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一百八十五章 叩 阍 上 书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武举人叩阍上书

  寻后人猛将虚无

  右丞相丁乔安因反对北伐而遭贬的消息很快在朝野传开,那些主和的官员畏惧韩侂胄势力的强大,只得三缄其口,作壁上观。,。

  总有人骨头硬,偏向虎山行。有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来到宫‘门’前,叩击登闻鼓。向皇帝上书,劝止兴兵北伐。此人是位太学生、武举人,叫华岳。在这份中,首先叙述民众对北伐的恐慌,即彷徨四顾,隐哭含悲,‘欲’语复噤,骇于传闻。接着,对韩侂胄、陈志善、苏师成及各路将帅的丑行予以揭‘露’,指出他们昏庸误国、难成大事,又分析本朝存在的各种弊端:将帅庸愚,军民怨怼,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便不固,山砦不修,堡垒不设,断言北伐必师出无功,不战自败,为验证自己对战局的判断,情愿身陷囹圄,如韩侂胄奏凯班师,他甘愿枭首示众,若北伐战败,请斩韩侂胄、苏师成。

  这事一出,临安城内引起轰动。本来默默无闻的太学生一举成名。临安府尹不用上面‘交’代,立即将其收押,仔细一调查,此人轻财好侠,熟读兵书。除喜欢写诗填词而外,没其他的坏‘毛’病。

  韩侂胄读着这份奏书,先是一股无名火腾腾直冒,读完后,又觉得可笑:‘乳’臭未干的狂妄之徒,文中提及的二十多人,无一好人,国家也一无是处,惟他一人能推演兵书,测定吉凶祸福,你才吃几斤盐,走几道桥,幼稚愚蠢!

  有人建议直接把这小子砍了,他摇摇头。于是,‘交’大理寺审讯。审讯后,刑部判决:削去学籍,押送建宁府瓯宁县土牢监禁。

  这天晩上,刘璘睡不着了。北伐中原,只是一个打算,许多准备工作都没做,就闹得沸沸扬扬,众多官员敢怒不敢言,有些大臣跳出来公开反对,连太学生都不顾‘性’命地跳出来,究竟是为了什么?雪靖康之耻,收复中原大地,不应该吗,报仇雪恨,撕毀不平等条约有错吗,堂堂中华民族就应该长久地向蛮夷之邦俯首称臣吗?

  看看周围,不论是官员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安于现状,醉生梦死,过一天了一日,多少人愿意为国家和民族干实事,更令人气馁的是,自己不干,别人干了,不添砖加瓦,评头论足倒也罢了,有的还要指责打击,甚至还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是个什么坏‘毛’病,是望人穷,嫉妒,还是自甘堕落?这样闹,叫人还怎么做事?

  还说计划北伐这件事,首倡者是韩平章,他是有些‘私’心,若北伐成功了,他能得到什么,官已到顶,爵位几乎最高,顶多是落个好名声而已,收益更多的则是国家和民众。的确,现在北伐条件还不成熟,这么多年下来了,什么时候成熟过,不做又怎么成熟?

  事情还没开始,想的不是如何成功,而首先想到失败了怎么办,有哪些恶果,这是什么心理,没有自信心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又如何取得成功?

  想到这些,他有些为韩侂胄担忧,我的韩大人哪,要想取得北伐的胜利确是不那么容易,真可谓任重而道远,不脱几层皮怕是不行啊。

  第二天,刘璘对韩侂胄说:平章既然决意兴兵,定‘欲’选好带兵打仗的将帅。可否在岳飞、韩世忠、刘锜的子孙中找一找,看有没有适合的,即便是文官,只要有一身豪气,凭其先祖的威望和名气,也能在军中立足,对金兵造成心理压力。

  韩侂胄一想,这还真是个好点子。派人找来苏师成、周云銮和韩仙胄,指示他们:分头行动,立即寻找岳飞、韩世忠、刘锜的后人,凡是习过武的,有抗金复仇愿望的,能带兵打仗的,统统给我带来。

  第一个来报告的是苏师成。岳鄂王的孙子岳珂就在镇江户部大军仓任仓官。找他一问,岳飞后代的情况便可知道。

  岳飞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岳云,一同冤死在大理寺风‘波’亭;次子岳雷,现已七十三岁,在丹阳培棠养老;三子岳霖,卒于绍熙三年十月卒于广州;四子岳震,七十有一,在黄梅县养老;五子岳霆,

  六十有九,也在黄梅县养老。岳飞被难时,岳震年仅七岁,岳霆五岁,小哥俩居住在九江庐山下沙河家中,父兄遇害的噩耗传来,家人恐慌,拥其兄弟二人过长江,改姓鄂,潜于黄梅大河之滨,后迁聂家大湾。隆兴元年四月,岳飞冤案昭雪后,才恢复岳姓。

  岳飞孙子众多,岳云有二子,长子岳甫,知庆元府兼主管沿海制置司公事,去年去世,次子岳申,授保义郎,官真州防御使,去世已有三年;岳雷有四子,长子岳经,二子岳纬,三子岳纲,四子岳纪,都曾在州县做官,四五十岁时去世;岳霖子三:长子岳琮,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广东经略安抚使,次子岳琛,授承信郎,任海宁县尉,岳珂为三子;岳震生六子:长子岳瓒,字念一,授从事郎,任无为军安抚使;次子岳琯,字念三,授承直郎,任广州知录‘侍’班;三子岳玭,字念四,授迪功郎,任汀洲连城使;四子岳琚,字念六,授将士郎;五子岳踌,字念七,授将士郎;六子岳璇,字念九;岳霆子三:长子岳璠,字念二,授朝请大夫,监承知金州兼内安抚使;次子岳与,字念五;三子岳琨,字念八。

  可见岳飞儿子辈即已年老,孙子辈也没有武官,只有岳琮、岳瓒、岳璠属于文官武职。

  韩世忠有四个儿子,长子韩彦直,字子温。南宋大臣。进龙图阁学士,转光禄大夫致仕。卒赠开府仪同三司,爵至蕲‘春’郡公;次子,韩彦朴,不到二十岁就死了;三子韩彦质,淳熙十二年,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次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谥献肃。四子韩彦古,字子师,官至户部尚书,绍熙三年卒。

  韩世忠孙子辈比较分散,只知道有个叫韩忠一,在道州做推官,韩‘挺’已致仕,韩覆六隐居长兴,著书立论,号称文昌先生。

  刘锜生四个儿子:长子刘颂,当年随父在淮东抗金,后在战斗中阵亡;次子刘晞,官任金吾卫将军;三子刘晟,官任中书舍人;刘晞、刘晟的后裔,迁居金陵一带。四子刘明,特奏名进士。刘锜在都城临安去世后,刘明护送父亲梓棺回故乡安溪安葬。刘明后居泉州,生子刘逊,曾任安溪县丞,又知晋江县。娶晋江长箕杨氏‘女’为妻,因喜欢晋江民风淳厚,山明水秀,于是辞官隐居。

  周云銮感叹说,太平都是将军定,将军不能见太平。实在想不到,中兴三大将中竟无一是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