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阴阳师 第二百八十二章偶遇赶尸先生
作者:于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就在薛凝话落音的时候,铃铛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一次我把之前质疑的声音给收了起来,因为我看见一个穿着长衫的人,手上拿着一个铃铛,身后跟着一群人。.136zw.>最新最快更新

  看样子我们应该是遇到了湘西一代的赶尸先生,随着穿长衫的男人渐渐的向我们靠近,我也看清楚了他的模样,大约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岁月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不少沧桑感。

  在他背后,还跟着三具穿着黑色衣服,额头贴着符咒的尸体,他也看见了我们,连忙大声喊道:“快点走开,这东西不吉利,别跟你们带来一身晦气。”

  我很想说这些东西我并没有放在眼里面,不过他也是出于一番好意,我当然不能把这种话说出来,只能对他笑道:“多谢前辈好意,我们也是同道中人,这些东西无妨。”

  那个中年赶尸先生听到我这样说以后,脸上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的神色,一双眼睛不停的在我们三人身上打转。

  他望了许久以后,试探性的问道:“不知道你们三位是那里的人?”

  我知道,他这是在试探我们三人的口风,要是我说是一个小门派出来的,他肯定不会在理会我们,要是我说是大门派的人,他虽然不一定会巴结我们,但是起码不会看不起我们,多少还会给我们身后的门派一点面子。

  “我们三人来自重庆,我来自茅山一派,她来自龙虎山,这位是我的徒弟。”我指着薛凝跟杨晨两人介绍道。

  中年赶尸先生听到我自报家门以后,脸上顿时浮起一丝笑容:“原来三位是茅山一派的人,真是英雄出少年。”

  “过奖了,不知道先生是那里人?”我也礼貌性回问道。

  “我是湘西赶尸人,一个无名小卒,不提名字也罢。”

  “总有一个称呼吧?”

  他想了一会儿对我说道:“我年纪肯定比你们大,要是你们不介意的话,就叫我一声魏大哥。”

  “当然不介意,不知道魏大哥这一次赶尸准备去什么地方?”我其实心里面对湘西一派的赶尸很好奇,所以看到有这一派的人,难免会多问上几句。

  虽然我们茅山一派也赶尸,不过跟正宗的湘西赶尸人比起来,多少还是有些差距的。

  赶尸对于湘西人来说,属于苗族的民俗,属于巫文化,亦说与祝由科有关。

  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

  不过现在湘西赶尸并没有以前吃香了,以前旧社会的时候,很多人犯罪以后会被砍头或者处于其它死刑。

  外籍死囚的亲属和同乡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会凑一些银子给他们请来的老司(惯例是各着青衣和红衣的两位),买好一应物品。行刑当天,老司和助手以及帮忙的人都要在法场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头落地。

  一等到监斩官离开法场,红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语,助手帮忙将被斩的客籍死囚身首缝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将辰砂(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然后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辰州符)堵紧。网.136zw.>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魂魄留在死者体内。

  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封面而戴)。诸事办妥,红衣老司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外籍死尸便会应声站起……

  运输过程

  赶尸的人则是湘西一代的赶尸人,当地人比较喜欢叫他们“赶尸匠”。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一人赶。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符。

  赶尸人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赶尸途中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

  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到目的地两三天前,赶尸人会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手和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

  因为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和“诈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三不赶: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

  我根据阴阳笔记本里面记载,好像是说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赶,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

  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则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样不能赶。

  还要他们湘西赶尸人收徒也跟我们茅山一派不一样,我听爷爷说过,在湘西的赶尸人,也就是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也不会跟我们茅山一派一样看天赋,看心地。

  他们是徒弟想要拜师,必须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年满十八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要是长得不够难看,或者太漂亮,赶尸先生一般都不会收其做徒弟。

  面试的时候,赶尸匠先让徒弟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让徒弟突然停下,要徒弟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这个人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

  接着,赶尸匠要徒弟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这就是赶尸匠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徒弟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徒弟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

  要是这三点都没有问题,那赶尸匠便会收其为徒,收徒以后,第一件事是画符,这种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途中遇到意外情况,便将这种奇特的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有时也烧灰和水吞服。

  同时徒弟必须学会三十六种功,才能去赶尸。第一件功,便是死尸“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让死尸能站立起来。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让尸体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转弯功”,也就是尸体走路能转弯。另外,还有“下坡功”“过桥功”“哑狗功”“还魂功”等。

  不过最神秘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这其中还包含很多东西,比如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湘西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一直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流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但却根深蒂固的留在人心。

  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蛊主)进攻,索取食物,蛊主难受,就将蛊放出去危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