春华呵呵一笑,揶揄道:“呵呵!那你可得当心!小心她跟兔子似的跑了。到时候,你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面说着,苏春华一面含笑呷着啤酒。

  话虽这么说,但是,在邵莲的精心照料下,陈立清也发福了,整天乐呵呵的,乐不可支。

  秋末了,这个周六是个好天气。太阳很早就露出笑脸,朝霞染红了半边天,刚用完早餐,郑雅琳就打电话给邵莲和陈立清,约好大家一起去爬香山。

  他们分头驾车出发,约好九点左右在山下集合。苏春华上身着一件土黄色的夹克,下身水洗色的牛仔裤,脚蹬棕色的骆驼牌登山鞋。郑雅琳则上身着一件到膝的粉红色长衫,下身藏青色牛仔裤,脚上也是骆驼牌登山鞋,走起路来,别具一番风致。苏春华笑道:“哎呀!野百合,真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听了,郑雅琳抿嘴一笑,心里乐开了花。

  苏春华驾车载着郑雅琳先到香山脚下。待到陈立清与邵莲稍候过来一会合,四个人便开始登山。沿石阶而上,一面登山,四个人一面说说笑笑,大家一点也不觉得累。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红叶一片片的,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一面娉娉袅袅地走着,邵莲老爱挨着靠着陈立清的肩膀,俩人故意摆出一副很亲密的样子。见了,苏春华和郑雅琳会意,俩人都忍俊不禁。

  登上山巅,太阳已快悬在头顶了。大家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扫了一眼。抬头看,蓝蓝的天,纤云一抹;往下看,一片片红叶,又一片片黄叶,掩映成趣,漫山遍野;往近处看,蜗居点点,星罗棋布;送目远眺,多少楼台烟霭中,一片佳境在。

  大家也顾不上仔细观赏这良辰美景,一个个的肚子都咕噜噜乱叫了。于是,他们四个人来到山上的饭馆,一起吃起烤串来。都着实有点累有点饿了,一个个胃口大开,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填饱肚子,上看下看,东张西望,大家尽情地浏览了一会儿如画的风景。

  兴尽下山,大家仍是谈笑风生。

  回到山脚下,时在下午四点多。他们握手言别,就各自驱车往回赶了。

  美景易逝。北京的秋天是美,但顷刻间就过去了。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北京凛冽的冬天就如约莅临了。几阵寒风扫过,树木都纷纷变成了秃子,枯枝败叶无处不在。这下可忙坏了环卫工人!

  这个初冬的夜晚,北风呼啸。苏春华与郑雅琳躺在被窝里好好地温存了一会儿。俩人如浴春风,如沐阳光。

  事毕,郑雅琳依偎在苏春华的怀里,不胜娇羞。见郑雅琳心醉的样子,苏春华鼓起勇气,半开玩笑似的道:“看,野百合又开了!雅琳,咱们什么时候领证呢?整天跟野鸳鸯似的,毕竟予人笑柄,并非长远之计。我倒是无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而你毕竟是一介女流,又是公司不大不小的一个领导,惹人闲话,就得不偿失。莫非你对我的考验还不够?我对你可是百依百顺!忠心耿耿!忠心不二!”说着,他用劲地抱了抱郑雅琳,一心盼着她的恩准。

  没想到,郑雅琳对此嗤之以鼻,她一屁股坐起来,正色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你没听说过吗?你有情,我有意,两情相悦,天天在一起谈情说爱,这样多好!结婚就不急!我还想趁着年轻多玩玩呢!你呢,靠着我的肩膀,还敢三心二意?你就是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至于别人在背后闲言闲语、爱嚼舌头,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我一点不在乎,别忘了,我可是小辣椒,天不怕,地不怕的。难道你一个大男人在乎流言蜚语?别得了便宜卖乖!我对你不仅以身相许,而且以心相许,难道你是木头,感觉不到?真是‘一根筋’!咱们俩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说一千,道一万,谁也逃不了!”她说起话来连珠炮似的,言辞中充满火药味,咄咄逼人,简直太呛人了。苏春华一时防不胜防、噤若寒蝉,只是不停地点头。

  这个寒冬,苏春华对郑雅琳更是悉心呵护,关爱有加。这样一来郑雅琳在苏春华面前愈来愈娇气,可谓千娇百媚,苏春华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为之着迷,为之陶醉。

  但郑雅琳对北方仍是水土不服、气候不适,由于爱俏、爱打扮而少着装的缘故,加上身边有苏春华细心照顾,她可“真争气”,得了一场感冒,刚好了,又得一场感冒,一场接一场,几乎从不间断。本来她的身体一直棒棒的,现在却有点弱不禁风了。这天晚上,俩人难得温存一次,休息了片刻之后,脸上的红晕渐渐退去,郑雅琳自嘲道:“苏春华,你个呵呵哈哈先生,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一直好好的,棒棒的,现在,你陪着我,形影不离,我却感冒一个接着一个,好像赖上你了耶!”听了,苏春华笑道:“我上辈子欠你的呗,这辈子偿还,天经地义!”

  不过呢,好在苏春华有一个治疗感冒发烧的祖传秘方。每次她一感冒,苏春华准去给她买鱼腥草根,用来熬水给她喝,一把鱼腥草根可以一天熬三次,一次喝三大杯。三四天下来,准保药到病除。郑雅琳每每连称神奇,当作灵丹妙药。当然,严格地说,鱼腥草并不是药,但对付感冒发烧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疗效。喝惯了,久而久之,郑雅琳喝起鱼腥草水来一点也闻不到鱼腥味。(注:该秘方为真实药方,对感冒发烧确实有相当明显的疗效,作者本人屡试不爽,在此特意推荐给大家,有感冒发烧症状的读者不妨一试。严格地说,鱼腥草是菜,而不是药,在各大超市的卖菜处有售。在云贵川一带,鱼腥草的叶和根人们都是拿来炒着吃的。)

  当然,即使生病了,郑雅琳仍是坚持不懈地一手做家务、买菜做饭。这时候,苏春华在这方面有心帮忙,可是,却常是越帮越忙。苏春华做的那饭菜不仅郑雅琳一口都咽不下去,就是连苏春华自己也难以下咽。的确,家里的日常事务,他一点也帮不上忙。对此,郑雅琳从未怪他。她也宠着他!在她眼里,苏春华只不过是个大孩子。

  在北京的时间里,苏春华仍与于小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时通通话啦;发发短信啦。他不时问询问询,了解了解于小雷的近况及于雷油品公司的现状。他因而得以知道,在于小雷孜孜不倦、精心打理下,于雷油品公司在广东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巨无霸”了。不过呢,苏春华隐隐感到,于小雷已经有点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了。于雷油品公司规模虽大,但不停地向银行借款,以致公司负债累累。事实上,公司表面风光,内里却危机四伏,他不禁为于小雷捏一把汗。由于一到广州工作,苏春华的颈椎病就复发,疼痛难忍,苏春华并无意再到广州工作,去给于小雷帮忙。何况苏春华现在身边有佳人相陪,天天男欢女爱,说不尽的万种风情。因此,即使于小雷磨破了嘴皮子,一再劝他到广州帮他,尽管他开出的薪水价码的确诱人,但苏春华也无动于衷,不肯松口。当然,主要还在于他过不了郑雅琳这一关。郑雅琳现在几乎一分一秒都离不开他。郑雅琳可不想过着“独守孤房泪如雨”的日子!在电话里,郑雅琳意志坚定地告诉于小雷道:“我们苏春华一到广州就犯颈椎病,痛得死去活来,你不知道啊?我还希望他多活几年呢!你的好意我们领了,以后再找机会吧,现在让他好好养一养。就这样吧!”这样一来,苏春华只是偶尔给于小雷进点忠告,以尽朋友之谊,他可不敢、也不愿违背郑雅琳的意思。

  于小雷对于苏春华的忠告总是虚心接受,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苏春华现在不肯到广州帮他,他充满遗憾,他有一点失落感。

  春节转眼就要到了。以不容商量的语气,苏春华对郑雅琳郑重其事地道:“小辣椒,今年到我家过年,你也领略一下石家庄的过年风俗吧。”闻此,郑雅琳本来要说:“今年哪儿也不去,在北京一起过年好了。”但扫了一眼苏春华那一脸严肃的表情,她急中生智,来了个“脑筋急转弯”,连忙改口道:“好啊!好啊!石家庄我还未去过,正好去看看你的爸妈。”这样,事情就轻轻松松地定下来了。

  他们俩除夕前一天就驱车来到石家庄苏春华父母的住处。在郑雅琳眼里,与北京相比,石家庄简直就是个土老帽。一个小城市,百废待兴。

  石家庄的天气与北京略相似,北风已不再那么冷峭,开始渐渐回暖了。郑雅琳现在生怕感冒,仍穿着奶油色的长款羽绒服,脚蹬黑色的高跟皮鞋,地地道道的摩登女郎!苏春华则上身着一件土黄色羊皮皮衣,下身蓝色的长裤,脚蹬一双卡其色的骆驼牌登山鞋,真真正正的翩翩美少年!

  苏春华的父母住在市中心附近一栋十层的小楼,房子在六层,这是一个小三室一厅,根本就未曾装修装饰过,家徒四壁,十分简陋。

  见他们俩来了,老两口乐在心头,喜上眉梢。老两口兴致勃勃地款待他们俩。老母亲沏上一壶龙井,端上一盘瓜子,又端上一盘咸花生。郑雅琳的确有些受宠若惊。一面品茗,一面磕着瓜子,郑雅琳便与苏春华的母亲东拉西扯地闲聊家常,俩人话语投机。虽带有几分羞涩,但郑雅琳很快镇静自若,又滔滔不绝起来,丝毫不怯。苏春华的母亲也是十分健谈,俩人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说着说着,苏春华的母亲忽然话锋一转,笑盈盈地道:“雅琳姑娘,你们呢,领不领证我倒无所谓,但是,孩子还是尽快地要才好。趁着年轻,早点要孩子吧!你现在正是要孩子的最佳年龄,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干活不累。我呢,很快就退休了,不嫌弃的话,到时候我可以为你们俩带孩子。”说着,她瞪着郑雅琳的双眼,想看个仔细与明白。苏春华的母亲的确是“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了。苏春华一怔,脸就一下子红得犹如熟透的红香蕉苹果,不知说啥是好。顿了顿,苏春华的母亲趁热打铁,继续轻声道:“女人终归是要要孩子的,这是女人的天性。早要比晚要好!这是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听了,郑雅琳的心开始动摇了,她咬了咬牙,坚定地道:“好!阿姨,我会考虑早点要孩子的,请你放心!”在一旁听了郑雅琳这番表态,苏春华喜不自胜,赶紧又给郑雅琳斟上一杯茶。郑雅琳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苏春华的心头自是一番欣喜!他禁不住自己的心跳!苏春华的父亲也是啧啧称赞,直夸郑雅琳懂事。

  这时,左邻右舍纷纷过来,都想瞧一瞧苏春华找了个什么样的女人。

  一时间,闻讯赶来看一眼南方美女的男女老少差点挤破苏春华父母家的大门。在众目睽睽之下,郑雅琳真的如同一棵野百合,也是不胜凉风的娇羞。

  苏春华的母亲特意为他们俩准备了一个新房。大红的床被和褥子都是崭新的,绣着鸳鸯的图案。见状,俩人喜不自胜。在这里,郑雅琳也找到了家的感觉,她禁不住自己的心跳!

  除夕那天,大家分工明确:郑雅琳主动打扫屋子,整理房间;苏春华的母亲在开开心心地包饺子,烧菜做饭;苏春华和父亲则一起贴福字、贴春联。

  “鞭炮声中一岁除”。晚上九点多钟,苏春华就和父亲到楼下放了一大串鞭炮,然后俩人就一起回家。

  苏春华的母亲已经摆好了饭桌:有煎平鱼;有红烧牛肉;有炒菜心;当然少不了下好的水饺。她还特意开了一瓶苏春华带来的长城干红。苏春华的母亲首先举杯,笑盈盈地道:“你们俩能过来过年,我们老两口一直盼着呢。好!祝两位年轻人早生贵子!干一杯。”说罢,她咕嘟咕嘟先喝了一杯。其他三人也是各个举杯,一饮而尽。一家人边吃边喝边聊,其乐融融。

  在苏春华的父母家逗留了四天,苏春华的父母殷勤款待他们俩。俩人好吃好喝,意犹未尽。但毕竟工作要紧!

  大年初三,俩人便带了苏春华母亲给的一大包驴肉火烧,驱车返回北京了。

  北京也刚刚开始回暖,春寒料峭,阴晴不定,忽冷忽热,时而东风轻拂。柳回青眼,迎春花含苞欲放。一条条护城河已是雪融冰消,荡起涟漪。

  “**一刻值千金”。上班前的几天里,俩人几乎足不出户,“夜夜笙歌”,耽于**,乐此不疲,天天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朝朝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日日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不知不觉地,俩人俱脸红扑扑的,容光焕发。自然而然地,俩人之间的感情又达到了沸点!

  大年初七,俩人就照常上下班了。这时,苏春华对郑雅琳更加热情了,车接车送,风雨无阻。这样一来,郑雅琳招来多少“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啊!但是,她毫不在意,引以为豪。她“小辣椒”的雅称那可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的!在外面,她依然对苏春华颐指气使,指手画脚。苏春华早已习以为常了,对此并不在意,压根也没向心里去。更何况,苏春华本来就是个大肚能容的大男人!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他又怎会斤斤计较呢?习惯成自然了。

  刚到暮春时节,花儿大多都凋谢了,楼下的小花园里只有“蔷薇花开蝶也来”。陈立清所属公司的伊朗分部正好缺一名经理人选。他找这个同事谈话,这个推说“身体不适”;同那个谈心,那个道“家里有事”;跟年轻一点的磨破了嘴皮子,人家硬说吃不了牛羊肉。这样,费了半天口舌,用了浑身的劲儿,尽管这个职位年薪高达四五十万,但各个拒绝了他的“一番好意”。原因很简单:水土不服,在伊朗生活太苦了。大家都一门心思盯着美国或欧洲,拿钱更多,生活又舒服。而领导层催得紧迫,万般无奈之下,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苏春华。只有苏春华才能为他解燃眉之急!但想来想去,他实在难以启齿,心想:“人家小两口在一起过着甜甜蜜蜜的日子,而自己硬要棒打鸳鸯,将他们俩生生分开,于心何忍?情何以堪?”但是,他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了。于是,他把心一横,决定忍痛割爱,问一问苏春华试一试。事实上,他巴不得到时候苏春华一口回绝他呢,这样他内心才好受点。他真的是左右为难!

  这天中午,陈立清特意请苏春华到台湾饭店就餐。他抱着复杂的心情,眉头紧锁。

  陈立清特地点了一条清蒸桂鱼,一盘海虾,一份黄花菜,要了两瓶青岛啤酒。

  见他愁眉苦脸的表情,苏春华先就明白几分:鸿门宴啊!

  一面闲聊,俩人一面就着菜肴很快将两瓶啤酒喝完。这时,陈立清终于言归正传了。他苦笑着道:“阿华大哥,不瞒你说,我有我的难处。我现在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说着,他不敢直视苏春华的双眸。听了,苏春华呵呵一笑,道:“哈哈!咱们是兄弟,有事的话,但说无妨,看我能不能帮上忙。只要能帮上忙,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话虽这么说,但苏春华的心里直打鼓。于是,陈立清吞吞吐吐地道:“我想派你到伊朗去。那儿正好缺一个经理的位子。”一听之下,对苏春华而言,真是晴天里的霹雳,他顿时晕头转向,心想:“陈立清啊陈立清,大义灭亲呢,你敢情拿我开刀啊。我招谁惹谁了?”于是,他瞪了陈立清一眼,毫不客气地道:“你还是杀了我得啦,我可不想去,我和郑雅琳还没亲热够呢,而且我们俩正想赶紧要个孩子呢。你还是另请高明吧,恕我不奉陪了!真够阴险的你!”说罢,他起身就走。

  苏春华也没到公司去,愤愤不平地开车直接回家了。

  俗语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苏春华怎么也想不到,他为陈立清立下汗马功劳,而今陈立清却翻脸不认人,让自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硬是要离散他们的小家庭——他和郑雅琳的小安乐窝。陈立清简直太居心叵测了!不可理喻,他一时无论如何也想不通,陈立清心里到底打的什么如意算盘。

  一个人躺在沙发上,点上一支烟,一面慢慢抽着烟,他一面沉思冥想,心里翻腾来翻腾去,心神不宁。接连吸了三根烟,苏春华也没理清头绪,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他干脆给郑雅琳去了个电话,一五一十地将此事告诉了郑雅琳,令他万没想到的是,郑雅琳在电话里哈哈一笑,轻声道:“既然陈立清有难,你就为他排忧解难,去一趟呗!一年薪水四五十万呢,这个数字可不小,到时候有了孩子,咱们用得着!”原来,陈立清见与苏春华毫无商量的余地,就急中生智,特意找了邵莲,又让邵莲出马,将陈立清的难处夸大了一百倍向郑雅琳诉说了一通,并告诉她这个位子一年最少可以拿四五十万。倒不是一心一意为陈立清帮忙,而是陈立清一口承诺的高收入,郑雅琳不由地为之心动了。

  听了郑雅琳的一番话,苏春华气就不打一处来,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抽了一根烟,又点上一根,一根接一根,抽得满屋子烟雾缭绕,烟味呛人。他已很久没抽烟了,他想好好镇静镇静,这时候,心头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天下午,苏春华没有驾车去接郑雅琳。郑雅琳知道苏春华肯定一个人生闷气呢,毫不奇怪。无奈之下,她只好自己坐公共汽车回家。

  郑雅琳提着一大袋蔬菜水果回到家里,马上闻到满屋子的烟味,只见苏春华躺在沙发上,两眼盯着天花板发呆。见状,她赶紧放下袋子,挨到苏春华身边,轻轻柔柔地道:“呵呵哈哈先生,生闷气呢?实话实说,我也不舍得你走,更何况是去伊朗那地方,除了羊肉,就是牛肉!不过呢,薪水的确可观,又是个闲差。将来有了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再说,你这次为陈立清拔刀相助,他就欠你一个大大的人情。陈立清可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尽管他在女人方面有点不解风情!”见苏春华脸色缓和了,开始面呈霁色,郑雅琳又和颜悦色,继续劝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呵呵哈哈先生,你去伊朗的话,其实咱们还是可以经常聚一聚的。我呢,可以打着考察的名义去那儿,你呢,也可以打着出差的旗号常常回来,何乐而不为?”听了,苏春华终于开口了,他“唉”了一声,淡淡地道:“去就去呗!既然你都开金口了,我哪敢不从?!”说罢,他从沙发上起身,走到郑雅琳跟前,用力抱了她一下。郑雅琳会意,也不急着吃饭,俩人就进了卧室,顿时颠鸾倒凤,被翻红浪。

  过了几天,签证办好,苏春华就要赴伊朗了。“悲欢离合总关情”。临行,郑雅琳珠泪盈眶。

  苏春华一走,“独守孤房泪如雨。”郑雅琳深切地感受到了寂寞的滋味。苏春华对她也是日夜思念。他们俩几乎天天通电话,互报平安。

  这个夏天,**疫情肆虐北京,这儿隔离,那儿封闭,一时间,人心慌慌,谈sars色变。这可吓坏了郑雅琳,她心慌意乱,她在京可是无依无靠啊!疫情也牵动着苏春华的心,他担心郑雅琳呢,他在伊朗更是惴惴不安、寝食难安。

  于是,苏春华在伊朗不断打电话给郑雅琳,一次又一次地劝说郑雅琳到伊朗暂避一下。郑雅琳最终毅然决定赴伊朗一趟,并办理了签证手续。她以出国考察的名义飞到伊朗。

  苏春华亲自到机场接她。异国他乡,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俩人情深意浓。他们俩的感情又达到了沸点!

  在伊朗,俩人天天不是吃羊肉,就是吃牛肉,刚开始觉得新鲜,味道不错,还可以勉强应付,可他们俩毕竟都是汉人,吃猪肉长大的。吃了一段时间牛羊肉之后,再也忍不住了,闻到牛羊肉的腥膻味道,就倒胃口,直想吐。在伊朗的日子好难熬啊!郑雅琳都想不出这段日子苏春华是怎么熬过来的,她开始反思,一想起自己这个小财迷硬是把苏春华推到伊朗,郑雅琳就追悔莫及。好在一个月之后,北京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俩人赶紧一起飞回北京。

  在北京,俩人又过起了形影相随、甜甜蜜蜜的生活。苏春华向郑雅琳上交了在伊朗挣得的二十万血汗钱,又做起了甩手掌柜的。

  现在,任凭陈立清与邵莲合起来磨破了嘴皮子,郑雅琳也不肯让苏春华再去伊朗。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晴日晒,苏春华又开始做起郑雅琳的专车司机,早送晚接。

  苏春华想着:这种日子要是能够持续下去该多好啊!谁愿四处奔波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