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棺诡谈 第660章 酆都鬼城
作者:时白池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酆都县,是最早对于鬼城的叫法,后来因为汉字简化,大家也就都叫做丰都县,丰都是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小城,地处长江上游北岸,隶属重庆市,距重庆市区还有些距离,可以说算是郊区,整个城镇的人口数也不过七十余万人。

  丰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初年,丰都即隶属巴国,曾作过国都,春秋时称“巴子别都”,秦汉时为枳县地,东汉和帝永元二年从枳县划出单独设县,因城东有平都山,命名为平都县。隋代取长江中“酆稳坝”首字与“平都山”的“都”字改称为“酆都”。

  我跟刘玄策下车之后,便来到了这丰都,下车前关于那龙王庙的事,老头还再三嘱咐了我们一番,说是那龙王庙并未设立在那河边上,而是建在了荒山之上,那山上有一片老林,极其的危险,不只是有些猛兽,甚至听当地人传闻说,还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来回出没。

  易进不易出。

  我跟刘玄策表示知道了之后,便打了个哈哈,旋即跟那老头也告了别

  这丰都之所以被称之为鬼城,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并非是无稽之谈。大概原因出自于两点。

  第一点源自于东汉末年,当时,传闻有道士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教,因吸收了不少巫术,而被称为“鬼道”,并将道中的巫师称为“鬼吏”。公元一九八年,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了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

  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说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优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据东汉列仙传和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所言,也都可查到关于酆都的蛛丝马迹于是,这种仙人鬼三类混杂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酆都鬼城”的形成。

  而第二点就有些怪异了,这说的是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都是由鬼神在主宰。东周时期,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不过至于哪一点比较有说服力,这个就不好作证了,不过对于酆都的鬼神文化,我跟刘玄策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去面对的。

  至于那龙王庙我心里虽有疑惑,但是却也没当回事,不过刘玄策却提出了一个观点,根据那杨万里的地图,那所谓的山海妖塔就在酆都后面的荒山之中,而那龙王庙也是在这荒山之中

  仔细想想,若是求雨或者是寻常的龙王庙,是必然会建造在水边的,那大鱼是从酆都东河发现的,按照道理来说没必要建造在那荒山之中才对

  我跟刘玄策前思后想了半天,才发现了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人物,就是那个被老头提起过多次的道士,那么大胆的猜测一下,会不会这个道士其实根本就是一个盗墓贼,要知道听风天官可是经常扮这样的道士玩儿。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极其好解释了,毫无疑问那道士是想将那山海妖塔占为己有只不过为了防止当地人多心,而建议将这龙王庙建造在荒山之上而当地人当时人心惶惶,为了早些将这事渡过,也据对不会产生异议。

  这真是好深的套路啊

  当然这只是我跟刘玄策臆想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跟刘玄策还真的要为这“道士鼓鼓掌了,如果不是那也无伤大雅,最少可以保证那山海妖塔还是完整的。

  “咱先去哪”

  我看了一眼刘玄策,酆都大街上还是很热闹的,人声鼎沸,因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街上甚至还放着烟火,因为我这是头一次来酆都,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是真的不知道也不晓得,所以也是一头雾水。

  “宾馆不是订完了吗,咱们现在身上也没什么行李,不如逛一逛。”刘玄策挑了挑眉毛,开口说道。

  “就这么逛一逛”我有些讶然的看着刘玄策,按照一般情况来说,这样话应该不会是刘玄策说出来的才对啊。

  “传闻酆都有几个好地方,路引过桥鬼门关,五云洞前饿水场,十殿阎罗鬼面判,判你入狱十八层。这几个地方可全都要好好的逛上一逛才是。”刘玄策笑着说道。

  我皱了皱眉,看着他。

  “所谓的路引,长三尺、宽二尺,以粗纸印成的一张通行照,上面印着“普天之下必备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转世升天”,上面印着阎罗王的图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县府”三个大印。相传人死之后,要到阴间去报到的幽灵就得手持这张阎罗王所发的通行护照,在经过看守鬼门关的小鬼检查过后,才得以进入阴曹地府。你别以为这东西只是传说,酆都大街上好些地方都是有卖的,一些来旅游的都会觉得好奇而买回去给自己家老人备着,真不是开玩笑的。”

  刘玄策看着我,笑着说道。

  我翻了个白眼:“真是有够无聊的了,这世界上阴差多得是,阎王教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别说有什么通行证,就是丹书铁券,该死不也得死,该下去也是不耽误。”

  刘玄策摇了摇头,也不解释:“有了路引,自然就要过这奈何桥跟鬼门关了,奈何桥本叫通仙桥,是明朝的蜀献王所建。原意是说走过这座桥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后来这座桥就被改成了奈河桥。”

  我挑了挑眉毛,这奈河是地狱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关于奈河的记载:“董观行十馀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大概意思也就是说,这奈河是一条来自地狱充满腥味流着血水的河流。

  而顾名思义,这奈何桥就是在奈河之上的一座桥,。传闻这座桥又窄又险,凡是恶人的鬼魂经过这座桥,都会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恶鬼毒虫吃掉。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有言:“铜蛇铁狗任争食,永堕奈河无出路。”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反之如果生前是善人,则可顺利通过这座桥,转世为人。

  而鬼门关则是说人死了之后,在进阴曹地府之前,必须先经过一座阴森恐怖把守严密的关口,这关口就是鬼门关了。

  而在鬼门关之后,就是五云洞,五云洞位于三仙楼的东边,深不见底。据说这里是成仙的阴长生炼丹之处,也有人说是阴曹地府的入口。

  许多来到五云洞的香客,都会到五云洞的入口处焚烧纸钱,然后丢入洞中。因为洞很深,每当香客们将纸钱丢进洞中,一阵阵地风吹来,把纸钱吹得瑟瑟有声,一旁的山僧就会告诉你这是“恶鬼抢钱”。

  至于“五云洞前饿水场,十殿阎罗鬼面判,判你入狱十八层。”的饿水场,说的就是水陆道场,所谓水陆道场渡饿鬼,最早是起源于印度的,根据佛书所云:“阿难曾经在夜里梦见饿鬼向他要东西吃,于是阿难就设水陆道场,布施食物以救渡饿鬼。”

  这些地方并非是神话传说之中的子虚乌有,而是酆都鬼城里面的特色建筑,但凡是去过当地的人们都会朝着要去玩上一番,因为这确实很有意思,只不过有些人觉得有意思,而有些人则是觉得“有意思”。

  我跟刘玄策就是属于后者。

  万物有灵,但凡是人死之后,人便有灵,灵就是所谓的魂魄也就是鬼魂。有些鬼魂或许浑浑噩噩万事不清,但是有些鬼魂就张牙舞爪灵智颇高,这酆都之所以被称之为鬼城,不是仅仅因为一本聊斋志异或者几本神话典籍,而是确确实实的有鬼之城。

  “这城市里面的集阴地可以说是我见过最多的城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城市里面大大小小的,会有十座之多。”我跟刘玄策在街上走着,开口说道。

  刘玄策笑了笑:“十座其实这丰都本身就是一个集阴地,你所看见的只是迷障而已,等到午夜过后,街上无人的时候你再出来看看,我保管你一丝阳气都察觉不出来。”

  “不过这地方姬姑娘若是来的恐怕会受益匪浅,说不能一跃还能成为鬼仙之躯,到时候过春雷的把握就又大了几分。”刘玄策想了想,继续道。

  我挑了挑眉毛,对于这个问题很是冷静的保持不言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