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第217章 为何读书
作者:七帅的小说      更新:2020-04-22

  允熥送走了梅殷,马上让常瑞江去把文垚,和宝庆她们三个叫过来。

  前两天允熥答应抱琴亲自给文垚开蒙,后来想着既然如此那就把宝庆她们三个叫过来一起上学吧,所以第二天和熙瑶说了。

  熙瑶当然是不会反对的,上午和她说了,下午四个小桌子都打好了送到了乾清宫。

  但是前两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允熥觉得事情特多,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直到今天才有空。

  王喜指示小宦官把东西都摆出来。没等一会儿,四个小孩子来了。

  宝庆走进来,笑着对允熥说道:“大侄子,你要教我们读书吗?”

  允熥听到她的称呼,顿时觉得头大,他已经预感到,要是今日的讲课不成功,宝庆会是最大问题。

  事实果然是与允熥预料的一样。宝庆在课堂上总是打断允熥说话,又不时提一些与课堂上无关的问题,并且散思维要和敏儿等人说话。思齐和文垚自然是不会和她说话的敏儿一开始也不和她说话,但是后边也忍不住了。

  允熥又不好当着宝庆的面责罚敏儿,更不能责罚宝庆,所以一个时辰就耽误过去了。

  期间宁国公主来了一趟请求与梅殷一起去滁州,允熥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晚上允熥带着文垚来到承乾宫。随口和抱琴提起今天下午给他们开蒙的事情来。

  抱琴当然对于宝庆不满,但是一个小孩子,她也没法和人家计较。还得做出不在意的表情来宽慰允熥。

  第二天下午,允熥再次召集几位小朋友来开蒙。允熥今日本来已经做好与宝庆长期抗战的准备了,但是今日宝庆的母亲张美人来了。

  张美人见到允熥之后马上就给允熥行礼,并且说道:“陛下,宝庆年纪小不懂事,请不要和她计较。”然后跪倒地上扣头不止。

  昨日张美人本来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她知道宝庆在西六宫外和敏儿、思齐一起玩闹的事情,但是既然熙瑶也没有找过她,并且在她看来公主捉弄几个下人也不算什么,所以也只是稍微说几句拉倒。

  但是昨日晚上宝庆睡下以后,张美人偶尔听到服侍宝庆的宫女说起今日的事情,大惊。第二天早上宝庆刚刚起床,衣服都没有穿好,张美人就进来教训宝庆。

  张美人当时是真的非常生气。捉弄下人就算了,破坏点儿东西只要允熥不计较也没什么,但是在允熥启蒙的时候捣乱,抱琴还不恨死她?就是熙瑶也是不会高兴的。

  宝庆是挨了这辈子的头一次打,哭得惊天动地的,好在打之前张美人紧闭房门,所以其他宫殿的人没有听到。

  打完了,张美人又和宝庆讲道理,然后中午给她收拾一下,下午带着来到了乾清宫。

  允熥见到扣头不止的张美人,就是到是怎么回事了。允熥笑道:“张太妃尊称,宝庆年纪还小,朕是不在意的。太妃快起来吧。”

  张美人说道:“就算陛下不计较,臣妾也是要请罪的。”

  允熥又和她说了半天,张美人才站起来,又私底下嘱托了宝庆几句,然后才回自己的寝宫。

  今日开蒙,宝庆十分老实的坐在自己的蒲团上,一句话也没有说。允熥也知道原因,所以也不说话。

  允熥决定把昨日说过的再说一遍。允熥说道:“咱们先把三字经读一遍。我读一句,你们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四个小孩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

  读完了一遍,允熥说道:“今天我来讲解一下。”

  “……,然后下一句。孟母你们知道是什么人吗?举手回答。”

  思齐举手说道:“舅舅,我知道,是孟子的母亲。”

  允熥说道:“对,思齐真是不错。昔孟母,择邻处。这两句是一个典故,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的妈妈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允熥问下边的四个小孩,说道:“这下子记住了这两句了吗?”

  敏儿争着说道:“原来这两句是这个意思啊,我记住了:昔孟母,择邻处。”其他三人也点头说道:“记住了:昔孟母,择邻处。”

  允熥又夸赞了他们一句。

  然后允熥又讲解了后边两句,并且把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四句也讲解了一遍。

  然后因为允熥讲解的很慢,半个时辰就过去了。允熥觉得这么小的小孩儿学太多了不好,就说到:“今日就到这里吧。”

  敏儿第一个站起来说道:“那父亲,我们回去了。”

  允熥说道:“嗯,你们回去吧。”

  敏儿拉着宝庆和思齐走了。

  允熥又拿出东西来写写算算,等到快吃饭了,才带着文垚来到抱琴的承乾宫。

  第二天下了朝,允熥对所有的辅官和几位中书舍人说道:“朕打算给皇长子文垚,还有两位公主开蒙,要找一名先生。”

  “朕对于开蒙的先生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对小孩子非常有耐心,并且对于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十分熟悉,能够把词句深入浅出的讲解出来的。”

  “还有,要能让孩子感觉亲切的,不能是面相凶恶地。……”

  “人推荐上来了,朕要亲自当面试一试。让他当着朕的面给皇子皇女讲学,不合朕意的不取。”

  “只要符合了以上要求,不论是否有功名,不论年纪大小,朕一律接受。”

  下边的人面面相觑。一开始允熥说了给皇子、公主找开蒙的先生,大家都是十分的高兴。现在只是给皇长子、公主讲学,要是皇帝欣赏,将来教导皇太子也是名正言顺的。

  他们正想着把自己知道的认为适合教学的人推荐上去,就听到了允熥的一大堆要求,然后就不知道是不是要推荐自己的朋友了。

  方孝孺说道:“陛下,不论功名、不论年纪,臣等都明白,但是为何还有其他要求?”

  允熥说道:“我皇家的孩子,不论男女,都不必为科举而努力,读书只为明理。”

  “要想明理,就要不仅对于书的内容记下来,更要知道书中写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但是又不需要一字一句的抠这些话的意思,能知道圣人想要说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就行了。所以要求对于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十分熟悉,能够把词句深入浅出的讲解出来的。”

  “小孩子嘛,刚刚读书肯定有很多的问题要问,这时自然而然生的,也并不是对于圣人说的话的怀疑。这时候,就需要先生耐心的解答,并且不能付敷衍了事,并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乱回答。”

  “另外,之所以要让孩子觉得面相亲切的,是因为面对着害怕的人,他们往往不愿问出自己的问题。请先生教孩子读书,不是为了求一个心理安慰,而是真的要让孩子明理,所以若是不成,还不如不请。”

  “要找不卑不亢的人,是因为我家毕竟是皇家,很多人都怀着害怕或者巴结的念头。不管是巴结还是害怕,都不易教好。要不是怕不好保密,我都想让他们去民间的私塾读书。”

  允熥又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等着允熥说完了,方孝孺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此言,深得圣人使人读书的真意,若是天下之人都能够如陛下一般读书,则天下皆是明理之人了。”言罢,方孝孺一揖到底。

  方孝孺是当世大儒,得他这样称赞,饶是允熥也不禁有些得意。但是没想到方孝孺起来以后马上又说道:“陛下即知读书目的如此,为何还要行科举?”

  “就算要行科举,为何行八股文,专以朱子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正解?朱子虽为儒学大家,但是其意未必和孔圣人的本意。”方孝孺是真的尊崇周礼,并且主张遵循孔子的本意。而周代明显是没有科举制的,所以他会这样说。

  还能有什么理由?其实就是要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嘛。不过允熥虽然也有自己要推行的思想,但是并不是,或者并不完全是朱熹的思想。朱熹思想中也有好的地方,重合是正常的。

  所以允熥说道:“朕已知之。待朕有空之时,与众卿商讨。”然后不等他们再说其他的话,转到自己的正题,说道:“众卿若是有合朕刚才所说的先生,推荐给朕。”

  然后马上又开始分折子处理朝政,让还有话说的方孝孺只能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