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第四百六十二章 妥协(一)
作者:悦小童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四百六十二章妥协(一)

  舆论的力量,后世无数次得到验证。

  大唐军队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所为,经《长安周报》的轮番报道,立即成为全国人民每日醒来的首要谈资。其后,齐国公的五名护卫在庆州城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新罗拒不交凶手,将晋王、齐国公和房驸马围困半月城等等,引发了众怒,上到八旬老翁,下到三岁稚童,提到新罗,都要吐一口唾沫,骂一声“卑鄙无耻”。想想啊,齐国公不过十五岁的少年郎,还从未学过剑术,就将那个自诩为新罗剑术第一的护国大将军金庾信轻松打败,呵呵,还是一招致胜,不料,新罗人便恼羞成怒,见公开的比斗不行,就暗地里耍心计,将齐国公五名出宫采买的护卫设计暗害,太可耻了!还好,晋王殿下他们挟持金庾信离开王宫,顺带将金春秋和金廉长,自己出身贵族的二十名花郎一并拿下,让善德女王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为难势单力薄的大唐军队。想起了很为深入新罗腹地的那一万三千人担心,他们可是驻扎在新罗的都城外,处于新罗军队的四面包围之中,就算新罗人不进攻,只要紧紧围住,不到半月,军队便断了粮草,还有水源也是个大问题。哎哎,真替晋王殿下、齐国公他们担心啊!

  武珝一边审查报刊,心中暗暗担心。虽然,金雕送回来的书信中总是说“一切安好”,但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特别是如今正处于新罗人的眼皮下,如今尚未发生摩擦,也不过是仗着手里有震天雷这一利器,但毕竟军队人数太少,正式的军人只有一万人,其余三千人还是崔瑾等人的护卫。

  李承乾正在给李世民读书信。李世民一边听,一边评判,道:“小十三郎还是冲动了些,虽说手有利器,但毕竟数量有限,若是新罗人不畏生死,拼命进攻营地,区区一万余人如何能挡得住?要谈判便谈判吧,何须将自己陷入险境,居然还敢住进半月城内,居于善德的眼皮下,也幸亏他们机警,把狗屁护国大将军抓住当成了人质,这才顺利出城,不然,在待几日,说不得善德那女人很有可能会起怀心思,那时,岂能脱困?”

  李承乾皱着眉头,严肃地道:“阿耶得好好叱责稚奴他们一顿,真是胆大包天,岂不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为了那一丁点银子,他们就把自己当诱饵,真是太不省心了!”

  李世民的手一顿,一丁点银子?哎哎,是五千三百二十二万七千四百两银子好不好?虽然这几年国库收入多了几十几百倍,但也是很紧张的,改善民生要钱,救灾赈灾要钱,基础建设要钱,官吏的俸禄增加又是一大笔钱,处处要钱,每天一听各省各部的大臣叫穷要钱,自己就恨不得多多发行纸币,幸亏自家三儿子李恪还牢牢地守住底线,否则纸币都要贬值了。话说,大唐皇家银行成立已有六七年了,终于正式推出了面额不同的纸币,分为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因为是从银票、金票逐步过渡,又经过数年的精心筹划和宣传,大家从最初的不安、观望到接受、使用,现如今,完全感受到了纸币所带来的便宜。当然,这纸币不过是平时购买东西所用,若是你行商或者要在外地支取,便可使用存折,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便可在任何一家外地银行支取。最便宜的是,若是你为大额交易,比如购买房产、田地,双方可以到银行划账,不必像过去那样推一车的铜钱,太费事儿了。

  话题偏移了,将视线拉回。

  李世民想到那五千三百二十二万七千四百两银子,心里就一阵嘀咕。小十三郎到哪里都不忘发家致富,不过是与人比比剑术,居然就“骗”了这笔巨额赌注,也亏得他武艺高强,不然,不是要白白亏了五百万两银子?不过,他也不是吃独食儿的,只给自己留下三成,其余全都分了出来。比如,自己和承乾,便白得了两成,便是一千余万两银子,这可是进内库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必看大臣们的脸色。咳咳,承乾要那么多银子干嘛,反正这江山以后不都是留给他的,那一成就一并交上来吧!

  李承乾正读到这笔巨额收入,抬眼瞧了瞧李世民,笑道:“表弟他们也太胡闹了,金庾信十八岁便成为花郎组织的‘国仙’,也不是胡乱吹牛的,必是有几分手段,他们居然便敢下重注,万幸赢了,待他们回来,得好好说说他们才是。不过,表弟想必也是极有把握,不然,他不会如此冲动行事,毕竟是五百万两银子,都是好不易从高句丽王宫中搜到的。既然是以战利品做本钱,将获利分出来也是应当的。只是,儿子就不必要那一成的银子了,吃住行都在宫中,也没有花费的地方,还是请阿耶处置的好。”嘿嘿,五百多万两银子,自己真拿了,不会让人猜忌?也亏得表弟在信中只是说两成归皇家。这可是他自己凭着本事赚取的,只是数额太大了,不然,完全不必分出来的。

  “阿耶,表弟说,要求新罗的几家大家族支付赎金,共计二千二百万两银子,只是新罗人太穷了,恐怕他们拿不住来,就算能得一半也是极限了。”李承乾继续道。不由摇头,表弟真是钻钱眼里面了,无论何时都忘不了赚钱啊。

  崔瑾自然是不会吃独食儿的,无论最后得到多少赎金,他自己、李治、房遗爱各一成,安修仁、柴氏兄弟等人合计一成(包括崔玦、格山、狄仁杰、徐齐聃),一万余名将士合计一成,未在新罗的其余将领合计一成,未在新罗的其余十余万士兵合计两成,其余两成归大唐皇家。

  李世民飞快地盘算着,冷哼一声,道:“虽说新罗乃小国,但那些大家族可是富得流油,仔细搜一搜,二千二百万两银子还是能够拿出来的。”

  “阿耶英明!”李承乾暗笑不已,现在一提到钱,自家老爹也很不客气了,怪不得稚奴那么爱钱呢,都是血脉传承不是?

  想到女婿给自己带来的若干好处,李世民也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一声,吩咐道:“给小十三郎回信时告诉他,见好就收,不要把善德逼急了,最毒妇人心,又有‘狗急跳墙’之说。故此,在大军尚未压境前,还是小心一些,委婉一些,拖延到你姑父腾出手来再收拾新罗。”

  “是!儿子也是如此认为。”李承乾欠身道。所不遗憾是假的,看到那么多银子,还没在眼前晃一晃,便飞走了。好吧好吧,反正以后都是自己的,就如那大家族,嫡长子承继爵位和最少七成的家业、全部祖业(包括祖宅、祭田等)。如此想着,心里也稍稍舒坦了些。他深知,只要自己不作死,那个位置便妥妥的是自己的。而自己会作死吗?肯定不会。

  太子手里的权力过大,钱财过多,这让当皇帝老爹的如何想?会不会怀疑太子翅膀硬了,想单飞了,想培养势力了,想谋取自己的屁股下的位置了?当皇帝的,越是英明神武,越是戒心满满,即便是自己最信任的儿子,一旦涉及到权力,那信任也便成了泡沫,一戳就破,根本禁不住几次考验试探。多年前,李承乾便从崔瑾亲手编写的《帝王策》中体验到。太子不易啊,古往今来,能从太子顺利继位的便没有几人。所以,李承乾越来越小心谨慎,时刻将“孝道”牢记心头。天子,先为君王后为父亲、丈夫、儿子,不要试图挑战他的权威。

  长子知情知趣,李世民心头很是欣慰:“你也不必全部交上来,毕竟是小十三郎的一片心意。”留多少给长子呢?稚奴跟着小十三郎出征,倒是大大地得了便宜,所以,也不能让长子太寒心了。那么,就给他一成好了,也是几十万两银子呢,就让他投入到他的东宫禁卫中去。

  其实,李承乾不缺钱,这些年,无论是崔瑾的某些产业的分红,还是从海上获利,几年下来,便是一笔天文数字,幸亏有银行,不仅安全可靠,还可以吃利息。算算,自己的身家有多少呢?嗯,还得回去清点自己的存折。

  新罗,庆州城外,大唐军队营地。

  朴常林并一干家族代表想与崔瑾喊价还价,但被房遗爱拒绝,送出营地。并告知,三日内,若不缴纳食宿费,撕票,咳咳,不是,是严惩,行刺大唐亲王未遂,凌迟处死,并诛九族。众人打了个寒颤,诛九族,无论是新罗的王族还是贵族,都会被灭杀得干净,新罗便没了存在的必要。

  朴常林赶紧赶回半月城,求见善德女王,将事情一讲,善德女王更为着急,连忙将各家族族长传唤进宫,令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人质”救出来,否则,新罗不保。各家族叫苦连天,不是不想救,而是囊中羞涩,拿不出那笔赎金。比如,金庾信、金春秋虽然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家族坚强的依仗,但是,要在短短的三日内清扫出五百万两银子,着实急白了两家家长的头发,一下子便衰老了十几岁。不能不救,但不能任大唐人漫天喊价。

  朴常林再次携带各家代表出城。经多次友好、激烈的谈判,终于就金庾信、金春秋等人的食宿费达成一致意见。具体如下:金庾信、金春秋各五十万两银子,金廉长十万两,二十名花郎每人五千两,合计一白二十万两银子,一次性付清,不得分期,更不能赊欠。

  代表们还想继续商谈,可是,崔瑾等人极不耐烦。最后,房遗爱将桌案狠狠一拍,冷冷地盯着代表们,淡淡地道:“除了这食宿费,咱们还得算算大军滞留此地,每日花费巨大,前几日便提出,不多,一人一日一两银子,速速将两日的食宿费拿来,否则,咱们可不能保证金庾信地等人在营帐是否高兴了!”

  朴常林很是懊恼,因为,他的一个子侄也是被关押的花郎中的一员。但是,虽是贵族,但非权贵,家里把那五千两银子一淘(有的搜刮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家人就要去吃西北风了。

  崔瑾可是很不耐烦与人扯皮,便道,三日内,若不全额支付精神损失费加每日翻倍的食宿费,那么,咱们可不能再让人吃白食,要么就地砍头示众,要不震天雷开道,到时候,庆州城血路成河、伏尸遍野,尔等便是千古的罪人。

  又是一个“三日”,但是,大家可不敢像前阵子那般拖延,这可是要人命的大事儿。不到两日,一辆辆装载了白银的马车驶向大唐军营。一一清点,并未缺少,当然也没有多余。房遗爱和李治一边清点,一边叹气,这与预期相差太远,一个是二千二百万,一个是一百二十万,天壤之别,如何甘心?

  崔瑾整日听他们埋怨,教训狄仁杰和徐齐聃:“人心不足蛇吞象,切记切记!”

  狄仁杰和徐齐聃慎重地点头,但脸上不由带出几分失望。房遗爱哼哼道:“这下子,你们的老婆本儿都被白白的咬了一大口去,都怪你们的老师太心软,生怕人家会因为拿不住钱而铤而走险。”

  崔瑾哪里会心软,不过是想着,若要离开朝鲜半岛,还得有些日子,柴绍如今也不好过,整日与各方扯皮,特别是高句丽的那些王室贵族,哪里吃得消这些苦累,整日便找麻烦,一会儿嫌弃饭菜不好吃,一会儿嫌弃军营太闹腾要求换个好一点儿的环境。反正,在朝廷派遣的官吏尚未到达之前,柴绍会尽量耐着性子处理地方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