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江山 第十七章 回城
作者:东庐夕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更新快,,免费读!

  高起潜听了李九华的名号官职,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利害,道:“此事不难,咱家可以做主。民团之事不是咱家能做主的,成与不成便看天意了。”

  李爽躬身行礼:“谢公公。”

  高起潜挥挥手说道:“赶紧给咱家滚蛋,有生之年别让我再见到你。”

  李爽一笑:“遵命。”说罢转身出了阁楼,不再多看一眼。

  高起潜心中恨意渐起,却又投鼠忌器,终是愤恨了一阵,回后堂去了。

  李爽出了阁楼,来到城门处,常勇等人看到李爽出来,一起围过来问道:“公子,事情如何,那老阉狗可答应了?”

  李爽点点头,低声说道:“答应了,成与不成已经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了,相信高起潜会尽力,不然宣扬开来,谁都不好看。”说罢,翻身上马,拨转马头,低声道:“此处不宜久留,高起潜大军很快要南下,我们且回获鹿静观其变。”

  说罢一抖缰绳,高声呼喝,带着众人奔驰而去,随着战马起伏,李爽举目远眺,天地苍茫,从此人生便大不一样,此行冒险,只为了救出李九华,如今看来初见成效。

  行了不止一日,李爽等人早进了太行山中,一路潜行,风餐露宿,等到了获鹿城外山谷之中,李爽派张达等人去打探了一番,建奴大军早已走了,整个城中一片废墟,空空如也,甚至尸首却也看不到。张达不敢多待,匆匆打探一番便折返回山中,将情况一说,众人惊疑不定。

  李爽待着众人下得山来,进了城中,只见满目疮痍,整个城中看不到一处完好的房屋,在外逃难的人们得知建奴撤走了,开始陆陆续续返回,在街上不远就能看到一伙伙的行人面目呆滞、毫无生气。还有的看到家里的惨状,放声大哭,连带着其他人也跟着哭泣,一时间城中满是愁云惨雾。李爽众人在城中找了一圈,只看到零星的几个尸首,翻找了一遍也没找到刘氏、李膏、李亮的尸首。

  众人寻的累了,坐在街中休息,却见常勇等人坐立难安,李爽猛然省悟,只顾着寻找自己家人,却忽略了其他人也是有家人的,当下与几人约定时间,散了队伍回家寻找家人去了。高大等人家破人亡,也回去收敛安葬家人去了。

  赵十方在十方院中找寻了一番,又在城中找寻一番一无所获,实在无处可去,便跟着李爽。两人又找了一会儿,觉得腹中饥饿,便想去城外想打些野味,走到城东时,只见一个百姓狂奔而来,边跑边喊:“找到尸首了!在城东门外河道之中!”

  随着这声喊,人们轰的一声都往城东跑去,李爽和赵十方也打马跟了上去,待到了河边,只见河道中堆着一片烧过的骨殖,河道边缘焦黑一片,虽过了几天时间,依然腥臭难闻。

  寻找亲人的人们跑到河边,看到如此惨状个个呆若木鸡,亲人横遭惨祸,却不得入土为安,尸首还遭烈火焚烧,百姓群情激愤,早有人忍不住趴在河边不住的磕头痛哭。

  李爽看着人们的惨状,心下凄然,与赵十方耳语一番,赵十方打马奔十方院而去。

  李爽下了马,慢慢走到河道边,定睛往下看去,只见焦炭之中参杂着没有烧完的残肢断臂,有的焦炭的人形还保持着临死的痛苦挣扎,显然是活着的时候给扔进火坑的。一阵风吹过,骨灰弥漫,如同地狱。

  这情景与战阵厮杀还不一样,战阵之上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精神和肌肉高度紧张,是根本顾不得在意那些阵亡的死人。看了一阵,李爽不忍再看,只觉得义愤填膺,又觉得腹中翻滚,独自回到城门之中等着赵十方。

  刚刚靠在门洞里,思索着怎么收拾这残破的局面,耳边就听得城门里几个人骂着建奴的残暴,骂着骂着又说起了建奴的凶残。

  一个老者说道:“那日城破,我本欲寻死,跳下城墙,却不想摔入了一间民房之中昏了过去,再醒来时城中大火,我躲入水瓮之中才勉强逃得不死。”

  旁边一人问道:“那你家人可安好?”

  老者道:“我哪里有什么家人,老汉无子无孙,老妻已经去了十年了,一直便是孤老头子,本来想着守城时与建奴拼了这条命,却不想老天爷不收。”

  “那你可知这尸首是怎么回事?”

  “知道,知道……”老汉声音渐渐苍凉:“老汉我活了五十七,似建奴这般没有人性的还是头一次见。那建奴在城中烧杀抢掠,丧尽天良。建奴信鬼神,害怕城中冤魂索债,便将尸首屯于河道之中,一把火烧成了灰,本来还要用水冲散了骨灰,却不知为何没有做。”

  李爽听这人所知详细,便凑过去问道:“老人家有礼了,请问你可知守城刘氏消息。”

  老汉定睛看着李爽,问道:“老汉眼拙,阁下是?”

  “井陉兵备道李九华之子,刘氏是我生母。”

  “啊,原来是守备之子,失敬失敬。”老汉重新见礼,说道:“老汉却是知道,只是……只是李小将军切莫太过悲伤,刘夫人实乃我城中百姓之楷模。”

  城破时刘氏组织军民节节抵抗,最后与百十来人被困在东北角的城墙上,这老汉便也在其中。眼看建奴破城,刘氏等人被围困,本已无生路,建奴却见这些人中女子居多,顿时起了歹心,刘氏为了不受其辱,便与被围的四十八个女子一同飞身跳下城墙,粉身碎骨而死。这老汉见此,也不愿苟活,这才跳墙逃得一命。

  说到这里,老汉见李爽双目尽赤便住了口。李爽收摄心神,对着老汉躬身一礼,转身又出了城门。

  待出了城门,李爽解下水囊,咕噜咕噜灌了几口凉水,方才压下心中烦闷,已是后世的李爽其实研究过这段历史,官方没有记载,只能从民间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中去窥探真相,如今听到这样惨烈的事实,还是对刘氏的悲壮动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