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她不想穿 第52章 清穿(21)
作者:枫荷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寿康宫内,梁九功笼着袖子,仔细检查着各处,来回打量了几遍,见各处都安排的十分妥帖,

  暗暗点了点头,正欲说话,不经意间看到廊上摆着的花草盆景,不禁一顿,微微皱起了眉头。

  跟在他身后的众人皆是一怔,负责此事的奉宸苑掌事太监见状,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躬身上前,赔笑道:“梁总管,这些盆景都是西山园圃新培育的,您老人家看看还有哪里不满意的,小的这就命人去改去。”

  梁九宫扫了眼盆景,皱眉道:“这些腊梅和苍松是几时送来的?我记得西山园圃今儿进了几盆极好的十八学士,不是交代了让送到寿康宫来,怎么不见踪影?”

  掌事太监闻言心下一颤,忙道:“回梁总管的话,昨日圣母皇太后身边的刘嬷嬷来传话,说宁寿宫里的那几盆山茶花不知怎的枯了,让小的再挑几盆好的送过去。

  小的想着这几盆腊梅与苍松也是西山花圃精心培育的名品,不止看着喜庆,寓意也好,正适合母后皇太后。

  既然圣母皇太后喜欢山茶,便预备把那几盆十八学士送去宁寿宫,故而……”

  话还未说完,忽见梁九功神色莫测地看过来,掌事太监心中一跳,那剩下的话便都咽下去了。

  场面顿时安静下来,梁九功半晌不语,掌事太监额上的汗越流越多,旁边的人也都低着头,不敢吭声。

  梁九功若有所思看了他一眼,忽道:“本总管记得你好像是前几年上来的?”

  掌事太监一愣,不明白话题怎么忽然转到了此处,莫名其妙点了点头,“梁总管好记性,小的原本在内务府上驷院当差,三年前承蒙您才恩典提拔上来的。”

  梁九功闻言,勾了勾嘴角,“原来如此,怪不得。”

  若是这宫里的老人,怎么会不知道,真正喜爱山茶的是母后皇太后。

  这话不明不白,却大有深意,掌事太监心中暗暗叫苦,不停地抹着额上的汗,惨白着脸道:“梁总管,小的愚昧,实在不知哪里做得不对,还望您提点一二。”

  梁九功叹了口气,摇头道:“你倒是会讨巧,只是母后皇太后素喜山茶,那几盆十八学士便是万岁爷三年前吩咐他们培育的。

  费了这好几年的功夫才得了这么几株极品,就为了给太后娘娘一个惊喜,本总管还特意嘱咐了,一定要送到寿康宫来。

  没想到你倒好,自作主张,此事若让万岁爷知晓了,你这好日子只怕就到头了。”

  梁九功打小便服侍康熙,最是清楚康熙对母后皇太后的感情,外面的人只会胡乱揣测,什么母子争权、提防忌惮,生生脑补出了不知多少出大戏,却不知人家母子俩感情好的很。

  他对康熙的心思极为了解,若说在心中将众人位置排个一二三,母后皇太后当属第一。

  自从五年前太皇太后薨逝后,这万岁爷对母后皇太后更是着紧的很,这几年太后不在宫里,每年下面进贡的奇珍异宝都是命人先给广东送去,连圣母皇太后这个生母都尚且靠后。

  宁寿宫那位虽是万岁爷生母,与万岁爷却向来不怎么亲近,早年间便曾因立后之事与万岁爷起了争执。

  这些年也没消停,拼了命的拉拔佟家的人,还私下拉拢大臣,干涉朝政,母子俩隔阂已深,早已无法消除。

  只是毕竟是生母,又碍着孝道,万岁爷面上待这位圣母皇太后仍是十分尊敬,两人明面上依旧是母慈子孝。

  当初万岁爷特意命人培育山茶的事并不是什么大秘密,宁寿宫那位知道也不奇怪,这次想来是听说母后皇太后回宫,心有不忿,却又不敢如何,才使了这么招,存心给万岁爷添堵。

  这掌事太监却自作聪明,自以为两面讨好,连被别人当了枪使都不知道。

  掌事太监闻言,冷汗唰的一下下来了,双腿一软,栽倒在地,知道自己是被人坑了。

  这山茶花的事根本没人同他说过,也怪他一时糊涂,便一心想着讨好万岁爷和圣母后皇太后,哪里知道这马屁却拍到马脚上了。

  谁能料到万岁爷对母后皇太后这般孝顺,毕竟一个是生母,一个是嫡母,亲疏远近一看便知。

  自来嫡母与庶子的关系都好不到哪里去,连普通老百姓都是如此,更别提是在帝王家了。

  何况母后皇太后多年未回宫,与万岁爷未必还有什么情分,他才会被人串掇了几句,便自作主张把花给换了。

  这次不仅没讨到好,只怕还要大祸临头。还好因为要换花盆,那几株山茶还未送去宁寿宫。

  想到此处,急忙抓住梁九宫的衣摆,“梁总管,是小的糊涂,那几盆山茶还在奉宸苑,您就饶了小的这一回吧,小的再也不敢了。”

  梁九功扯出自己的衣摆,看了眼瘫倒在地的人,叹了口气,弹了弹衣袖上的灰尘,慢条斯理道:“罢了,算你运气好,看在你素日还算忠心的份上,我就饶你这一回,一会自去敬事房领三十板子。

  只是太后她老人家明日就要回宫了,剩下的该怎么做你心里有数。”

  掌事太监大喜过望,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急忙点头,颤声道:“多谢梁总管,小的明白,小的这就派人去把花搬过来。”

  梁九宫淡淡地扫了院中众人一眼,皮笑肉不笑道:“最后再提醒你一句,这宫里不缺聪明人,有时候聪明太过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那种自作聪明的。”

  说罢不管这些人惨白的脸色,慢悠悠地走了。

  回了乾清宫,梁九功捧上一杯热茶,低声将方才寿康宫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回禀了。

  康熙闻言,动作一顿,放下手中茶盏,淡淡道:“今儿早上是谁去奉宸苑传的话?”

  那掌事太监固然糊涂,前去传话的人却也大有问题。

  梁九功躬身道:“是花鸟房的小六子,奴才已经将人送去慎行司了。”

  康熙微微颔首,转而道:“宁寿宫那边怎样了?”

  梁九功闻言一顿,觑了眼康熙脸色,有些犹疑道:“太后娘娘好像还未痊愈,这几日都在静养,只命人送了些补品给赫舍里氏,其他人谁也没见,连皇后娘娘今日去请安也被拦在了门外。”

  康熙闻言,面色不变,眼中闪过一丝嘲讽,“看来若朕不复鄂伦岱和隆科多的职,圣母皇太后的病就好不了了。你说在咱们皇太后的心里,朕这个亲儿子是不是还不如她的好侄子?”

  梁九功心里明白康熙的意思,也知道这个问题不需要他回答。他把头埋得耕地,整个御书房安静得没有半丝声响。

  隆科多是佟国维之子,娶了岳父的侍妾不说,还宠妾灭妻,与妾氏李四儿折磨原配赫舍里氏,险些致其死亡,这事被赫舍里氏侥幸逃出的婢女捅了出来。

  皇后闻言大惊,当即派人前往查证,发现赫舍里氏瘦骨伶仃,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好皮肉。

  寒冬腊月的天气,赫舍里氏的身上却只贴着一层薄薄的粗布衣服,上面还带着斑斑血迹,其惨状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协同妾氏残害发妻,实在骇人听闻,这件事在京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传得沸沸扬扬。

  康熙知道后大怒,命人处置了那李四儿,又把隆科多叫来申饬了一顿,革了他的职,令其闭门思过。

  鄂伦岱却是佟国纲的长子,性情傲慢,刚愎自用,月前在青楼与一书生争抢一妓子,醉酒之下把那书生双腿给打折了,此次也一并被革职在家。

  佟氏一族受此牵连,不少人被降职,在朝中威势大减。

  人人都以为皇太后是受了打击才病倒,并不知其中另有隐情。

  当日佟佳氏知道此事后大为恼火,与康熙争吵了起来,之后才以养病之名闭门不出。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半晌,康熙方道:“寿康宫可都安排妥当了?”

  梁九功心里明白康熙的心情,即便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询问,依旧仔细细细回了话,末了笑道:“万岁爷放心,奴才都看着呢,各处都收拾妥当了。

  方才又命花房的人将寿康宫的一草一木重新修整了一遍。都是按着母后皇太后素日的喜好布置的。

  殿内一应陈设顽器又都是您精挑细选的,太后她老人家定然会十分喜欢。”

  康熙闻言,面色柔和了许多,“送去寿康宫的人你再仔细查一遍,哪怕有一丝可疑也都不能用,万不可有丝毫疏忽,否则……”

  梁九功一凛,“万岁爷放心,奴才这就去办。”

  …………

  “梁九功,什么时辰了?”康熙放下手中的奏折,看着门外的日头。

  “回皇上,已经卯时末了。”梁九功停下磨墨的动作,也看了眼门外,这都是万岁爷第五次问时辰了。

  “卯时。”康熙轻轻舒了口气,微笑道:“皇额娘想必快到了。”

  梁九功道,“是差不多了,按脚程推算,太后娘娘的銮驾只怕就要到京城门口了。”

  康熙微微一笑,“保成他们都到了没?”

  梁九功道:“阿哥们已经到乾清门了,众位宗室亲贵大臣也都到了,正在太和殿外侯着。”

  康熙点了点头,正欲说话,便有侍卫前来回话:“启禀圣上,母后皇太后凤舆已经入城,再有两刻钟便要到宫门口了。”

  康熙闻言面色一喜,霍然站起身来,“梁九功,传话下去,前往太和殿,恭迎母后皇太后。”

  “嗻!”

  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母后皇太后回宫。

  康熙率一干宗室及众阿哥在太和殿前相迎。

  宫门大开,只见华盖如云,一行威严肃穆的队伍缓缓行来,当前是一驾明黄色的凤辇,绣着彩凤飞龙,侍卫重重保护,宫女太监依轿而行。

  前面,一个老太监朗声通报:“太后娘娘驾到!”

  康熙早已带着阿哥、亲王贵族们迎接于大殿前。

  整个太和殿前,烟压压的站满了王子皇孙、朝廷亲贵。

  明黄色的凤舆在殿前停下。

  早有嬷嬷和宫女们上前搀扶太后下轿。

  一个三十来岁,眉清目秀,女官打扮的女子上前掀开銮驾的门帘,扶出一个明黄色的身影。

  众人看到太后下轿,皆全部跪倒,伏地磕头请安,齐声道:“恭请母后皇太后圣安!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康熙也跟着众人躬身请安。然后起立,快步迎上前去,搀扶着太后,恭恭敬敬的说道:“皇额娘,儿子没有出城去迎接,实在不孝极了!”

  俞青摇头道:“你是一国之君,国事繁忙,哪有让你出城相迎的道理。”

  说完看了眼跪满大殿的大臣们,无奈摇头,叹了口气,对康熙道:“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快让大家起来吧。”

  康熙微微一笑,对梁九功颔首示意。

  梁九功躬身行了一礼,转过身,朗声道:“母后皇太后口谕,众卿家免礼、平身!”

  众大臣齐声谢恩起立。

  康熙扶着俞青,笑道:“皇额娘一路辛劳,先行回宫歇息吧。”

  俞青点点头,对众人颔首示意,微笑道:“诸位也回去吧。”

  “恭送母后皇太后!”

  寿康宫前,皇后赫舍里氏带着各宫嫔妃、宫女、太监早已等候多时,听到静鞭声响,忙跪了下去。

  “参见皇上。”

  “参见母后皇太后,恭请娘娘圣安。”

  惠妃等人跪在皇后身后,只听一个清亮柔和的声音道:“不必多礼,大家都起来吧。”

  这声音实在太年轻,没有丝毫老态,宜妃心中好奇,忍不住悄悄抬头张望,待看清这位母后皇太后的容貌时,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险些惊呼出声。

  眼前这个雍容华贵的年轻的女子就是传说中的母后皇太后?

  只见她身着明黄色朝袍,披领及衣袖俱是石青色,片金加貂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金龙九,中间是五色祥云。

  下幅绣着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领后垂着明黄丝绦。

  头上戴着薰貂朝冠,上缀朱纬,皆承以金凤,令镶嵌着东珠、猫睛石等珠宝。

  翟尾垂珠,中间金衔青金石结,左右分别是六串东珠,末缀珊瑚。

  朝冠后亦垂着两条明黄丝绦,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额前戴着镂雕云纹嵌珠红宝石金约,左右耳各戴三具金龙衔珠耳坠,耳边白皙的肌肤竟与那东珠一般,莹润洁白,毫无二色。

  这穿着打扮分明是皇太后的规制,但观其相貌却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

  宜妃实在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姿容如雪,雍容清雅,看着比她还年轻的女子竟会是年将半百的太后娘娘。

  荣妃跪在她旁边,见状不禁皱眉,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叫她注意些,惠妃与德妃也偷偷看了过来。

  宜妃深吸了口气,勉强平静下来,低下头不敢再乱看。

  作者有话要说:估计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