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她不想穿 第51章 清穿(20)
作者:枫荷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当日康熙与佟佳氏争执时虽特意避开了外人,但还是有人偷偷报到了俞青耳边。

  俞青听完,轻叹了口气,怪不得这两日玄烨神色有些不对,原来是因为此事。

  权利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她还记得当初的佟佳氏是多么谨小慎微,没想到在太后的位置上坐久了,这野心也变得这般大了。

  不过这事也提醒了她,玄烨已经长大,这朝政确实应该交给他了。

  这么些年下来,她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可避免出现些为谋私利而打着她的名号行事的。

  还有那些野心膨胀的,已有不少人暗示过,让她效仿武后,她虽然没抱私心,但长此以往定会酿成大祸,那她这些年来的努力也就白费了,是时候该结束了。

  又是早朝时间,乾清宫外聚集了一大批等待朝会的大臣们。

  如今朝会的规矩早已改了,原本的早朝时间是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

  说起来上朝也是件辛苦差事,其他时节还好,这大冬天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实在太折磨人了。

  年纪大点的老臣更是难熬,顶着风雪上朝,在朝上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折腾一通下来几乎能去掉半条命。

  因此俞青便改了规矩,由原来的每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朝会时间也从寅时改为卯时。

  当初这事提出来的时候满朝无一人反对,大臣们罕见的达成了一致,心里都高呼太后千岁。

  而自从改了规矩,除了几次大型的朝会,每次来的人数也减少了许多,三品以下都不必上朝,若有宣召则会另行通知。

  然而不知为何,今日来朝的大臣却比往日多了一大半。

  姚启圣看了眼乌泱泱的人群,见连宗室的几位老王爷都来了,心下暗自疑惑,今日怎么来了这许多人?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姚大人,今日人来的这般齐全,可是太后她老人家有什么要事吩咐?”户部一个大臣耐不住心下好奇悄声打听道。

  他们这批人都是京城书院出来的,自然而然打上了皇太后的标签。他们大多是贫寒出身,素日里也会互通消息,颇为亲近。

  人人皆知姚启圣是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从名不见经传的落魄书生一跃成为大清朝的内阁大学士,这传奇经历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姚启圣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之前并未听到什么风声。”

  心中有些不安起来,总觉得今日会发生什么大事。不过直到议完朝政,也没发生什么事,不禁暗笑自己疑神疑鬼,明明太平无事,偏要多想。

  然而片刻之后,发生的事让他将这四个字吞了下去:太后还政,退出朝堂。

  殿内一阵静默,众大臣面面相觑,万万没想到俞青竟会这么突然交还手中权利。

  康熙也是满面惊愕,半晌才反应过来。“母后,儿臣惶恐,还请您收回成命。”

  俞青微微一笑,“不,这几年你很好,母后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当初是因皇上年幼,又受先帝遗命,哀家这才暂摄朝政,如今皇上已经长成,这肩头的担子也可以放下了。”

  以襄亲王为首的一干大臣互视一眼,上前行了一礼,道:“还望太后娘娘三思,皇上尚且年幼,这朝政之事还需您主持大局。”

  俞青抬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沉声道:“此事我意已决,众卿不必再议,自明日起,各部诸事皆上奏于皇上,不必再送往寿康宫了。”

  姚启圣跟着俞青的时间最久,见状便知她主意已定,当下闭紧了嘴吧不再多言。

  其他人见状,也默默退了下去。

  宗室一干老臣却是大喜过望,随着康熙年纪渐长,这亲政之事也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这些年大清的变化他们不是看不到,只是皇太后再英明神武,那也不姓爱新觉罗,长久把持朝政终究不妥。

  原本摄于太后威势,众人不敢多言,今日接到通知请他们上朝,心下原本还有些惴惴不安,以为会是什么祸事,没想到没想到是喜从天降,太后竟会主动退出朝堂。

  此事能和平解决再好不过,众人欢喜的同时也不禁心生敬意,平心而论,若是换了他们,绝不会舍得这么轻易放下这偌大的权利。

  当下恭恭敬敬的跪下行礼:“太后圣明,臣等遵旨!”

  其他人见状,对视一眼,也不约而同跪了下去,“太后圣明,臣等遵旨!”

  康熙六年四月,母后皇太后还政于皇帝,年满十四的康熙皇帝亲政,母后皇太后退居南苑,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日,上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九月初七日,为第二日为大婚吉日,康熙帝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之后行大征礼,册立索尼之女为皇后。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冬,临近除夕,紫禁城内上上下下又开始忙碌起来。

  乾清宫内,康熙批阅完最后一份奏折,放下朱笔,揉了揉额角。

  年下事多,几乎都凑到一块儿了。每日光是看各处送来的折子就要花上好几个时辰,饶是他身体素来强健,此时也有些疲惫。

  梁九功轻手轻脚上前,把热茶放在案上,轻声道:“万岁爷,您都忙了一个多时辰了,要不要歇一会儿?”

  康熙摆了摆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呼了口气,靠在椅背上,道:“皇额娘的銮驾现在到哪里了?阿思海可有信传来?”

  阿思海是虎贲军的佐领,奉康熙之命前往广东迎母后皇太后回京,已有三个月了,算算行程也快到了。

  梁九功忙道:“阿思海大人今早传信过来了,母后皇太后的凤驾已经抵达通州了,明日晌午便可到了。”

  康熙闻言,神情蓦然柔和下来,眼中浮现喜悦之色,精神也忽然好了起来,笑道:“皇额娘一去五年,总算是回来了,梁九功,传话下去,让文武百官明日午时去京城城门侯着,恭迎母后皇太后。”

  梁九功答应了,正要出去传旨,又被康熙叫住了,“慢着。”

  梁九功闻言顿住,垂手站着。

  室内沉默片刻,康熙叹了口气,道:“还是算了,皇额娘素来不喜这些排场,如此兴师动众,只怕反而会惹她老人家生气。

  这样罢,大臣那边便罢了,你去宫里传话,让阿哥们明日午时前都到乾清门候着,另外让皇后带着各宫主位在寿康宫前相迎。”

  梁九功应了,命人下去传话。

  ……

  无逸斋中,一众阿哥们正埋头写作业,大阿哥胤褆盯着书本上弯弯曲曲的数字半日,只觉头痛不已,抓了抓脑袋闷声道:“真是要命,这到底怎么弄啊?”

  胤礽正蹙着眉头画图纸,闻言抬起头来,见他满面愁容,不禁嗤笑一声,精致俊秀的脸上一片嘲讽,“瞧你那样,不过几道格物题罢了,就抓耳搔腮的,还说要当大将军呢,我看你到时连西山军校的大门都摸不到。”

  胤褆闻言,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行你试试,这些劳什子麻烦得很,真不明白,好好的将士们做什么要学这些,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

  西山军校是康熙组织建立的,成立于康熙十年,军校每四年一期,授课的先生都是军中的老将,招收学生十分严格,不论什么身份,都是要通过非常严格的考核才能进。

  当初建军校时不少大臣反对,觉着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去建什么军校,完全没必要。只是康熙一意孤行,又有母后皇太后暗中鼎力支持,才磕磕绊绊建好了。

  直到后来军校的第一批学生在大清与罗刹国的一次战役中以少胜多,大获全胜,才打响了名头。

  之后的几次战役中,西山军校的将士们立下赫赫战功,成了大清百姓中的英雄。

  西山军校培养出来的将士都是文武双全的全才,考核也非常严格,兵法谋略、武功、策论、格物都等等,只有全部合格,才能通过。

  京城书院每年有近千人报考西山军校,能被取中者百不存一。

  而打从去年随康熙参与了西山军演,大阿哥胤褆便热血沸腾,立志考入西山军校。

  胤礽闻言斜睨了他一眼,把手中的炭笔扔在了桌上,似笑非笑道:“好容易休沐两天,就被你抓来帮忙,你还不领情,既如此,那这图纸你自个儿画去,看你后日怎么跟先生交代。”

  胤褆想起书院老先生的狮吼功,不禁有些气弱,不过终究有些不服气,闷声道:“保成,我好歹也是大哥,你怎么就不知道尊老呢?

  不但不帮忙还老是冷嘲热讽的,你要是再这样,下回可也别想我们帮你了。”

  说罢转身对坐在小矮桌跟前吃点心的小男孩道:“小四,明儿汗阿玛问起你二哥练功的事你就如实说,可别再帮着你二哥瞒着了。”

  这小男孩约莫四五岁,穿着一身大红色银鼠对襟小褂,小脸蛋粉嘟嘟的,皮肤雪白的跟牛奶似的。

  长睫毛大眼睛,还未剃头,脑袋上顶着一头软软的小卷毛,整个人跟西洋娃娃似的,粉嫩可爱,正是四阿哥胤禛。

  小胤禛手里正攥着块奶糕往嘴里塞,闻言有些茫然地抬起头来,“啊?”

  胤褆气绝,“你这小吃货就知道吃,连我说什么都没听见。”

  小胤禛越发莫名,茫然地看着胤褆,“大哥你说什么?”

  胤祉原本在一旁看热闹,这时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胤礽见状也有些忍俊不禁,摸了摸小胤禛脑袋上的小卷毛,轻声笑道:“没什么,大哥跟你开玩笑呢,别理他,你继续吃罢。”

  见他跟前的点心盘子快空了,便把自己桌上的蜜饯碟子移了过去。

  这蜜饯碟子摆的十分好看,分别是糖渍玫瑰、蜜饯红果和金丝橘饼三样,色泽艳丽,香甜诱人,小胤禛眼睛一亮,软糯糯地道了谢,便伸了手过去。

  胤褆却一把拍回了他的小爪子,正色道:“小四你的牙都快被虫子蛀空了,前儿汗阿玛还说要我们看着你呢,这些甜的可不能再由着你吃了,这如意酥咸香可口,你还是吃这个吧。”

  小胤禛眼睁睁看着胤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端走了蜜饯碟子。

  低头默默看了眼跟前的如意酥,不由自主的瞥向胤褆手边的蜜饯盘子,又抬头看向胤礽,乌溜溜的大眼睛中满是委屈。

  胤礽失笑,轻咳了一声,道:“小四,方才是我考虑欠周,大哥说得对,你这口小牙可不能再烂下去了,不然就要掉光了,到时可就跟你三哥一样了,不,比这还丑,就跟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一样。”

  小胤禛闻言,看了眼在一旁笑嘻嘻,门牙露出烟乎乎豁口的三哥胤祉,身子一抖,老老实实抓了块如意酥吃起来。

  正说笑间,忽有乾清宫的小太监前来传康熙口谕,命众人明日午时于乾清门迎接母后皇太后凤驾。

  听完康熙口谕,室内顿时安静下来,待传旨的小太监一走,众人便把屋内侍候的人都赶了出去,神神秘秘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三阿哥胤祉最为好奇,扯了扯身边胤礽的衣袖,“二哥,你见过皇玛嬷吗?她老人家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是神仙投生的?”

  二阿哥胤礽正低头看图纸,闻言抬起头来,凝神回忆良久,摇头道:“见是见过,五年前皇玛嬷还未去江南,那时畅春园刚建成不久,皇玛嬷便住在园中的凝晖堂,我常随汗阿玛过去,只是那时年纪小,都记不大清楚了。”

  胤祉闻言,不禁有些失望,胤礽见状笑道:“那时候大哥也常跟着去的,我记着皇玛嬷还赐了一本武功秘籍给他,他肯定还记着,你问大哥去。”

  胤祉越发好奇,转向胤褆,“武功秘籍?大哥你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连小胤禛也停下了吃点心的动作,好奇地看向胤褆。

  胤褆闻言瞪了眼胤礽,没好气道:“别听他胡说,什么武功秘籍,不过是皇玛嬷见我喜欢武术,才让人给了一本拳谱给我,就是咱们满五岁后汗阿玛让咱们都要练的那套,慢悠悠的,简单的很。”

  胤祉不禁有些失望,这功夫他也有练,确实比较普通。

  胤褆一看胤祉的神色便知道他的心思,喝了口茶润了润喉,继续道:“不过这这功夫虽然看起来简单,却大有来头,据说是皇玛嬷偶然从一位老道长手中得来的,练成后虽然不能飞檐走壁,却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听说汗阿玛从小练起,到现在几乎百病不生,可见这功夫还是极好的。”

  “皇玛嬷为什么这么多年在外面不回宫呢?”一个软糯糯的声音道,却是一旁听得认真的小胤禛。

  胤褆只知道跟□□有关,其他的却不大清楚,便望向胤礽。

  胤礽瞥了他一眼,道:“五年前沿海一带□□忽然兴起,祸害了许多人家,这□□的危害咱们都是学过的,极其可怕。

  然而当初连官员中都有不少成瘾的,此事又与那西方诸国有莫大的干系,她老人家不放心,便亲自带人前去处理此事,坐镇广东,因此才这么多年没有回宫。

  直到今年七月,那英吉利国在海上被咱们打的落荒而逃,俯首道歉,签了赔偿条约,所有的□□也已处理干净,皇玛嬷这才回京,算来她老人家离京已有五年了。”

  随后胤礽又讲了好些母后皇太后的事迹,多数都是康熙讲给他听的。

  胤褆三人都听得呆住了,半晌,胤祉喃喃道:“皇玛嬷真厉害,真相=想马上见到她老人家,都等不及明天到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关心,梨子的手好多了,美宝烧伤膏的效果挺好,已经没有那么痛了,只是活动还不怎么方便。

  昨天答应大家的二更没有做到,今天献上肥章补偿,这几天码字都是用手机,速度会比较慢,不过会尽量多码一些,请大家见谅。

  ps:不记得从哪里看到过,说四四从小就是卷发,说话语速还快,被康熙批评喜怒不定后才信佛纠正自己的性格。

  一直觉得四爷是个腹烟闷骚型的人,明明看起来那么狠厉严肃的人,却喜欢cospy,还亲自给自家狗狗设计衣服。

  网上曾流传一条雍正批田文镜的朱批:“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读后顿觉四爷威武,性情中人,萌萌哒!

  还有微博上火过一段时间的雍正行乐图gif,更是令人喷饭,小天使们有兴趣可以去搜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