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 第十七章
作者:仪萍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白凤山腰西北处有一个巨大的洞穴。直通通往下。洞穴周围便是断崖。有着近似90度的绝壁。山崖上山花烂漫,搭建着临时庇护所。艾德姆已经换好了衣服从里面走出来。艾德姆看了看手链上的时间。

  艾德姆说:“已经下午3点了。他还没有出来的迹象吗。”

  simon半蹲在洞口往里观看,他试探地往洞里扔进去一小块石头,什么声音都没有,只听到呼呼的风声。只好冲艾德姆嘿嘿笑了一下。

  艾德姆皱了皱眉头:“在夜晚来临之前,我们要尽量找到近水源的地方露宿。可是现在前方已经是断崖,如果这洞穴内再没有路的话……。”

  突然听到洞内呼哨一声剑声,直飞出来。simon闪避了一下。吹了一声唿哨。马西亚执着弓弩从洞内跃出来。

  simon问:“怎么样?”

  马西亚低头整理身上的装备和沾上的杂草,洞内有另外有几组互相通连的岩洞。四通八达,曲折宛转,很难找到出口。里面灌木丛生。扔满了活鸡和死羊。如果没有错的话,这应该就是附件山村乡民顶礼膜拜的白凤洞了。

  simon沉思了一下,说道:“传说中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地方?”

  马西亚回答:“不错。”

  马西亚走到临时庇护所里面开始换衣服。帐篷外传来他的声音:“传说中女娲生于成纪,凤姓,又叫凤里牺。是被中国民间广泛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是盘古开天辟的之后最杰出的女神。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地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很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也终于敛迹了。人类重新又过着平安的生活。这就是中国古书中《淮南子》和《览冥训》中记载的,‘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了。”

  马西亚从帐篷里走了出来。他已经全副武装地换好衣服。在打开他的背包在找寻什么东西。艾德姆说:“在史前文明中,这种世界性的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的神话并不少见。这个听起来像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

  simon说:“哈哈,若果真如此的话,“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就应该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和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固,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这个神话依据上古时代的传说编撰于东汉年间,冀州当然就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也就是说这一段描述了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也就是这里了。”

  艾德姆耸耸肩膀:“很完美的猜想。但想象再完美,可能跟事实也着巨大的差距。正是你们坚持自己完美的猜想,已经浪费了我们2个小时在白凤洞里找路。马西亚同学,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马西亚不说话,从背包里拿出一条8字环。然后将背包背在身上,他摇了摇身边的一棵粗壮大树的树枝。利落地将绳子地带环固定在大树上的树枝上。马西亚把绳子在自己身上固定好。检查了一下绳子安全地穿过固定点。以非常漂亮的姿势缓慢而平缓地在山崖上移动,呈钟摆式,一截一截地开始降落下去。

  simon朝艾德姆摊了摊手。

  比赛到达了白凤山下。simon最后一个垂降下来。他呼了口气。拍拍手,小心地抽回垂降绳。simon说:“哎,使用这种利用摩擦力以安全地控制沿绳下降速度的技巧,虽然简单快速。但是如果垂降系统中的任何环节失败,结果就会是灾难性的。马西亚同学真是太冒险了。”

  一阵寒风吹来。simon回过头看,只见绵延往前的,是一座座小的高山草甸。草甸往前,赫然出现在前方的,是一大片耸起的冰山。马西亚和艾德姆坐在通往冰山的长城边上休息。他们边吃东西,边仔细观看着上面的石头。simon走了过去。也坐下来,把背包放在地上,拆开一瓶水。马西亚沉思地看着手里的化石。

  马西亚说:“身体两侧对称,上下扁平,由头、胸、尾三部组成,分背、腹两面,背甲被两条纵向背沟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整个身体纵、横皆可分为三部分。是三叶虫化石。”

  艾德姆接上话题:“三叶虫属海里游移和漂浮动物,开始出现于早寒武纪,古生代末全部灭绝。出现了‘三叶虫化石’这样的标准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这里的地层年代是古生代。而且在相当久的一部分时间里,这里的自然环境,应该是一片汪洋大海。”

  simon:“呵呵,平地起高山,沧海变桑田。现在我们目力所及险恶的高山,可能却是当年美丽的上古女神建立功业之处。这样想想,多么艰苦的征途,也变得有趣多了。”

  艾德姆耸耸肩膀:“你还在想着女娲之事吗?即使远古时期真有彗星碰撞,洪水泛滥的情况。生造出一个飞天补石的女神还是太荒谬了。天怎么可能是被补好的呢?”

  simon看着前方的高山说:“没有什么荒谬的。纵观中国的远古神话,包括盘古开天,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天梯、天缺地残等等,其实都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天’。而这些‘天’,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第一、我们所谓的‘天’,在一个不能确定的时代里,曾经距离我们很近。盘古神话里,天和地挨得很近,几乎就要重合了,害得盘古只好站在中间顶着。共工‘触山’的神话里,天与地距离也不远,中间仅仅隔着一座不周山。在其他‘天梯’的神话里,天地也是很近的,连凡人都能顺着‘天梯’爬到天上,可见,在神话讲述的那个时代,天离地很近,就悬浮在我们的头顶上。第二、‘天’和地是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分离的,在盘古神话里,天离开地是因为盘古凿断了天地相连的部分,同时也因为盘古在天地中间倒下去的缘故。共工的神话就更明确了,就是因为他碰断了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才导致天地分离。同时,天地分离有十分强烈的动感。在盘古神话里,“天日高一丈”,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降下来与大地重合,摇摇欲坠。在共工的神话里,不周山倒了,而天连接不周山的那部分竟然“轰”地崩塌了一块,然后才冉冉升起。因为神话的核心是天而不是地,因此,在描述中“天”有了很强的动态感觉。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真实背景的话,那么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的物体。”

  simon喝了一口水,想了一想说:“至少肉眼可以看见,因为古人没有显微镜。三、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是由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某种有形的物质性东西构成的。在共工神话里,天崩塌地那一块正好是与不周山上连接的那一块。不周山是高山无疑,是山就为五土之一,那么,天崩地那一块也应与不周山相同了。再后来,女娲补天的神话也一样。很明显,神话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拟成物来描写,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古人出于宗教的需要……。”

  simon耸耸肩膀:“任何神话都与宗教情怀有关。确实把虚无的天空拟成有形的物质,因为无形的虚天是很难想象的。如此一来,问题出现了,既然虚无的天空无法想象,为什么还要去想象呢?什么才是产生想象的理由呢?无形的虚天没有引人注目,从而产生宗教倾向的特质,因此,由于宗教需要而把天拟成物的可能性不大。而另一种可能是,神话本身表达的就是真实,它是对天地直描,是在表达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那一事件中,天就如神话中表现出来的一模一样。”

  面对两个不同的天概念,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去取舍呢?

  simon站起来,走到长城边上,看着远方的群山。simon说:“在整个考虑了中国‘天’的系列神话,包括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天梯、天缺地残等等后,我们认为,中国天系列神话的出现绝非偶然,这些神话的主干恰好可以排列成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有勇气去面对这样一个大胆的推论:神话中向后人描绘的‘天’,它并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实在‘天’,即天是指一种实有的物体。所有的天神话都在讲述‘天’这一物体在史前发生变动的真实记载。也就是说,中国神话中的‘天’与我们现在的天概念指的不是一回事。”

  艾德姆说:“你是说,中国神话中的‘天’,曾经是一个实体,是由有形有体的物质构成的。而女娲补天,补地就是这样的‘实体’?这是多么离奇的推论啊!你不能随意地拼接一两则神话的某些内容,就得出一个异想天开的结论。”

  马西亚站起来,一边整理包一边说:“我们不能因为缺少实证的根据就失去进行严肃假设的勇气。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了实证的作用,甚至被它束缚……。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发现是系统研究后的结果呢?瓦特发明引发欧洲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不也是源于蒸气推动壶盖的一个偶然启示吗?当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时他掌握了多少证据呢?”

  马西亚顿了顿:“第四纪地质学家研究了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规律。发现有多次重要的降温事件。在距今8500—3000年前后全新世的大暖期是新石器古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此期间也是一个气候剧烈波动的时期。其中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次降温事件,被称为‘小冰期’的事件影响非常巨大。这一时间也是中原文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地质学家们使用环境演化高分辨率分析的方法研究全新世古环境等问题时提出,在距今4—4200年间有一次降温事件,事件的结果导致了古文化的变迁。而那个时候,可能是simon设想的关于天外来物撞击灾害造成巨大破坏的时候。也可能就是女娲诞生的时候。”

  艾德姆说:“听了simon这番有关‘天’的高论后,你也相信有女娲这个人的存在了吗?真是疯狂!”

  simon哈哈哈地大笑起来。他抬头看了看天空的云朵,说:“天,天上有卷层云形成。看来要有雨雪来临。我们要尽快到达前面的那座冰山,兵山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