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军火之王 第313章 放眼未来
作者:闪烁的小说      更新:2018-03-05

  不管是阻止,还是拖延,都是在为D≈ap;F公司争取时间。

  虽然在埋头弹领域,D≈ap;F公司已经抢得先机,但是拿到市场上卖的不是枪弹,而是发射枪弹的枪械。

  来到沙特后,赵禹立即着手设计发射埋头弹的步枪。

  受条件限制,主要就是大部分测试设备留在了英国,需要重新采购,还得招募一批开发人员,耽搁了不少时间。

  三个月前,赵禹制造了第一批样枪。

  与拿去I项目的样枪一样,也是在原有的枪械上改造而来,不过用不的是FN公司的SAR,而是DF762N。

  样枪主要用来测试枪弹的性能,设计与制造难度都不是很大。

  只是,在设计新枪的时候,赵禹却很拖沓。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力求做到最好。

  用赵禹的话来说,这是D≈ap;F公司的翻身仗。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之后,D≈ap;F公司要想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得拿出一种无可挑剔的产品。

  对此,王栋也无话可说。

  要知道,赵禹设计的这种新式枪械是用来获得沙特的订单,而沙特是D≈ap;F公司最大的客户。

  目前来看,也是唯一的客户。

  更重要的是,沙特当局为王栋他们提供了庇护,因此王栋的胆子再大,也不会拿沙特的制式装备开玩笑。

  可见,D≈ap;F公司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

  赵禹已经做出保证,将在年内完成设计工作,争取制造出第一批样枪,送给沙特军方进行性能测试。

  不出所料的话,H≈ap;K公司也会在年内推出符合美军要求的埋头弹。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D≈ap;F公司与H≈ap;K公司在赛跑,看谁首先推出新式埋头弹,并且获得国家订单。

  虽然无法阻止H≈ap;K公司开发埋头弹,但是通过司法诉讼,能够推迟H≈ap;K公司获得美军订单的时间。

  如果这场官司打上几年,D≈ap;F公司就能毫无悬念的占领大片市场。

  此外,就算官司打输了,D≈ap;F公司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当然,关键是赵禹设计的新式枪械。

  王栋没有参与设计工作,对此也是一知半解。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全新的枪械不但采用了埋头弹,而且在设计理念上超过了当今所有枪械。

  用赵禹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开创新时代的枪械,将是标杆性质的存在。

  对赵禹的能力,王栋有足够的信心。

  需要的,只是一点耐心。

  当然,王栋也没有偷懒。

  其他人都在忙碌的时候,王栋在考虑一个其他人不会考虑,却必须想清楚,而且得尽快想清楚的问题。

  D≈ap;F公司的未来!

  虽然离开了英国,对FN公司的收购也算不上完美,但是在经历这些事情后,D≈ap;F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闻名的枪械与弹药企业。

  拿下沙特的订单,获得其他海湾国家的认可后,D≈ap;F公司就能跟H≈ap;K平起平坐。

  要知道,只是沙特等海湾国家就能为D≈ap;F公司提供上百亿美元的市场,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此后,只是生产与出售弹药,D≈ap;F公司每年就能盈利数亿美元。

  在枪械与弹药领域,已经非常不错了。

  只是,然后呢?

  当然,枪械与弹药市场还要继续做下去,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埋头弹并不是这场比赛的终点。

  与美军一样,华夏同样不太重视埋头弹。

  在把埋头弹的技术提供给D≈ap;F公司之后,华夏的“新保”集团并没进行量产,华夏军方也没有相关的项目,原因跟美军一样,即华夏军方看中的是无壳弹,而不是做为过渡的埋头弹。

  从技术上看,埋头弹其实只是传统枪弹的深度改进型。

  在制约枪弹性能的众多因素中,弹壳产生的影响最大。

  传统枪弹上,弹壳占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三十,还是没有贡献的死重,而且弹壳尺寸限制了弹药的性能。

  此外,弹壳还限制了弹药的通用性。

  埋头弹只是把弹壳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并没有彻底消除。

  拿所占比重来说,即便用塑料制造弹壳,也只是把比重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内,没有彻底根除。

  只有取消弹壳,也就是无壳弹,才能彻底消除弹壳产生的影响。

  显然,华夏军方想要的也是无壳弹,而不是埋头弹。

  研制埋头弹,其实是为了备用。

  从长远来看,D≈ap;F公司依然可以在枪械与弹药领域大做文章,即着手研制性能更好的无壳弹。

  问题是,枪械与弹药市场就这么大。

  除掉美国、华夏等大国,以及亚非拉的贫穷国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每年花在枪械与弹药上的费用不会超过一百亿美元,而且绝大部分国家会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在本国生产弹药。

  可见,就算D≈ap;F公司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也只是一家枪械弹药企业。

  跟真正的军火巨头相比,D≈ap;F公司就是个小不点。

  拿BAE系统公司来说,其枪械业务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而其弹药业务也以炮弹、火箭弹、导弹等大型弹药为主,根本不生产枪弹,要不然根本不会跟D≈ap;F公司合作。

  原因很简单,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小了。

  一枚导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即便是比较便宜的反坦克导弹,市场售价也高达数万美元。

  一盒枪弹呢?

  哪怕是高精度狙击枪弹,两百发一盒的市场售价也才几百美元,而普通枪弹最多能卖到几十美元。

  一千盒,也就是二十万发SS09枪弹的售价跟一枚“陶”式反坦克导弹相当。

  真正的军火巨头,根本看不起枪弹。

  显然,D≈ap;F公司要想成为军火巨头,必须拓展业务.

  那么,是纵向拓展,还是横向拓展?

  纵向拓展,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即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开发大口径弹药,比如机关炮的炮弹。

  横向拓展,就是利用已有优势,进军相关领域,比如开发遥控武器站。

  其实,不管是纵向拓展,还是横向拓展,需要的都是人。

  只靠赵禹、陈子豪等少数开发人员,就算有足够的资金,王栋也没法让D≈ap;F公司成为军火巨头。

  那么,去哪里找人?

  还有,找来的人是否可靠?

  显然,这些都是需要王栋考虑,而且只能由王栋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