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捉鬼猎人 第79章怪兽图谱
作者:凌空一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079章怪兽图谱

  来到图书馆,林萧先拿了一本名为《呼啸山庄》的小说看了起来。

  而我依旧像往常一样,往历史书籍走去。

  这一次,我找到了一本名为《山海经》的书。

  相信《山海经》大家都不陌生,是我国神话故事的开始鼻祖。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我找到这本山海经是经刘向、刘歆的编校版本,所以里面记载的怪异故事也比较多。《山海经》记载的不仅仅只有志怪故事,还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因此,我看《山海经》的目的也是为了在里面找到一些怪兽的线索。

  传世《山海经》全书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二千字,包括《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故《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或作《五藏山经》,臧、藏为古今字)。

  《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4个部分;《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4个部分;《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5个部分。

  这一次,我在《山海经·大荒经》找到了一篇关于“夔”的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意思是说: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传说夔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三只,其中一只在黄帝与蚩尤一战中立了大功,于是深受黄帝的重视,后来飞升成仙不问世事。而第二只夔出现在秦始皇的时期,但是却被秦始皇杀死了。因此,秦朝基业不能流传万世。

  而第三只夔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

  夔是单脚动物,而且性情也比较暴戾,再加上这个世界上仅存一只夔。

  我情不自禁地衍生出一个想法:杀害杨帆的会不会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那只夔呢?

  但很快我就将这个念头打消了,夔都已经消失了几千年了,保不定硕果仅存的那只夔早就死了,它怎么会在今天出现呢?

  但想是这么想我却特意将关于夔的记载给记录下来,准备去警察局一趟看看杨帆一案的卷宗,看看有没有和夔的特点相符的地方。

  我起身正要离开,林萧立刻追了上来堵住了我的去路。

  “你干啥?”我问林萧。

  林萧道:“你要去哪里?”

  “我出去一趟。”我说道。

  “下这么大的雨,你出去干啥呢?”林萧问道。

  “去公安局一趟,看看杨帆一案的卷宗。”我说道。

  “我也要去。”林萧立刻将手中的《呼啸山庄》放了回去,然后再走到我的身边。

  “你还是别去了吧,雨太大,怕淋湿了你。”我说道。

  “我不去你以为光凭你这副尊容就能够见到杨帆的卷宗了吗?”林萧说道。

  她这一话倒是提醒了我,我与公安局的警察并不熟,所以即便是我去了公安局也见不到杨帆一案的卷宗的。

  我想到此处准备往回走。

  林萧立刻拉住了我问道:“你干嘛又不去了呢?”

  “你说得没错,就算我去了我也见不到杨帆一案的卷宗啊!”我说道。

  “这不是有我吗?”林萧笑道,“你也许不知道,我爸和公安局的王局长很熟悉,你跟着我去,我可以确保你能够见到卷宗,而且还可以受到公安局的警察叔叔的以礼相待,你信不信?”

  我听后一怔,不知所措。

  要知道,在来滨海大学卧底之前,我是签过合约的,其中就有一条不能和林萧走的太近,她现在这么热忱,我该拒绝还是接受好呢?我真的不想答应林萧,但是现在如果没有林萧我就见不到杨帆一案的卷宗。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啊!

  “哎呀,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扭扭捏捏啊!走吧,时间晚了王局长可就下班了!到时啊,我也没有办法咯!”

  说罢,林萧也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拉着我就往图书馆外走去。

  听林萧这么一说我便跟着林萧走了,我深知林萧的父亲林啸天在滨海市的势力之大,所以相信林萧所言非虚。我若是不借助林萧的势力,我还真看不到关于杨帆一案的卷宗。这样,追寻杀害杨帆的凶手就要困难许多。

  我想,反正我的目的是要保护林萧的,倒不如让她在我身边吧,也方便我查案。

  我们俩出了校门后便搭车直奔公安局而去,在去公安局之前林萧便事先跟公安局的王局长通了电话,所以我和林萧赶到公安局以后,公安局值班的警察郑成便将关于杨帆一案的卷宗拿了过来。

  郑成还特意给我和林萧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查阅杨帆一案的卷宗,不过他嘱咐我们不能将卷宗的内容外传。

  我也深知卷宗的内容的重要性,所以答应了他。

  之后,我开始按照卷宗的记载比对《山海经》关于“夔”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