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二百三十八章 渐 露 头 角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蔡总领荐举县丞

  方孚若肩挑重任

  刘璘其实对方信孺并不熟悉,在回老家江西守孝期间,浙东提刑傅伯成介绍的。这个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出身官宦世家。生有异质,幼能诵书,九岁落笔作文,人称天才。庆元四年,以父荫补番禺县县尉。他父亲叫方崧卿,隆兴元年进士,官至京西转运判官,政勤官廉,平易得民。此人是宰相叶颙的女婿,如今已经致仕。也就是说,他是叶颙的外孙。

  这个方信孺满腹诗书,又绝顶聪明。有人对他说,凭你的学识和才华,进士及第还不是手到擒来,为啥要这个荫补呢?

  他说,我要是参加科举,虽不敢说手到擒来,但苦读个三年五载,中举及第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可以荫补,又何必在故纸堆里浪费时间呢,与其用几年时间去苦读,倒不如多干些实事。

  那人又说,没出身人家瞧不起,将来升迁也慢。

  他笑了笑,荫补也罢,科举也好,不过是个台阶和过渡,都是为了进入官场。当官是要干事的,干事就要有真本领,与其整天诵读四书五经,不如走进民间,在实际事务中磨练自己。

  到番禺不久,方信孺就发现这个县官署和营房都破旧不堪,就去找知县反映,知县无奈地回答:这些我岂不知,奈何县衙财政困窘,想修筑也没钱呀。

  方信孺急切地说,那得想办法去解决呀,现在这个样子,上司怎么看,黎民怎么说,都有损您知县的威名呀。

  知县看他血气方刚,就对他说,孚若,我看你年纪虽小,却是个有志气有血性之人,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办好了,我向上司报告。方信孺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就接下来了。

  修筑官署和营房需要钱,方信孺从家里拿,先找人干起来再说,厢兵和衙役没有军器,公事没法办,向县里的富商借钱买一些,而后请工匠仿照着做,接着,他亲自监督厢兵操练,制定约法三章。仅仅过了半年,番禺的形象变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少了,民众安居乐业,市场繁荣了,县里的税赋也收齐了。

  一天,一群海盗抢劫海上商人财物。得知这个消息后,带上厢兵乘船前往抓捕。这时,海盗们正聚集海滩上瓜分所抢财物,方信孺大喝一声:“住手!恶徒鼠子,竟敢如此大胆!还有没有王法?”

  这班海盗怎么也想不到县官会亲自到来,吓得惊慌失措,四处奔走,欲去船上取武器对抗。哪知,方信孺已先派人把贼船拖走,断其去路,又是大喊道:你们都给我老实点,乖乖举手投降,谁要是不知好歹,格杀毋论!

  海盗们见厢兵们全副武装,刀枪锃亮,知道顽抗没有好下场,个个束手就擒,抢来的全部财物押往官府。

  方信孺文武双全,忠于职守,做事不落俗套。时新会县令缺员,广州府传令,让方信孺代理其事,到任后,励精图治,百废一新。朝廷要求各州县缴纳粟米,广州府给新会县的任务是三万余石。作为一个沿海小县,三万石粟米可是个大数字,以前,这个县最多也是两万石,上司和同僚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方信孺不慌不忙,出了一张告示:献粟米十石者,送荒田二亩,三年不纳粮。原来,县的东西两部有几万亩荒地,无人耕种,他用这种方法,既收到了粮食,又起到垦荒的作用。广州府、广平东路漕司、仓司对他的这一做法大加赞赏,十多名府司大人联名向吏部举荐为增城知县。

  结果,三年秩满,吏部以其捕盗有功,改为萧山县县丞。

  到肖山不久,浙东转运使钱象祖、提刑傅伯成奉命整固庆元海道,以防备金军自海上来侵。闻听方信孺足智多谋,遂征召他往来处理海防事宜。因信孺处事干练有条,多次向朝廷推举差兼淮东随军转运属官,事毕又回萧山县。

  在番禺,深入考察各处名胜古迹,足及新会、东莞、肇庆诸地,作七绝百首,纪胜咏史。每首均有解题、考证,显示其文才。

  碧落三洲天下奇,仙城谁复识金芝;

  可怜隔断黄茅路,不得骚人赋一诗。

  傅提刑对刘璘说,小伙子真不错,也就二十多岁,慷慨爽快,视金钱如粪土,每次出去游玩,都是车上挤满了朋友。

  考虑到要出使金邦,朝廷要求内外诸臣不拘一格,荐举人才。淮东总领所总领蔡戡上疏荐举方信孺,称其人“才猷隽明,风力强敏,文采吏事,皆有可观。”“慷慨敢为,事不辞难,所治辄办。”认为“其人年壮气盛,有意功名,奋励激昂,不择剧易。少加涵养,必为成材。内而繁难职事,外而沿边任使,皆可试用。”蔡戡最后声明:“将来朝廷擢用后,不如所举,甘俟朝典。”以身担责。

  韩侂胄拿着蔡戡的奏疏问刘璘,你看,这是不是你所说的那个人。

  刘璘接过浏览一遍,点头,正是此人,平章,你知道,蔡戡是什么人,是蔡襄蔡君谟的重孙,他们是同乡。傅提刑对他是赞赏有加,说州府连年推荐,吏部就是不重用,只因为他是个没出身的。

  韩侂胄深有同感,我早就说过,这个出身害死人哪。既然如此,中书就下诏让他来吧。

  其实,刘璘说得不全面,蔡戡不仅是方信孺的同乡,而且是方信孺的长辈。方信孺的妻子是蔡戡的侄女。

  说起这两人的姻缘,还有一段佳话呢。

  春天来了,方府后园的鲜花次第开放。方信孺邀几个儒生来观赏海棠,高兴之余,作诗吟诵。众人一致评定方信孺为最佳。

  真珠几颗最深红,点缀偏方造化工。

  好事何年移蜀种,美人清晓出吴宫。

  妖娆能得几时赏,零落才消一夜风。

  自有生香人不识,绣衾全覆锦熏笼。

  几天后,一个叫蔡朴的人,给方信孺拿来一首诗。

  所思阁后院海棠初开

  又随桃李一时荣,倚栏终日对芳丛,

  浓淡芳春醉流霞,半随风雨绿映红,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春思满,

  夜深忽忆南枝好,抚琴更来明月中。

  方信孺吟咏再三,连声称好,清新脱俗,画中有景,景中有情,比我的那首强多了。伯庸兄,是你的新作吗?

  哪里,你仔细看,这是我的字吗?

  再看,字体是不象,虽有些稚嫩,但不失清秀端庄。那是谁写的?

  这是室妹之作,我特意拿来让你看看的。蔡朴的二妹叫阿珍,只有十六岁,将自己的闺阁取名所思,哥哥拿回方信孺的诗后,她步韵而作。

  从此,这个叫蔡珍珍的姑娘在方信孺的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巧了,荫补为官后,有人来说媒,介绍的就是这位蔡珍珍,方信孺的母亲不大愿意,她知道这个姑娘有残疾,小时候,无意摔伤了左腿,走起路来,略微有些瘸。

  媒人说,这个毛病不妨事,蔡家表示多出些嫁妆,再陪两个通房丫头,方母还是没有点头。方信孺一脚走进来,对媒人说,妈妈同意了,我也没意见,嫁妆多少无所谓,不要陪丫头,我家还不至于连丫头都顾不起。

  方母见儿子乱表态,拉进房子,责问他:你胡说些什么,不知道这姑娘有残疾呀。

  娘,我知道,不就是点腿吗,又不缺胳膊,不碍事,我可听说,这姑娘贤惠有才学,人长得也好看。

  就这么,一桩婚姻就成了,婚后两人的感情非常好。

  接到朝廷诏令,方信孺收拾行妆。妻子蔡珍珍说:相公,我心里还是不踏实,要不咱就不去了?

  方信孺将妻子扶到椅子旁坐下,阿珍,没事,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何况是议和呢,我会平安回来的。

  那满朝上下这么多文武官员为啥不去呢?

  你平时总说我是明珠暗投,没遇到伯乐,如今朝廷信任咱,这不正是大展鸿图的好机会吗?

  见妻子还是不高兴,把她搂在怀里,你就放一百个心吧。我来讲一个牛贩子犒师退兵的故事给你听。

  战国时,秦穆公想去征伐郑国,于是他拜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

  军队到了滑国地界,忽然有探马来报:郑国的使臣求见。孟明视大吃一惊,心想:难道郑国已经知道我们去征伐他们?正想着郑国的使臣到了,他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得知三位将军要去郑国,就派我给将士们送上十二头肥牛。”孟明视回答: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不必担心。弦高似乎有些不信,孟明视结结巴巴地说:“我们……我们是来征伐滑国的,你回去复命吧。”弦高交上肥牛,谢过孟明视就回去了。

  第二天,本该继续向郑国进发,孟明视却下令攻打滑国,弄得西乞术和白乙丙莫名其妙。孟明视对他们说,现在郑国派使臣来犒军,意思就是说他们已经有准备了,劝我们不要再往前走,倒不如趁滑国没有准备把他灭了,带些财物回去,也好对大王有个交代。

  事实是孟明视上了弦高的大当,弦高是郑国人,但根本就不是什么使臣,只是一个牛贩子,他本是要去洛阳做买卖,途中遇到了秦国的军队,当他知道秦国要攻打郑国非常着急,急中生智:一面冒充使臣,送牛稿军,救了郑国。

  就这么短,完了?

  完啦,你说,我方孚若还不如那个牛贩子弦高吗?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聪明人靠的是智慧服人,而不是拳头。

  这我当然知道了,我也讲一个展喜退师的故事。

  一个夏天,齐孝公领兵攻打鲁国北部边境。

  鲁傅公派遣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让他先向展禽请教犒赏时的辞令。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出境去跟着齐孝公,对他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臣下来犒劳您的侍从们。”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平民百姓害怕,君子大人不害怕。”

  齐孝公说:“百姓家中空空荡荡,像挂起来的磐,田野里光秃秃地,连棵青草都没有,当然用不着害怕,可你们这些大人有金银财宝,有豪宅美女,凭借什么不害怕?”

  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和齐太公辅佐周王室,协助成王治国,成王慰劳他们,还赐给他们盟约,盟约上说: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这个盟约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是为了发扬光大齐太公的职责。等到您当上国君,诸侯们都盼望着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我们因此不敢保城聚众,人们会说:‘难道他继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弃使命、放弃职责吗?他怎么对先君交待呢?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人们凭借这一点就不害怕。”

  齐孝公听到这里,一言不发,就领兵回国了。