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团 第三十四章 登山
作者:操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闽地原本只是住着土著人的蛮夷之地。汉朝以前,北方中原人都把周边偏远区域的土著居民称为蛮人。后中原人与蛮人交往频繁,就自称汉人,以示区别。

  土著人既不种地也不放牧,是一个少有的从不驯化土地的民族,几万年来他们只满足于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一切。闽地的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人。

  古代的闽人分为七族,有七个部落,所以有七闽之称。古闽人是拜蛇为祖先的,故“闽”字为门中有虫,“虫”的本义就是蛇。

  到了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灭掉后,越国国民迁居到了闽地。越人的祖先发明了水稻,所以信奉蛙神。越族人入闽后就与七闽土著发生融合,闽越族由此形成。

  越王勾践的十三世孙无诸自立为闽越王。后来,秦始皇占领了闽地,无诸在闽地的王号就被废掉了。汉人进入闽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值得一说的是,那些进入闽地的汉人都是中原被流放的罪犯。虽说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这毕竟为闽越族汉化创造了条件。秦亡汉兴的时候,秦人的后裔逃到了闽地。

  之后在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统治闽地的时候,又有江南汉族居民进入闽地。到了西晋末期,中原动荡,永嘉之乱,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胡、何、邱、詹。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衣冠南渡、八姓入仙”。

  这一批批的汉人开始了与闽越族之间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终于经过几百年时间融合演化,到了隋唐的时候,闽地的汉人终以压倒多数的板块迁移方式使汉语占有主导地位,最终取代闽越语,形成延续至今的闽南语、闽北语。

  由汉人崇拜龙图腾,无法接受对蛇的崇拜,但又不敢违背闽人的图腾信仰,所以引入了“小龙”的说法,渐渐把普通的真实的蛇衍变成了高贵的虚假的龙。闽地的居民于是也逐渐用龙代替蛇作为图腾崇拜。

  唐朝末年,兵祸不息,民不聊生,农民纷纷起义。而闽地,地处大陆东南一隅,远离中原。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消息传播不够灵通,再加上当地老百姓比较安分守己些,闽地并没有农民起义的事件发生。

  经常有逃避战事的北方人进入闽地,但闽地并没有成为北方人民避乱南迁的乐土多久,因为北方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因不敌朝廷,率军南下攻进了闽地。黄巢就是这个时候率兵南下,而陈岩就是这个时候趁机当上了福建观察使。

  二公子陈晦作为陈老爷唯一的儿子,自然深得陈老爷的器重。每当陈老爷有闲暇的时间,就会把陈晦叫到书房去,给他讲时事,传授治世之道。陈老爷的用意是很显然的,他是想要培养陈晦接自己的班。

  然而,陈晦如今尚小,只有十四岁。陈老爷知道观察副使范晖对观察使这个位子早已虎视眈眈了,所以心里面也是很急。然而,令陈老爷担忧的是,陈晦却始终对政务提不起兴趣,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十四岁的年纪,说大不够大,说小也不算小了。

  相比起来,金凤在这个家中或许是有些受到了冷落,幸运的是有二公子陈晦这个哥哥的疼爱,金凤并不会感到孤独。

  那天,陈老爷把陈晦叫进书房,给他讲了福州城墙的历史,以及修筑新城墙的计划。而陈晦刚从陈老爷的书房里出来,就直奔金凤的房里,激动地告诉了她要修新城墙的事。

  陈晦当然不懂扩建城墙的政治意义,或许他只是单纯觉得,扩建城墙就是扩大地盘,扩大自己所存在的世界。所以,他才会激动地跑来跟金凤分享这个消息。

  而对于金凤而言,扩建城墙这样的事情跟她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自从上次在莲花山从马车上摔落下来之后,她就没有再走出家门,甚至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府第的内宅里。

  那一日,金凤在房间里,倚着窗户,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庭院上方的天空。两个丫鬟在庭院里,各自做着各自的闲事。小青拿着一根棍子打着树上的果子,小红低着头盯着水池里的鱼儿发呆。这时候,二公子陈晦跑了过来,拉起了金凤的手,说道:

  “走,跟我出门去,爹说带我们爬山去!”

  爹?金凤感到十分讶异。陈老爷向来十分冷落金凤,为何会想着带她爬山去呢。

  “是全家人一起去么?”金凤问道。

  “不是的,本来爹是叫我去书房听他授业,见我无精打采,这才提议带我去乌石山转转。我又觉得跟爹去爬山太没趣,所以问爹可不可以把你也带上,爹答应了。”陈晦解释道。

  金凤想了想,觉得不妥,生怕自己在场会耽误了二公子的受教,犹豫了一下,请求道:

  “可以让我的丫鬟小青陪着我去么?”

  “让丫鬟跟着?你是担心哥哥照顾不了你么?”

  “妹妹是想哥哥专心陪爹爹,不要分忧来照顾妹妹。”

  “也好,那我帮你叫上一个丫鬟。”

  “就让小青跟着去吧!”金凤特意说道。

  二公子拉着金凤来到庭院,说道:

  “你们哪个是小青?”

  “我,我就是。”小青手中捧着一堆果子回应到。

  “走,跟随你家小姐,爬山去!”

  “什么?爬山!”小青听了喜出望外,激动地跳了起来,差点把果子都撒了一地。只见她把手里的果子全部塞到了小红的手中,说道:“都送给你了,不用客气!”

  福州城外有三座大山,越山在城北,九仙山和乌石山在城南。此时恰好是暮春时节,天气晴朗,陈老爷带着二公子陈晦闲游到了乌石山麓,丫鬟小青怀抱金凤紧随其后。

  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南涧寺,南涧寺位于乌石山的东面,寺里有个和尚正在打扫着庭院。

  “爹,这个南涧寺看起来应该有些历史了。”二公子陈晦说道:

  “没错应该有几百年了。”陈老爷说着,同那个和尚作揖行礼道:“师傅,打扰了。”

  “施主有礼了。”和尚回礼道。

  “请问师傅,这个南涧寺的来历是?”

  “南涧寺本是梁朝居士苏清的舎宅,后来在本朝乾宁时期才建了天王殿,号为南涧寺。天宝八载五月六日,骤雨雷震,须臾晴霁,石心涌出佛像三十二相。”

  一行人出了南涧寺,又游至神光寺。随即进入寺内游玩,登上了神光塔顶。下塔后,继续上山游玩,经过了凌霄台、天台桥、坐禅石、落景坪、涂鸦池、华严石、般若台、不危亭、石天、蟠桃坞、向阳峰、天章台、霹雳岩、薛老峰等各个名胜。

  在薛老峰亭下,陈老爷停下了脚步,说道:

  “早些年的时候,行军几千、几万里都不觉得疲倦。我现在这才四十多岁,竟然登了一会山就走不动了。我们就在这亭子下歇息片刻吧。”

  于是,一行人一同坐在了薛老峰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