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她不想穿 第50章 清穿(19)
作者:枫荷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康熙元年三月,母后皇太后谕令,有子之妃嫔,年老者各随其子,归养府邸,年少者暂留宫中。

  此谕一出,众人皆称太后天恩,那些本以为要终老于宫中的老太妃们更是大喜过望。

  俞青放下手中朱笔,拿起帕子擦了擦手,忽想起一事来,“乌兰,下月贵太妃就要出宫了,你一会传命下去,让工部的人再去襄亲王府看看,让他们加快进度,有需要整改的地方尽快修缮好。”

  乌兰应了一声,笑道:“工部的人都把精力放在寿康宫呢,这几日工部的李大人和内务府的王总管都来了三四次了,就怕哪里做的不好,让您不满意。”

  如今俞青的身份是太后,永寿宫已不适合在居住了,便拟定了迁居寿康宫。如今贵太妃也已迁去了偏殿。

  内务府的人力求做得尽善尽美,唯恐这位太后不满意,一个劲地往富丽堂皇的方向上整,若不是俞青三番两次发话,只怕寿康宫比慈宁宫都要奢华了。

  俞青闻言微微皱眉,“传话下去,先紧着贵太妃那边,寿康宫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不必再折腾了。”

  乌兰应了,正欲出去打发人传话,忽听见殿外响起宫人们的请安声,接着是一个轻快的笑声传来,“额娘,儿子回来了。”

  乌兰闻声笑道:“今儿倒回来晚了些。”一面说一面迎了出去。

  只见一个宝蓝色的身影快步走了进来,乌兰忙蹲身请安,康熙摆了摆手,笑道:“不必如此多礼,乌兰姑姑快起来。”

  乌兰谢恩起身,见他额上都是汗,衣摆上也都是泥点,忙传话命人去打水来。

  俞青见状笑道:“今儿是做什么去了,怎么弄得满身泥回来?”

  康熙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儿,笑道:“今日先生带我们到城外的试验田里,这才弄脏了衣衫。”

  去年开始,俞青便给他安排了一个宗室旁支的身份,让他进了京城书院读书。

  “对了,额娘,先生说下一堂课带我们去山里,儿子也想去,只是这要先征得家中的同意,额娘您同意吗?”

  俞青闻言沉吟不语,只是抬眼见他满眼渴望,终是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你要去可以,只是要注意安全,多加小心,让塔布奇他们跟着,也不可离开赵一他们的视线。”

  京城书院的院长知道康熙的身份,但书院的同学老师中亦有她安排的人,暗中还有影卫随身保护,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

  康熙虽然不喜欢身边跟着那么多人,但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由不得自己任性,如今能去书院上学都是额娘费尽心思给他安排的,他非常喜欢书院的生活,不想失去这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

  当下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额娘放心,儿子晓得。”

  俞青命人上了点心,道:“吃点东西垫垫吧,吃完了赶紧去梳洗一下,明日是朝会,你一会记得把书房的折子都看看。”

  如今虽还未亲政,但上朝时康熙也会在一边旁听。

  母子俩坐在一处,康熙说了些书院的趣闻,俞青忽想起一事来,道:“上回教你的那套功夫你可有在练?”

  康熙闻言皱了皱眉,“当初赵一他们学武不到半年就可以飞檐走壁了,如今儿子练了许久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俞青失笑,放下手中的茶盏,摇头道:“现在教你的这套心法是最适合你的,不但简单,练成后虽不能飞檐走壁,却可以强身健体,你若能坚持练下去,寿至百岁也不是问题。

  这功夫本来就跟赵一他们的不同,他们练的功夫对资质根骨要求极高,练起来也非常辛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你能受得了?”

  康熙有些失望,不过想想练功的辛苦,还是算了。

  ……

  康熙元年十月,新式红衣大炮与火枪研制成功,火器营随之建立。

  康熙二年九月,远航船队返朝,带来了无数奇珍异宝。一同回来的还有西方各国使团。

  十一月,朝廷下令,正式开放海禁,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并派军队前往海关驻扎。

  康熙四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相继上书,以年老体弱为由,疏请撤兵,解除总管粤、闽两省事务。

  朝廷准许其二人所求,收回封地,加封尚可喜为太子太师,尚之信为平南将军,耿继茂为一等公,其子耿精忠为忠勇伯。

  早在顺治十七年时,云南省的俸饷九百余万,加上粤闽二藩的运饷,年需两千余万,清朝财赋几乎大半都耗费于三藩。

  如今兵不血刃解决了两个藩镇,众臣皆是大喜过望。

  洪承畴却有些忧虑,对俞青进言道:“三藩之中平西王势大,当初吴三桂初镇云贵,朝廷曾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西选”之官几遍各地,根本不听朝廷调令。

  只知有平西王,而不知有朝廷,吴三桂狼子野心,由此可见一般。

  早在先帝驾崩时,吴三桂就有意试探,拥兵北上入祭,当时太后娘娘您令简亲王率二百骁骑军出城相迎,吴三桂大为惊吓,这才退走。

  如今平南王与靖南王投诚,吴三桂却毫无反应,这实在不合常理,微臣以为,此人定有谋划。”

  兵部尚书王熙闻言,道:“如今广东与福建二省已不足为患,吴三桂孤立无援,短时间内只怕不敢有什么动作,何况如今咱们又有新式火枪和大炮,国库充实,即便打起来也不怕,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俞青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几位说的都有道理,只是凡事小心为上,吴三桂素来狡诈,咱们不可不防。”

  众人商议了一回,最后决定派简亲王济度暗中带兵前往云贵一带,以防万一。

  康熙四年八月,因不满朝廷作出撤藩的决定,平西王吴三桂于云南起兵造反,自称天下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

  朝廷早有准备,下令由简亲王济度与襄亲王博果尔率军迎战。

  有新式火器相助,一路势如破竹,吴三桂节节败退。

  康熙五年十月,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兵败自刎,历时一年的战争结束。

  三藩事了,大清日趋安定,康熙已经十三岁,少年皇帝的婚事便成为了前朝后宫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

  自满清入关,受汉族文化影响,女子慢慢开始以柔弱为美。

  然自从有了俞青这个变数,却是让往温柔贤良方向发展的苗头半途夭折了,被压下去的尚武之风又开始流行起来。

  京中的贵族女子们纷纷捡起那弓箭长鞭,民风也日渐开放起来。

  康熙六年三月,康熙朝的第一次选秀开始。

  虽然诏书上说了以自愿为主,并不强迫参与,但人人皆知此次选秀是为康熙立后纳妃,充实后宫,哪有不心动的?因此八旗贵族中有适龄女儿的,几乎都报名了。

  佟佳氏盼望着娶个跟自己一条心的儿媳妇,自然希望自家侄女当皇后,全程都紧盯着,不合心意的便刷下去,俞青对此却并未过多插手,全交由康熙自己做决定。

  这次选秀,最后留下来的贵女中身份最高的便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与一等公遏必隆之嫡长女。

  康熙因顺治的影响,素来不喜那等柔弱的女子,考量过后,心中慢慢有了决定。

  这日,在宁寿宫用罢晚膳,佟佳氏又提起立后一事。

  康熙无奈,“额娘不必操心,此事儿子心里已经有了章程,只是还需问过皇额娘的意思。”

  佟佳氏闻言,眉头一皱,“皇帝,你也大了,怎么也不知道多长个心眼,还处处受她辖制?”

  看清佟佳氏眼中的神色,康熙心中莫名烦闷,淡淡道:“额娘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人在您耳边嚼舌根了?”

  佟佳氏摇头,“哪里用别人说什么,我又不是傻子,你都是大婚的年纪了,这政事却依旧掌控在那人手中,额娘虽有太后之名,却根本插不上手,长此以往,你我母子处境实在堪忧,你不得不防啊!”

  康熙闻言,面色蓦地一沉,冷声道:“所以您才想让表妹入宫为后,可以跟您一条心,统领后宫?”

  佟佳氏四年前便被抬入了上三旗的镶黄旗,佟氏一族的人也水涨船高,陆续入朝,如今又是帝王的外家,佟图赖贵为一等公,更是借机提拔了不少亲信,其中大半都是佟氏一族的人,要不就是其姻亲。

  若佟家再出一个皇后,把持后宫,这大清是不是要改姓佟了?

  佟佳氏气急,“你是我亲生的,额娘难道还会害你不成?玉莹是你亲表妹,更是佟家的嫡长女,容貌、教养、学识在整个京城贵女中都是拔尖的,你们又是自幼见过的,让她做你的皇后难道不好吗?”

  康熙淡淡扫了佟佳氏一眼,淡淡道:“立后一事朕自有考量,您不必操心了,朝中还有要事,儿臣先行告退了。”

  说罢不待佟佳氏反应过来便转身出来了,心情颇为沉闷。

  额娘口口声声是为他着想,但更多的却是为了佟家吧?

  他自幼便被抱于中宫抚养,但皇额娘并不限制他与生母见面,但不知为何,虽然佟佳氏才是他的亲生母亲,但他却与嫡母更加亲近。

  小时候在生母这边反而有些小心翼翼,虽有许多宫女嬷嬷服侍,反而不如在永寿宫自在。

  在永寿宫,他的一应饮食起居从来都是皇额娘亲自安排打理,处处妥帖。从小到大,也从来不会打着为他好的名义逼他做任何事。

  当初种痘之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些日子里,是皇额娘衣不解带的照顾他,安慰他,对此,他一直感念在心。

  这些年来皇额娘对他如何,他也是心知肚明,处处为他考虑,费尽心思培育他、教导他,做到这份上,即便是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了。

  皇额娘如此待他,他若还心生怀疑,那真的是枉生为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手指还有些痛,单手打字效率太慢,熬到现在才码好,撑不住先去睡了,二更等醒后细修一下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